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阳第一次踏进林家的门,是跟着同事李伟一起的。李伟当时正跟林家的二女儿林悦处对象,热乎得不行,借着周末,非要拉着陈阳来认个门,说是让他这个朋友帮忙撑撑场面。陈阳不好推辞,就提了两瓶酒,跟着去了。
过日子,就像是咂摸一壶陈年的老茶。有的人只尝到了头一泡的香气,觉得这就是全部的滋味。
有的人却愿意多等一等,多泡一泡,直到那藏在最深处的醇厚甘甜,慢慢地,一丝一丝地,从叶底舒展开来,浸润整个心田。
人和人的缘分,大抵也是如此。
有些热闹是给别人看的,真正的日子,是关起门来,自己过的。
01
陈阳第一次踏进林家的门,是跟着同事李伟一起的。李伟当时正跟林家的二女儿林悦处对象,热乎得不行,借着周末,非要拉着陈阳来认个门,说是让他这个朋友帮忙撑撑场面。陈阳不好推辞,就提了两瓶酒,跟着去了。
林家住的是老城区一个挺敞亮的单元房,三室一厅,收拾得干净。一进门,一股红烧肉的香气就扑了过来。岳父林建国是个面相和善的中年人,话不多,笑起来眼角有几道深刻的纹路。岳母张桂芬就热情多了,拉着李伟问长问短,又招呼陈阳坐,抓起一把瓜子硬塞到他手里。
没一会儿,大女儿林婉和她丈夫高俊也到了。这一下,屋里就彻底热闹起来。高俊开着一辆崭新的德系车,车钥匙往茶几上随意一放,发出的清脆声响,就像是这场家庭聚会的开场锣。饭桌上,话题自然就围着这对最有出息的夫妇展开。
“小高,听说你们公司最近又在谈海外的项目?”林建国给女婿递上一根烟。
高俊接过来,没点,夹在手指间,很有派头地摆摆手,说:“爸,就是个小项目,在东南亚那边,主要是做些资源整合。倒是阿婉,她看的那个理财产品,上个季度收益不错,我们琢磨着,是不是再投进去一笔。”
大姐林婉长得漂亮,眉眼间带着一股傲气。她接过话头,声音不大,但足够让一桌子人都听清:“主要是风险控制要做得好。现在经济形势就这样,钱放在银行里就是贬值。我跟高俊商量了,过两年把市中心那套小的卖了,换个带院子的别墅。”
张桂芬听得眉开眼笑,一个劲儿地给大女儿夹菜:“还是我们家阿婉有头脑,嫁得也好。女人嘛,就得这样,自己有本事,老公也有本事,这日子才能过得舒坦。”
二女儿林悦也不甘示弱。她长得不如姐姐明艳,但胜在嘴甜,会来事。她给林建国和张桂芬一人盛了一碗汤,笑着说:“爸,妈,你们就别光夸大姐了。我上个月的销售业绩,又是我们部门第一。我们老板说了,年底的优秀员工奖,不出意外就是我的。”
“真的啊?”张桂芬的眼睛更亮了,“我这几个女儿,就是一个比一个有出息!”
饭桌上的气氛,就像一锅烧得滚开的水,热气腾腾。陈阳坐在其中,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他只是微笑着,听着,偶尔附和两句。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另一个身影吸引。
那是林家的小女儿,林静。
从开饭到现在,她几乎没上过桌。她像一个沉默的陀螺,在厨房和餐厅之间不停地旋转。端菜,添饭,收走空盘子,再端上新的热菜。她的动作很轻,脚步很轻,几乎不发出任何声音。她总是低着头,长长的刘海遮住了半张脸,让人看不清她的表情。
席间,张桂芬似乎是想起了这个小女儿,对着大家用一种既是介绍又是解释的口吻说:“我们家小静啊,就是这个性子,太内向了,不爱说话。在图书馆上班,一天到晚跟那些旧书打交道,人也跟着变闷了。”
所有人都笑了笑,像是听到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没有人去深究,也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妥。林静就像是这幅热闹家庭画卷里,一抹可有可无的、淡淡的背景色。
饭局终于散了。高俊和林婉有应酬,先走了。李伟和林悦黏糊在一起,说着悄悄话。陈阳觉得有些闷,就走到阳台上透口气。他看到林静正蹲在角落里,给一盆快要枯萎的兰花浇水。她的动作很慢,很专注,仿佛那盆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陈阳随口问了一句:“这花快不行了吧?”
