周翠玲:以专业淬炼初心 用温情点亮生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3 01:41 1

摘要:办公桌上,格桑花标本、患者全程管理中心周年纪念册与泛黄的胸外科护理日志整齐摆放。这三样物件,串联起周翠玲十余年护理生涯的轨迹:从胸外科病房的日夜坚守,到雪域高原的倾情付出,再到全新岗位的创新探索。无论身处何处,她始终以专业素养与温情关怀,在不同护理领域践行医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

办公桌上,格桑花标本、患者全程管理中心周年纪念册与泛黄的胸外科护理日志整齐摆放。这三样物件,串联起周翠玲十余年护理生涯的轨迹:从胸外科病房的日夜坚守,到雪域高原的倾情付出,再到全新岗位的创新探索。无论身处何处,她始终以专业素养与温情关怀,在不同护理领域践行医者使命。

胸外科的“定海神针”:用专业筑牢生命防线

2014年,周翠玲担任胸外科护士长。她深知,这里收治的肺癌、食管癌及胸部创伤等患者病情复杂、危重,每一项护理都关乎患者生命安危。

每天,她总是最早来到科室,逐床巡查,详细掌握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与需求。对术后患者,她耐心指导呼吸功能锻炼,一遍遍示范动作要领,帮助他们尽快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她亲切的话语如春风拂面、温暖的笑容似阳光普照,给予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病房里常能听到这样的评价:“看到周护士长,心里就踏实。”在她的带领下,胸外科护理团队凭借规范细致的服务,多次荣获“先进护理组”等称号,成为患者心中最可靠的“定海神针”。

断氧带里的“拓荒者”:用奉献播撒规范火种

“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工作日记扉页的这句话,是周翠玲与高原的约定。2021年4月,她作为山东省“组团式”支医队员,奔赴孕育“两弹一星”精神的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这里空气含氧量仅为滨州的60%,初到便遭遇强烈高原反应: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升高,稍快行走就憋喘心慌,需靠止痛和助眠药才能入睡。

但作为党员,周翠玲牢记“缺氧不缺精神”,她毅然将4岁孩子与年迈父母托付给丈夫,全身心投入工作。在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她发现护理流程有不规范之处,便白天调研科室现状,晚上梳理思路,制定出详细的工作流程规范,让滨医护理标准深深扎根高原大地。

7月,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开展首例胸腔镜肺结节手术,她主动加入专家小组,提前三天进驻指导护士。手术当天全程守在手术室,术后一周往返两院区跟进护理。最终患者顺利康复,家属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在青海的一年里,她的足迹遍布牧区。参与千余人早期肺癌筛查,发现30余名高度可疑早癌患者;在“一库双百”行动中为村民测血糖、讲慢病管理,增强了群众的健康知识及防病、治病意识。

就医路上的“绣花人”:用创新温暖就医之路

为响应国家及省卫生健康委《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全面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理念,2024年5月,滨医附院成立患者全程管理中心,致力于构建覆盖患者院前、院中、院后的全周期服务体系。有着援青经历和胸外科管理经验的周翠玲,成为这个全新岗位的负责人。“患者需要的不仅是规范的治疗,更是全程的安心。”她对团队说。

中心成立初期,她带领工作人员多次前往各科室调研,将患者反馈的“预约难、复查繁”等问题,密密麻麻记录满3个笔记本。结合在青海积累的多学科协作经验,她牵头搭建起“智能提醒 + 精准服务”体系:信息系统提前3天推送复查提醒,对未复诊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为复诊患者免挂号费提前开具检查单并精准预约时间,从CT检查到诊疗结束最短仅需28分钟。

一年下来,中心取得耀眼成绩:累计纳入建档5000余人,患者复诊依从性从41%提升至86%,平均复诊时间从1天缩短至3小时,满意度高达100%。这些数字背后,是周翠玲带领团队熬过的无数日夜——优化系统至凌晨、演练流程到日暮,将在青海学到的“慢功夫”转化为服务患者的“快效率”。65岁的肺结节患者张阿姨深有感触:“以前复诊得让儿子请假陪一天,现在自己来,一个小时就全部办完了。”

从胸外科病房到雪域高原,再到患者全程管理中心,周翠玲用十余年时光诠释医者初心。正如她在纪念册上所写:“无论是3180米的海拔,亦或是5分钟的就医路,守护健康的初心,永远在线。”

来源:齐鲁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