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汉中十三寡妇桥:藏着抗日战争中的家国情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3 15:44 1

摘要: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这一天,象征着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这一天,象征着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

今年的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个伟大的日子里,我们要向家乡人民讲述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可歌可泣的、非常感人的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故事:“十三寡妇桥的故事”!

在汉中市城固县二里镇杜元村的南沙河上,有一座宽大坚固的石拱桥,人们叫他“十三寡妇桥”。这是一个动人的真实故事!

在抗日战争时期,城固县二里镇杜元村的一群热血青年受我党抗日救亡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克服各种困难、冲破重重阻力、奔赴延安抗日前线,投奔革命,参加了八路军,并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在一次战斗中该村的十三名战士不幸壮烈牺牲。当此消息传回烈士们的故乡时,他们的亲人们悲痛欲绝,他们年轻的妻子们更是痛不欲生。

其中一位年轻的姓李的寡妇在经过了多日的痛苦和思考后,找到了和她一样的另外十二名寡妇,说想捐出自己的嫁妆和首饰重建村东面南沙河上的那座危木桥,为抗日出一份力,慰藉丈夫的在天之灵,祈盼抗日战争胜利的早日到来。她的想法得到了其他十二位年轻寡妇的一致赞同和拥护支持,大家纷纷捐献出自己的嫁妆和首饰。在她们带动下,村民们也纷纷出力出钱,很快的在南沙河上修起了一座宽大牢固的石拱桥。后来,人们都管这座石拱桥叫做“寡妇桥”!

这座汉中城固县二里镇杜元村南沙河上的大桥,最早建于明朝初年的洪武年间(约1370年),原来是一座木桥,历经五百多年的风吹雨打和暴晒,早已破烂不堪,成了一座危桥,八十多年前(1941年)经十三寡妇改造成一座高大壮观的石拱桥后,坚固耐用,至今完好无损。

南沙河发源于陕西省城固县二里镇的米仓山北麓观音岩的黑龙洞。 其源头位于城固县二里镇大岔坝的跑马岭,流经二里镇、天明镇、上元观镇等地,最终于董家营镇小寨村注入汉江。

南沙河是汉江右岸一级支流,全长约54公里,流域面积359平方公里,是城固县重要的水系组成部分,在下游上元观古镇建有著名的南沙河水库。

汉中市夕阳红的骑友们骑单车探访城固县二里镇杜元村“十三寡妇桥”。

探访完毕后,骑友们和杜元村的村干部们合影留念。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为抗日战争做出贡献的人们精神永在!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来源:汉中在路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