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夜话里200多条家长里短,电话线那头的就业关切,田埂上‘一寸都不能低’的较真儿……这些‘泥土味’的细节,比任何书本都更鲜活地告诉我们:服务人民,从读懂群众心声开始。”
“夜话里200多条家长里短,电话线那头的就业关切,田埂上‘一寸都不能低’的较真儿……这些‘泥土味’的细节,比任何书本都更鲜活地告诉我们:服务人民,从读懂群众心声开始。”
——省“青马工程”学员张赛一实践感 言
仲夏的鄂州,20名省“青马工程”学员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社区、服务窗口。十余天里,他们躬身实践,在倾听民声、参与服务中,触摸基层治理的脉搏,感受政策落地的温度,用脚步丈量着青春与乡土交融的深度。
听民声
在“晒谷场夜话”与“医保电话线”里感知民生冷暖
省“青马工程”学员在 华容区蒲团乡走访看望老年人
省“青马工程”学员张赛一、牛筱草在 华容区蒲团乡开展实践锻炼
“路灯亮了,食堂开了,合作社的莲子‘上网’了!”华容区蒲团乡上倪村的晒谷场,夜幕下的“蒲团夜话”成了村民畅所欲言的平台。从灌溉渠修缮到广场舞音响,200余条诉求在干群围坐中找到了解决方案。村民从最初的犹豫,到亲眼见证老年食堂飘起炊烟、村口亮起路灯,最终积极参与莲子合作社的电商合作。“聚民智,就能结出惠民的果实。”学员张赛一在日记中感叹。
省“青马工程”学员李乐涵、李鑫淼、姚雪晴、周婷莉在梁子湖区太和镇与当地群众开展交流座谈
“政策有温度,电话线那头也能感受到。”在梁子湖区太和镇,学员李乐涵拨通求职者的电话,笨拙却真诚地询问近况,传递招聘信息;电话访谈应届毕业生,了解就业规划。一根电话线,连接着政策的关怀与群众的冷暖。学员李鑫淼则在参与宅基地纠纷调解时,体会了基层工作的“法理人情”——既要坚守底线,更要走进人心。
在党群服务中心的档案柜间,学员们更深刻理解了:民生服务的厚度,就在一次次把群众“纸面上”“挂在嘴边”的诉求,转化为“踏踏实实”解决的行动中。一位学员在日记里郑重写下:“原来务实不靠口号,而是在于一次又一次俯首解决那些‘关键小事’。”
见行动
从“田埂较真”到“绣花功夫”,基层干部的实干图鉴
省“青马工程”学员刘梦雨、冯卓在 鄂城区长港镇开展实践锻炼
“田面高度差一寸,一场雨就成‘堰塞田’,老百姓的权益伤不起!”鄂城区长港镇的高标准农田里,基层干部们正践行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他们蹲守田埂,反复测水准、补土方,把现场会直接开到田埂上,只为确保每一寸耕地都达标,让“数字里的占补平衡”真正长出庄稼和群众的信任。他们构建起“天上看(卫星影像)、地上查”的立体监测网,严防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学员冯卓记录下这“钉钉子”般的较真:“唯有把‘过得去’变成‘过得好’。”
省“青马工程”学员杨茗涵、 侯玲玲在 鄂城区长港镇开展防溺水、灭蚊宣传
“做基层工作,首先要做个好人,守住本心!” 庙岭镇陈委员用多年扎根的实践诠释着“热心为民”。面对硬骨头和关乎群众利益的事,她毫不退缩。学员侯玲玲深受触动:“陈委员让我明白,热心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省“青马工程”学员黄畅、冯海依在鄂城区花湖镇走近村湾了解村情村貌
乡村振兴需要“绣花”功夫!花湖镇华山村周书记,凭借园林设计专长,带领村民打造智慧农业园区,从葡萄大棚到亲子生态游,不仅美了村貌,更富了集体。学员黄畅领悟到:“好的村干部,就是能发现问题、团结人民、发动人民的人。”
省“青马工程”学员于力钧、张聪逸在鄂城区杜山镇了解基层治理工作情况
“被需要的感觉,是任何offer都换不来的!”杜山镇“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小李,放弃城市写字楼,扎根乡村学调解、直播助农、辨稻瘟病。晚霞中他的身影,是青年“墩苗壮骨”的生动写照。学员于力钧记下了这份信念。
悟成长
青春坐标,不在书斋而在田野
十天的躬身实践,是最生动的成长教科书。学员们从书本走向田野,理论在这里有了血肉和温度。
“红莲湖的荷花教会我,真正的成长要像根系扎进淤泥,却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学员杨茗涵在巡查防溺水时,触摸到基层干部“时时放心不下”的担当。
省“青马工程”学员张航、周选 峰、刘伯舟、 郭冠希在临空经济区燕矶镇开展“爱心送餐”志愿服务活动
“参与防蚊宣传,村民从敷衍到主动询问细节,改变就在点滴中。” 学员刘伯舟体会到基层工作的成就感。
省“青马工程”学员于力钧、张聪逸在鄂城区杜山镇开展实践锻炼
“医保咨询、纠纷调解……旭东村小组工作站里的‘小事’,就是‘村民家门口的服务站’。”学员张聪逸读懂了基层治理的密码在于日复一日的坚守。
省“青马工程”学员张航、周选 峰、刘伯舟、 郭冠希在临空经济区燕矶镇参与暑期“爱心托管班”志愿服务活动
“燕矶的土地告诉我,真正的青春坐标不在内卷的虚妄竞争中,而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学员郭冠希被光伏农田、数字化村史馆和驻村公寓的24小时热水、老人的“一键通”设备深深震撼,这些无不诠释着“以人为本”的生动实践,返乡青年用物联网优化葡萄产销链更让他看到“破局躺平”的答案。
省“青马工程”学员曾亚楠在鄂城区泽林镇参与暑期“爱心托管班”志愿服务活动
“分发灭蚊药水,每一瓶传递都是对健康的守护;托管班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是点亮未来的火种。”学员曾亚楠在细微服务中感受使命。
“十天实践是一本立体教科书,让我在政策修改、矛盾调解中懂得:民生即最大政治。”学员姚雪晴的认知在实干中升华。
“基层虽小,足以容下报国壮志;工作虽细,处处都是人生大课。”学员冯海依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是青年与土地的“双向奔赴”。
十日的鄂州“蹲苗”虽短,却在青马学员的人生中烙下深刻印记。他们从基层沃土汲取养分,在躬身实践中淬炼信仰。他们的观察、思考与服务,化作田野乡间的生动光亮。这场实践,是鄂州发展赋予新时代青年的考卷,更是青年学子以扎根泥土的姿态,投身国家治理与人民服务事业,用行动书写的真诚青春答卷。
省“青马学员”在鄂州
8月2日
省“青马工程”学员赴鄂州实践锻炼座谈会召开
8月7日、11日
市委组织部、团市委看望慰问在鄂州开展实践锻炼的“青马工程”学员
8月12日
省“青马工程”学员赴临空展示中心、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开展研学活动
省“青马工程”学员参观临空经济区产业展示中心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