林静的肩膀微微一颤,似乎是没料到会有人跟她说话。她没有抬头,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陈阳准备告辞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车钥匙不见了。他在口袋里翻了半天,都没有。张桂芬和林悦也心不在焉地在客厅里帮忙找着,嘴里念叨着是不是掉在沙发缝里了。
屋里一片象征性的忙乱,只有林静,一声不吭地走回饭桌旁,俯下身子,借着手机的光,仔细地在桌子底下寻找。过了大概一分钟,她站起身,走到陈阳面前,摊开手掌。那串熟悉的钥匙,正安安静静地躺在她的掌心。
她低声说了一句:“给。”
声音很轻,像羽毛拂过耳畔。这是她对陈阳说的第一句话。
那一刻,陈阳看着她干净的掌心和那串钥匙,心里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觉得,这个被全家人都忽视的女孩,她的安静,或许不是木讷,而是一种不被人理解的沉静。在这一屋子的喧嚣和浮华里,只有她,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角落。
陈阳觉得,自己可能发现了一个所有人都没在意的宝藏。
02
陈阳开始试着联系林静。这个过程比他想象的要困难得多。他发出的微信消息,常常是石沉大海。偶尔,她会回一个“嗯”或者“好”。打电话过去,听筒里大部分时间都是沉默,只有她清浅的呼吸声,证明着电话那头有人。
陈阳没有放弃。他换了一种方式。他每天都会拍一张照片发给林静,可能是上班路上的一朵云,可能是午餐时的一碗面,也可能是下班后城市亮起的灯火。他给每张照片配上一段不长不短的文字,不问问题,也不求回复,只是单纯地分享他眼中的世界。
他从林悦那里旁敲侧击地打听到,林静在市图书馆的古籍修复部工作。那是一个很偏僻的部门,很少有人去。陈阳就借着周末,办了张借书卡,跑到图书馆去。他不去热门的阅览室,专往那些冷清的区域钻。隔着长长的书架,他能看到那个小小的修复室里,林静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和手套,正用一把精巧的镊子,小心翼翼地处理着一页泛黄的古书。
阳光从高高的窗户里照进来,在她身上投下一圈柔和的光晕。她整个人都沉浸在那个世界里,专注得像一个虔诚的信徒。陈阳忽然觉得,这个女孩的世界,或许比饭桌上那些关于豪车和投资的话题,要丰富得多,也厚重得多。
陈阳追求林静的事,很快就在林家传开了。林家人的反应,很微妙。
有一次,陈阳去林家送东西,正好碰到张桂芬和林悦在聊天。张桂芬把他拉到一边,有些为难地说:“小陈啊,阿姨知道你是个好孩子。我们家林悦也总说你工作踏实,人品好。只是……你怎么就看上我们家小静了呢?她那个闷葫芦性子,不会说话,也不懂人情世故,你跟她在一起,会吃亏的。”
大姐林婉的话就更直接了。她有一次在家庭聚会上,当着众人的面,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陈阳说:“陈阳,我劝你还是别白费力气了。我这个妹妹,就是个木头人,你拿根针扎她一下,她都未必会吭声。你跟她过日子,会闷死的。真的。”
这些话,像一盆盆冷水,浇在陈阳头上。但他心里那点火苗,非但没灭,反而烧得更旺了。他觉得,他们都不懂林静。他们看到的,只是她沉默的表象,而他看到的,是她沉默背后,那份难得的安宁和纯粹。
他就是要追她。他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个不被看好的“捡漏”,会是他这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03
陈阳的坚持,最终还是融化了林静那座冰山。他的耐心和真诚,像涓涓的细流,一点点渗透进了她封闭的世界。当陈阳捧着一束自己种在阳台上的向日葵,笨拙地向她求婚时,她沉默了很久,最后,轻轻地点了点头。
婚礼办得很简单。陈阳的父母在外地,赶过来参加了仪式。林家这边,林建国和张桂芬虽然也出席了,但脸上的表情,总带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在他们看来,大女儿风光大嫁,二女儿的男朋友也看似前途无量,只有这个最不起眼的小女儿,嫁给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算是“低嫁”了。
