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两热”别慌!除了防蚊,这份指南请收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3 15:21 3

摘要:“两热”虽为急性传染病,但通过科学防护可有效阻断传播链。典型登革热病例的死亡率通常低于1%,通常预后良好;基孔肯雅热关节疼痛虽剧烈,但多数患者1-3周可缓解。

随着气温攀升与降雨增多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

(简称“两热”)

频频出现在居民朋友的视野

面对蚊虫叮咬风险与疾病传播压力

有街坊在加强物理防护的同时

也开始感到焦虑、不安

防控“两热”

不仅要筑牢物理防线

更要守护心理防线

“两热”虽为急性传染病,但通过科学防护可有效阻断传播链。典型登革热病例的死亡率通常低于1%,通常预后良好;基孔肯雅热关节疼痛虽剧烈,但多数患者1-3周可缓解。

建议:关注权威渠道(如“广东疾控”“健康中国”公众号)发布的通报和防控指南,用真实数据代替“朋友圈传言”。

当您出现以下想法时,可能是“灾难化思维”在作祟:

👉 “我被蚊子咬了一口,肯定感染了!”

👉 “小区发现一例,马上就要爆发了!”

👉“我关节痛,是不是要瘫痪了?”

不妨试试“现实检验法”

写下具体担忧事件(如“被蚊子咬了”)

评估概率:

查证本地蚊媒密度、病例数(如“本周全区仅报告2例,蚊媒指数达标”)

制定应对:

列出可操作的防护措施(如“穿长袖、用驱蚊液、清理积水”)

行为干预:用行动缓解失控感

参与社区防控,增强掌控感

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爱国卫生运动,如清理积水、翻盆倒罐。

行动本身是缓解焦虑的良药,当您为环境改善贡献力量时,会自然产生“我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积极体验。

建立“防护仪式感”

让防蚊成为日常习惯

外出四件套:

✅长袖衣物

✅驱蚊液

✅便携蚊帐

✅口罩(就医时使用)

居家三检查:

✅睡前查蚊帐

✅晨起倒积水

✅每周喷洒灭蚊剂

✔️仪式感能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让防护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负担。

情绪管理:心理降温术

生理调节优先

环境降温

使用空调或风扇保持室内26-28℃,搭配绿色植物(如薄荷、绿萝)营造清凉感。

饮食降火

多食用冬瓜、苦瓜、绿豆汤等清热食物,避免辛辣油腻。

睡眠保障

午间小憩20分钟,固定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建议23:00前入睡),夜间保证7小时睡眠,睡眠不足会显著降低情绪调节能力。

即时放松技巧

让防蚊成为日常习惯

1️⃣4-7-8呼吸法(快速平复心悸):

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重复3次。

2️⃣肌肉渐进放松(缓解全身紧张):

从脚趾开始,依次紧绷-放松各肌肉群,配合深呼吸。

3️⃣5分钟冥想(阻断负面思维):

闭眼想象自己处于清凉溪边,专注水流声。

社会支持:构建心理防护网

家庭与社会支持

01

家庭互动:把防蚊变成亲子游戏

✅家长可通过“防蚊小任务”(如和孩子一起清理阳台积水)增进沟通。

02

邻里互助:共同营造“无积水社区”

✅楼栋群分享灭蚊经验;

✅老人行动不便时,主动帮忙清理花盆积水;

✅互相提醒防护要点,增强集体安全感。

及时寻求心理支持

⚠️持续2周以上的失眠、食欲不振;

⚠️反复出现“被蚊虫叮咬后死亡”的强迫性思维;

⚠️因防护过度影响正常生活(如不敢开窗、拒绝外出)。

求助渠道

✔️登录广州市心理援助小程序“明心36”进行在线咨询;

✔️前往精神卫生机构精神心理科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健康相关门诊就诊。

“两热”防控是一场持久战

既需要物理屏障的坚固

也依赖心理防线的稳固

不仅是对身体健康的守护

也是对心理韧性的考验

请记住:

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

积极行动(如科学防蚊、规律生活)

和主动求助是应对挑战的有效方式

通过科学认知、主动行动

社会支持与专业援助

我们完全有能力

在守护身体健康的同时

维护心理健康

让我们携手筑起“身心”双重防线

静待秋凉,共护健康荔湾!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