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德!全是假的,全是演的!网友暴怒:太没良心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3 15:48 1

摘要:"跟着短视频学种地,最后庄稼全毁了!"央视近期的一则调查报道,撕开了短视频平台上"农村假专家"的遮羞布。这些人打着"助农增收"的旗号教农民种地,实则把无效农药、化肥高价卖给农户,不少家庭辛苦耕耘一年,不仅没收成,还赔光了投入的本钱。网友怒评:"坑谁都不能坑种地

"跟着短视频学种地,最后庄稼全毁了!"央视近期的一则调查报道,撕开了短视频平台上"农村假专家"的遮羞布。这些人打着"助农增收"的旗号教农民种地,实则把无效农药、化肥高价卖给农户,不少家庭辛苦耕耘一年,不仅没收成,还赔光了投入的本钱。网友怒评:"坑谁都不能坑种地人,这良心也太黑了!"

一、白大褂配"农大文凭"?全是精心设计的戏码

这些"农业专家"的伪装有多用心?镜头里,他们要么穿白大褂扮成科研人员,要么举着"农业大学毕业证"装高材生。河南农户口中的"史老师"就是典型代表——视频里自称"二十年农业研究老兵",教农民防虫害、提产量的"妙招",现实中却白天在郑州做主持培训,到了晚上换身衣服就成了"田间指导专家"。

他们的视频套路高度雷同:先讲几个听起来简单有效的"土方法",比如"盐水喷叶子能防虫害",等农户听得认真,话锋立刻转向自家产品:"这是改良款农资,比店里便宜一半!"可农户买到手才发现,价格比市场价贵了一倍不说,包装上连正规生产批号都模糊不清。

二、按"秘方"种地减产,想维权却找不到人

河南濮阳的老农户最有发言权。跟着视频里"啤酒兑味精喷麦穗"的方法操作,麦子没抗住倒伏,反而大片减产;试了"白醋泡大蒜治虫",虫子没少,地里的苗倒全蔫了。等他们按视频地址找去农资店,要么店门紧锁、满是灰尘,要么店员支支吾吾说"从没听过这个专家"。

记者实地探访后更心惊:这些挂着"农多乐""祥禾农业"等招牌的店铺,全是空壳子。濮阳范县一家门店常年锁着门,从窗户往里看,只有堆着的空纸箱;某农业公司负责人更是直言:"我们一百多号人没一个懂农业,拍视频就是编人设卖货,连农药架子都是租来的道具。"

三、骗局流水线:话术、账号全是模板化生产

这些骗子早已形成"标准化骗术流程"。团队把一套话术稍作修改,就能给几十个账号用:"农资店从不外传的增产诀窍""祖传三代改良的种植配方",连视频背景都用同一批道具。

最近他们又换了新花样:注册"助农大学生"账号,简介写着"中国农大毕业",实际是二十岁左右的培训学员穿学士服摆拍"毕业照"充门面。团队头目说得直白:"现在农资好赚钱,哪天不挣钱了就改卖袜子,账号随时能换。"

四、每亩多花300元,全省损失难以估量

农民的损失到底有多大?按他们推荐的"高价农资"算,每亩地要多花300元。单河南一省小麦种植面积就有八千万亩,这笔"冤枉钱"加起来是个惊人的数字。有老农算账:买了他们的"增产肥",最后收成比往年每亩少了两百斤,一年的血汗钱全打了水漂。

更让人窝火的是,评论区骂声一片,这些账号却照更不误,粉丝还涨得挺快。有农户组队去郑州找机构总部,保安看到摄像机就摆手:"又来曝光?别在这儿添乱!"

五、账号封了就换,网友呼吁严查源头

如今平台虽封了部分账号,但换个名头的"假专家"仍在活跃。就像"史老师"说的:"这个号封了换个号,人设随时能改,农民好骗得很。"

网友们炸了锅:"种地人的血汗钱都骗,这心是石头做的?"有人痛批"比卖假药还缺德",有人呼吁"得从源头严查重罚",更有人感慨:"现在连种个地都得防着骗子了?"

目前事件还在发酵,可农民最担心的是:下一季播种时,这些"假专家"会不会又换个新花样来?

你见过类似的涉农骗局吗?该怎么让农民不再上当?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央视曝光农村假专家# #农资骗局乱象# #助农变坑农#

来源:林丛闲寻山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