婚后的生活,平淡而温馨。也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相处中,陈阳才真正开始发掘到他“捡漏”捡来的,究竟是怎样一个宝藏。
家里有一个房间,一直被林静锁着。陈阳问过一次,林静只是摇摇头,没有解释。陈阳尊重她,没有再追问。直到有一天,他下班回家,发现那扇门虚掩着。他走进去,整个人都愣住了。
那是一个画室。满满一屋子,全是画。墙上挂着,地上立着,画架上摆着。风格很独特,色彩浓烈,构图大胆,充满了强烈的想象力和冲击力。有些画,画面明亮得像童话世界。有些画,却又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压抑和挣扎,仿佛有无数的情绪,在画布上呐喊。屋角还有一个陶艺转盘,旁边摆着许多她捏的小动物,每一个都栩栩如生,带着一种拙朴的灵气。
陈阳这才知道,他这个不爱说话的妻子,心里藏着一个如此波澜壮阔的世界。她只是,不用语言来表达。
林静的生活能力也让陈阳惊叹。她能把他们这个不大的小家,打理得一尘不染,充满了各种温馨的小巧思。阳台上总是摆着应季的鲜花,书架上他随口提过一次的书,过几天就会悄悄出现。她厨艺极好,能用最普通的食材,变着花样做出美味的三餐。她默默记下了他所有的喜好,他喜欢吃辣,她做的菜里总会有一点恰到好处的辣味。他睡觉不老实,她会半夜醒来,轻轻给他盖好被子。
最让陈阳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她的理财能力。陈阳是个对数字不敏感的人,工资卡交给林静后,就没再管过。过了几个月,他偶然看了一眼账户,吓了一跳。账上的钱,竟然多出了一大截。他问林静,她也说不出什么专业的道道,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看新闻觉得哪个行业好,就买了一点相关的基金,觉得哪个股票名字好听,就买了一点。
她那种近乎本能的投资直觉,比那些所谓的专家还要精准。陈阳觉得自己真是捡到宝了,这个姑娘,简直就是个被埋没的全能选手。
在只有两个人的空间里,林静的话也渐渐多了一些。她会在看到好笑的电视节目时,嘴角弯起一个好看的弧度。她会在陈阳给她讲公司里的趣事时,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虽然依旧沉默的时候居多,但她眼神里的依赖和信任,像藤蔓一样,一天天缠绕在陈阳心上。
陈阳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觉得,林家所有人都看走了眼,只有他,慧眼识珠,捡到了这个天大的便宜。他甚至有些窃喜,幸亏林静不爱说话,幸亏她被家人忽视,不然,这么好的姑娘,哪里轮得到他陈阳。
04
幸福的日子,总是在回到林家时,被打回原形。
婚后,他们依旧会定期回林家聚餐。饭桌上的风向,却悄悄变了。大姐夫高俊的海外投资项目出了问题,亏了一大笔钱,整个人都憔ें了,饭桌上唉声叹气,再也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大姐林婉的脸上,也多了几分愁容,名牌包换得不那么勤了,聊的话题也从理财变成了抱怨。
二姐林悦的日子也不好过。她的男朋友李伟,被查出履历造假,不仅被公司开除,还欠了一屁股债。两人为此天天吵架,关系岌岌可危。林悦在饭桌上,再也挤不出那种甜美的笑容,说的话也带着一股子怨气。
曾经那个充满炫耀和欢声笑语的饭桌,如今只剩下林建国和张桂芬的唉声叹气。他们看着焦头烂额的大女儿和二女儿,愁得饭都吃不香。
就在一次这样的家庭聚会上,疑云的种子,被悄然种下。
那天,林悦又因为钱的事情和父母起了争执。她想让父母再贴补她一些,张桂芬面露难色,说家里的积蓄都快被她和她姐姐掏空了。林悦情绪一激动,就把矛头指向了旁边一直沉默的林静。
“爸,妈!你们就知道说我!大姐夫投资失败你们也贴钱,我这里有点困难你们就推三阻四!你们看看小静,她现在过得多好!陈阳工资全给她,她什么都不用干,就在家里待着!她也该帮衬一下家里吧!”
林建国皱着眉说:“你妹妹家也不容易,你别胡搅蛮缠。”
林悦被顶了一句,情绪彻底失控了。她指着林静,尖声叫道:“她不容易?她有什么不容易的?她现在装得跟个没事人一样!你以为你就干净吗?要不是当年……”
“够了!”
