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进行时 | “‘五老’教泽引航”实践团:聆听“五老”故事,汲取前辈力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3 15:22 2

摘要:7月9日,在孙芳老师的指导下,“‘五老’教泽引航”实践团成员各自返乡与当地“五老”人物进行深入交流,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 “‘五老’教泽引航”实践团返乡采访老前辈 —

聆听“五老”故事

汲取前辈力量

7月9日,在孙芳老师的指导下,“‘五老’教泽引航”实践团成员各自返乡与当地“五老”人物进行深入交流,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队长李佳怡负责统筹安排,同时与队员满露露、队员杨翕越分别负责采访三位“五老”人物。队员冯浩轩、队员郝文辉、队员杨霈龙三人负责将采访视频整理剪辑,形成实践作品。队员于吉维负责撰写征文,总结心得体会。

01

七秩杏坛守初心

青年接棒担使命

为感悟教育发展历程,汲取前辈精神力量,实践团队队长李佳怡带队赴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滔河镇,专访了自1951年起便深耕教育事业的老教师周功礼。

周老深情回顾了扎根教育的初心——源于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和对育人事业的不舍。他动容讲述了建国初期的办学艰辛:校舍狭窄、学费难筹、桌椅匮乏,寄宿生甚至需拆被御寒。面对重重困难,周老与同仁们矢志不渝,只为“让学生有学上、有书读”。谈及教育改革,周老感慨万千,指出教学大纲、方针的变革,不仅优化了教育管理,更显著提升了学生体质健康,并培养了其爱党爱国、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操,实现了身心的“翻天覆地变化”。

访谈尾声,周老殷切寄语青年:务必坚持党的领导,珍惜幸福生活,努力“接好共产党的班”;同时要学好、用好国家法律,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02

六载烛火映初心

桃李园中薪火传

实践队员满露露深入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白鹿镇水竹村,专访了1970年投身教育、2006年退休的老教师段正淑前辈,聆听其见证的教育事业变迁。

段老师回忆,初登讲台时条件异常艰苦:教室简陋,学生需用石桌土凳,甚至背负弟妹或猪草篓上学;她本人亦清晨五点半喂猪后方能赶去授课。面对困境,她勤学不辍,毫无怨言。1993年转正后,她更以党员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深爱,倾注全部热忱。最令其难忘的是,为弥补学生劳作挤占的学习时间,她坚持课后义务辅导。一位受其严格督促、最终考入大学的学生感念:“段老师的负责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2006年退休后,她初心不改,创办幼儿园继续播撒爱心。

谈及变化,段老师感慨知识日益重要,学历是服务社会的基础。她寄语当代青年: 积极向上,以忠诚和实干为党、为社会贡献力量。段老师三十六载的坚守,生动诠释了乡村教师最质朴的奉献精神。

03

三载匠心育桃李

新苗沐春绽芳华

实践队员杨翕越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专访拥有33年教龄的老教师李赋前辈,聆听其见证的教育发展与理念传承。

李老师始终秉持 “让学生喜欢学习,让每个学生绽放光彩”的教育初心。他深情回顾九十年代的艰苦办学,感念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带来的暖心变革——免费课本、免费午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关怀。更令其感触的是家长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从过去的“要上学”到如今的“上了学”,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学生求知、家长投入意愿(如购买资料、请辅导)明显增强。谈及“教育强国”政策,李老师列举多重利好:教师福利提升(交通、高温补贴等)使其更安心从教;普通话推广成效显著,惠及少数民族学生;学生得以在学习和实践中双向成长,在各领域展现才华。

实践感悟

通过面对面交流、聆听人生故事与经验教训,实践团从老教师的育人智慧和时代担当中体会到深厚的教育情怀与精神传承。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全面、深入地了解不同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体会到国家发展对于经济水平发展较低地区的教育资源等影响。

本次“五老”交流,实践团队深切感受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复杂性,深刻了解如今教育事业成就的来之不易。“五老”教泽引航实践团全体成员将铭记此次实践活动所见所闻,立足专业背景, 持续关注国家教育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规划,勇于实践,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读懂“五老”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