一声厉喝打断了林悦。是张桂芬。她的脸色煞白,眼神里带着一丝惊恐。她死死地盯着林悦,一字一顿地说:“还嫌家里不够乱吗!你要是再胡说八道,就给我滚出去!”
整个客厅瞬间安静下来,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陈阳敏锐地注意到,在林悦说出那句“要不是当年”的时候,一直低着头的林静,身体瞬间僵硬得像一块石头。她手里的玻璃杯“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她的脸,白得没有一丝血色。
那顿饭,不欢而散。回家的路上,陈阳试探着问林静:“刚才二姐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当年……发生了什么事吗?”
林静只是不停地摇头,嘴唇紧紧地抿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她把头转向窗外,肩膀在黑暗中微微颤抖。
从那天起,陈阳开始留意到妻子身上更多奇怪的细节。
他发现,林静从不看任何社会新闻,尤其是那些涉及校园暴力或者意外事故的报道。每当电视上出现类似的画面,她会立刻转台,或者直接起身走开。
她对尖锐的声响有种生理性的恐惧。有一次,楼下一辆汽车紧急刹车,发出了刺耳的声音,正在厨房切菜的林静,手里的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她整个人蹲下去,抱着头,浑身发抖,过了好久才缓过来。
陈阳翻看过林静所有的画。他发现,在那些或明亮或灰暗的画作里,出现过森林,海洋,城市,星空,却唯独没有出现过任何与校园有关的场景。一栋教学楼,一个操场,一张课桌,都没有。
最让陈阳感到心惊的,是他在岳父岳母家,无意中翻出的一本老相册。相册里,有林家三姐妹从小到大的照片。林婉和林悦的照片,每个时期都很齐全。唯独林静,她的照片,到初中毕业就戛然而止。整个高中时期,竟然一张照片都没有。仿佛那三年,她从这个家庭里,凭空消失了。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陈阳的心里慢慢成形。林静的沉默,她的恐惧,她被抹去的过去……这一切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巨大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05
陈阳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他爱林静,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她被一个看不见的黑洞折磨。他要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要保护他的妻子。
他开始不动声色地调查。他知道,这件事一定和林家,尤其是二姐林悦有关。直接去问,肯定问不出什么。他决定从外围入手。
他借着一次出差的机会,绕道去了乡下,拜访了一位林家远房的舅公。舅公年事已高,记忆有些模糊,但人很热情。陈阳陪着老人喝了一下午的茶,聊着家常,不动声色地把话题引到了林家三姐妹身上。
提到林婉和林悦,舅公只是点点头。当陈阳问起林静时,老人的眼神忽然变得复杂起来,他叹了口气,咂了咂嘴,说:“唉,可惜了小静那孩子了。当年……当年多水灵的一个姑娘啊,爱说爱笑,学习又好,墙上贴满了她的奖状。自从高中出了那件事……整个人就变了。唉,她那个二姐也是……不提了,不提了,都是陈年旧事了。”
舅公的话,说得颠三倒四,但“高中出了那件事”和“她那个二姐”,这两个关键信息,像两把锤子,重重地敲在陈阳心上。
回到城里,陈阳找了个借口,说家里要放些换季的衣物,去岳父岳母家借储藏室用一下。他在那个堆满杂物的、尘封的储藏室里,翻了整整一个下午。终于,在一个旧皮箱的底层,他翻出了一个上了锁的木盒子。
他把盒子带回了家。用工具撬开锁,里面装的,是林静过去的东西。几张泛黄的奖状,一枚校徽,还有一本粉色封皮的日记本。
陈阳的手指颤抖着,翻开了那本日记。日记里的字迹,清秀而有力。里面的那个女孩,开朗,活泼,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她会记录下考试得了第一名的喜悦,会吐槽食堂的饭菜不好吃,会偷偷描绘隔壁班那个笑起来很好看的男生。那是一个陈阳完全不认识的林静。
日记,一页一页地翻过去。最后,停在了高二上学期的某一天。那一页的字迹,有些潦草,似乎写得很急。
最后一句话是:“悦悦说她会帮我,我相信她。”
日记到这里,戛然而止。后面,全是空白。
陈阳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他拿出手机,通过一些老同学的关系,找到了林静当年就读高中的校友群。他用一个匿名的身份,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询问十几年前,学校里是不是发生过什么比较大的事情。
很快,就有人回复了。
一个同样匿名的校友说:“你问的是不是高二那年,有个姓林的女生从楼梯上摔下去的事?听说伤得挺重的,腿断了,头上也缝了针,休学了快一年。后来这事儿被学校和家里压下去了,对外都说是她自己不小心。具体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清。”
所有的线索,像一块块碎片,在陈阳的脑海里,慢慢拼凑出了一幅令人心悸的图景。那场被掩盖的“意外”,沉默的妻子,闪烁其词的亲戚,突然中断的日记,还有二姐林悦那句脱口而出的“要不是当年”……
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一个人。
陈阳回想起林悦一直以来对林静那种奇怪的态度。那是一种混合了愧疚、疏远和刻意打压的复杂情感。她总是在父母面前,不断地强调林静“性格就是这样内向”,仿佛是在给所有人,也给她自己,进行着长年累月的心理暗示。
他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林建国和张桂芬对不成器的林悦,总是有着超乎寻常的纵容和偏爱。那或许不是偏爱,而是一种变相的补偿。他们用这种方式,来弥补对另一个女儿的亏欠,来求得自己内心的安宁。
这个家,看似和睦,实际上,早已建立在一个巨大的谎言之上。而他的妻子林静,就是这个谎言唯一的,沉默的牺牲品。
06
又是一次家庭聚会。
这一次,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压抑。大姐夫的生意彻底崩盘,大姐林婉卖了市中心的房子,搬回了娘家。二姐林悦也和男朋友分了手,失魂落魄地待在家里。两个曾经是这个家骄傲的女儿,如今都成了父母沉重的负担。
饭桌上,林悦再次向父母伸手要钱,说是想自己开个小店,东山再起。林建国沉着脸,一言不发。张桂芬抹着眼泪,说家里实在是没有钱了。
林悦的目光,又一次投向了角落里的陈阳和林静。她带着哭腔说:“爸,妈,你们就忍心看着我这样吗?你们看看陈阳和小静,他们现在过得多好。小静,你现在也是家里的一份子,你就不能帮帮姐姐吗?”
陈阳看着林悦那张梨花带雨的脸,心里那根紧绷了许久的弦,终于断了。
他没有说话,只是站起身,回到卧室,拿出了那个粉色的日记本。他走回饭桌旁,把日记本轻轻地放在桌子中央,推到了林悦的面前。
整个饭桌,瞬间鸦雀无声。
陈阳看着林悦,目光平静,但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说:“我不想追究谁对谁错。我只想知道,小静高二那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林家父母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张桂芬的手开始发抖,她看着陈阳,嘴唇哆嗦着:“陈阳,你……你别问了,都……都过去了……”
大姐林婉也一脸震惊地看着桌上的日记本,又看看脸色大变的父母和妹妹,似乎明白了什么。
林悦的脸,在一瞬间血色尽褪。她强作镇定,眼神慌乱地躲闪着,但她发抖的声音出卖了她内心的恐惧:“我……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什么日记本……什么当年……”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得像一尊雕像的林静,慢慢地,慢慢地,抬起了头。
这是陈阳第一次看到她用这样的目光看人。那目光里,没有愤怒,没有怨恨,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让人心碎的悲哀。
她看着她的二姐,林悦。
她开口了。声音很轻,像耳语,却又像重锤,一字一顿地,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姐,那天在楼梯上,你把我推下去之后,从我书包里拿走的那封信,你到底交给谁了?”
她顿了顿,目光穿透了林悦所有的伪装,直直地刺进她灵魂的最深处。
“还是……你根本就没给?”
07
林静的这句话,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炸弹,瞬间引爆了现场所有积压的情绪。
林悦的心理防线,在林静那双悲哀眼睛的注视下,彻底崩溃了。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整个人瘫软在椅子上,在陈阳不依不饶的追问和父母绝望的眼神中,断断续续地,说出了那个被掩盖了十几年的真相。
当年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也很残酷。
高中时的林静,和现在完全是两个人。她成绩优异,能写一手好文章,是校刊的编辑,性格开朗,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宠儿。那时候,学校里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学长,是很多女生暗恋的对象。那个学长,却唯独对林静青眼有加。
而当时的林悦,活在优秀的妹妹的阴影之下。她相貌平平,成绩平平,性格也不如妹妹讨喜。她也暗恋着那个学长,但她知道,学长眼里只有林静。
嫉妒,像一条毒蛇,日日夜夜啃噬着她的心。
终于有一天,她看到学长把一封信塞给了林静。她猜到,那是一封情书。那天放学后,她在一个无人的楼梯间截住了林静,让她把信交出来。林静不肯,两人发生了争执。
混乱中,被嫉妒冲昏了头脑的林悦,狠狠地推了林静一把。
林静从楼梯上滚了下去。
她摔断了腿,更严重的,是头部受到了撞击。那次撞击,不仅给她留下了身体的创伤,更引发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导致了她后来的选择性失语和严重的社交恐惧。她把自己,彻底关在了一个只有她自己的世界里。
事后,林悦害怕了。她对所有人都撒了谎,说是林静自己不小心摔下去的。她偷走了那封可以证明两人争执原因的情书,销毁了证据。为了让自己的谎言显得更真实,她开始不断地向父母、老师和同学暗示,说林静的性格本来就很孤僻,心理很脆弱,甚至编造了一些子虚乌有的例子。
林建国和张桂芬,在得知了部分真相后(他们或许不知道全部细节,但一定知道这件事和林悦脱不了干系),做出了一个改变了小女儿一生的选择。
为了保住这个“更会来事”、前途看似更光明的二女儿,也为了整个家庭的“名声”,他们选择了息事宁人。他们和学校一起,把这件事压了下去。他们强迫还在病床上的林静,接受“是自己不小心”的这个说法。
从那以后,他们把所有的爱和资源,都倾斜给了二女儿林悦,仿佛是一种赎罪,一种补偿。他们用这种方式来麻痹自己的良心,却对那个真正躺在黑暗里,独自承受着痛苦的小女儿,视而不见。
那笔本该用来给林静做长期心理治疗和康复的钱,也被林悦以“上大学需要用钱”为借口,拿去用了大半。
真相大白于天下。这个家庭那层用谎言和偏爱维持的、看似和睦的虚伪外壳,被彻底撕得粉碎。
08
林建国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林悦,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张桂芬瘫在地上,泣不成声。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多年的自私和偏心,对那个最沉默的女儿,造成了多么巨大且不可逆转的伤害。林婉震惊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也为自己多年来对妹妹的轻视和嘲讽,感到无地自容。
林静没有哭,也没有歇斯底里。她甚至没有再说一句指责的话。
她只是站起身,走到陈阳身边,轻轻地拉住了他的手。
陈阳回握住她的手,那只手冰冷,还在微微发抖。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带着她,转身离开了这个令人窒息的家。
没有原谅。有些伤害,一旦造成,就永远无法真正愈合。
不久之后,陈阳和林静卖掉了城里的房子,搬到了一个没有人认识他们的海边小城。陈阳用自己全部的爱和耐心,陪伴着林静,带她去看医生,鼓励她重新拿起画笔。
林静的情况在一点点好转。她的话依然不多,但她开始愿意和陈阳分享她画里的故事。她会在天气好的时候,和陈阳一起去海边散步。她的脸上,也渐渐有了一些真实的笑容。但那份深藏在骨子里的伤痛,和对那个原生家庭的彻底疏离,像一道无法磨灭的烙印,永远地留了下来。
林家的日子,彻底散了。林悦身败名裂,众叛亲离,整日活在悔恨和自我厌弃中。林建国和张桂芬在无尽的愧疚中迅速老去,他们无数次尝试联系林静,但电话那头,永远都是无人接听。大姐林婉偶尔会给陈阳发一条信息,小心翼翼地询问林静的近况,却再也不敢奢求见上一面。
几年后的一个午后,阳光正好。
在他们那个可以看见大海的画室里,林静正在完成一幅巨大的画作。画面上,是湛蓝的大海和金色的沙滩,色彩明亮得晃眼,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陈阳走过去,从背后,轻轻地抱住了她。
林静停下画笔,回过头,看着陈阳,露出了一个真实而温暖的微笑。
他们的生活,平静而安稳。这份幸福,是以同过去彻底的决裂为代价,换来的。那个所谓的“家”,是再也回不去了。
陈阳确实是“捡漏”了。他捡到的,不只是一个被世人埋没的珍宝,更是一段沉重到几乎能压垮一个人的过去,和一份需要他用尽一生去守护的责任。
来源:清风唏嘘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