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专家:吃7类素菜,约等于在“喝油”!很多人天天吃却不知道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3 14:08 2

摘要:很多人来门诊,一查体检报告,血脂飙了,肝上亮了,脸上写满疑惑:“我都吃素了,怎么还这样?”我只能苦口婆心告诉他们:你吃的不是清淡,是“伪清淡”,是油裹着菜的假素食。下面这7类菜,看看你家饭桌上有没有。

你可能没想到,家里餐桌上那些看起来清清爽爽的素菜,竟然藏着“油脂炸弹”。营养专家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这7类素菜,吃着像素,其实是在喝油。

不是吓你,是真的太多人天天吃、顿顿吃,吃出脂肪肝、血脂高,还以为是肉惹的祸。真相是,有些素菜披着“健康”的外衣,却比红烧肉还油腻,关键是你根本没察觉。

很多人来门诊,一查体检报告,血脂飙了,肝上亮了,脸上写满疑惑:“我都吃素了,怎么还这样?”我只能苦口婆心告诉他们:你吃的不是清淡,是“伪清淡”,是油裹着菜的假素食。下面这7类菜,看看你家饭桌上有没有。

第一类是“炸出来”的素菜。炸茄盒、炸蘑菇、炸豆腐,这些看起来都是素的,可一旦炸了,吸油量就像海绵吸水

有研究用油脂测定仪分析过,一块炸茄子可吸入相当于自身重量30%的食用油。你以为吃了一口软糯茄子,其实是在“咕噜”喝下一口油。长期这样吃,很容易引发高胆固醇血症,血液像被浇了油,流动变慢,动脉一点点堵起来。

第二类是“油爆、滑炒”的素菜。很多人做菜讲究色香味,来点热油爆香,再滑炒个西葫芦、木耳、莴苣,油量下手重了点,锅没热够、菜还没熟,油已经包住整道菜。

油带来的热量远远超过蔬菜本身,一盘油亮的炒双耳,热量可能是水煮菜的3倍。很多人血脂控制不下来,就是卡在了“炒菜不香不行”的执念上。

第三类是“素菜配豆制品”,比如香干炒芹菜、豆腐煎香菇。别误会,豆制品关键是烹饪方式和油的使用量。豆腐类食材本身吸油能力强,尤其是煎、炸、干煸做法,油进去就出不来了

一项发表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的研究指出,常吃高油豆制品的人群,体脂率明显高于蒸煮摄入组。你以为补蛋白,结果补了一身油。

第四类是“拌菜型陷阱”,比如凉拌金针菇、凉拌木耳、拍黄瓜。很多人以为凉拌就清淡,殊不知调料才是“幕后主角”。

香油、芝麻酱、花生碎、辣椒油,稍微一放,热量立刻起飞。有研究显示,一份典型的拍黄瓜,平均含油量可达20克,相当于一大勺油。每天吃一份,10天就等于喝了一瓶油

第五类是“素菜里的动物油”,这点特别容易忽略。比如很多干锅素菜、干煸四季豆、酸辣包菜,厨师为了“提香”,偷偷加了猪油、鸡油、牛油。你吃着炒菜香喷喷,却不知道这香味是动物脂肪在你血管里跳舞的代价

动物油富含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更容易让血脂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增加,是心血管的“隐形炸弹”。

第六类是“素菜冒充主食”,最典型是素炒粉丝、素炒方便面、素炒年糕。

看着没肉,实则高油+高碳水+低蛋白的组合,最容易搞乱代谢。吃完血糖飙升,胰岛素猛分泌,脂肪就像进了仓库,根本出不来。尤其是粉丝这种食材,几乎没有膳食纤维,吸油能力却惊人,一锅炒粉丝,油比面还多。

第七类是“汤里漂着油花花”的素菜汤。你以为喝的是清汤,实际是“隐形油汤”。紫菜蛋花汤、白菜豆腐汤,如果用的是高油炒底、再加香油提味,一碗下肚,油脂摄入悄声无息地超标。别小看这几勺油,长期喝,肝脏代谢压力很大,容易诱发非酒精性脂肪肝

这些油脂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每天在你碗里、嘴里、血管里来回奔跑。你可能没吃肉,却吃进了比肉还油的“素”。门诊里一个30岁的姑娘,体重正常,没吃肉,却查出中重度脂肪肝,原因就是她天天吃香干炒芹菜、凉拌木耳、炸豆腐,一顿不落,全是高油素菜

很多人以为素菜天然健康,忽略了“怎么做”这件事。一勺油是90千卡热量,一盘菜动不动就放三四勺,再加上高吸油食材,轻轻松松摄入超过每日所需的油脂上限。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普通成年人每日油摄入量不应超过25克,大约两勺。可现实是,一顿饭就超标,三顿全超标

那到底该怎么吃?不是让你不碰素菜,而是提醒你:别让素菜变成“油菜”。几个简单建议,能帮你守住健康底线:

第一,避开高吸油的做法。炸、煎、干煸这些方式,最好偶尔为之,日常多用蒸、煮、炖,保留食材原味又控油。

第二,控制调料油的用量。凉拌菜别贪香油,炒菜别用“热锅冷油”,那是最吸油的做法。建议先热锅,再用喷油壶控制油量,一盘菜控制在一勺油以内。

第三,换一种香味来源。用葱姜蒜、柠檬皮、香草、醋来提味,比靠油香健康多了。你要的味道,不一定非得靠油来撑场。

第四,别被“素食”字样骗了。无论是外卖菜单上的“素菜系列”,还是饭店里的“素炒某某”,都要多留个心眼,看看它是怎么做的,用了多少油。

第五,把“油”当作调料,而不是食材。你不是在吃油炒菜,而是在吃菜点油。这个意识一旦建立,你会自然减少油脂摄入。

很少有人是一天吃一块肥肉就得脂肪肝的,大多数人,是在每天的“误会”里,一点点把肝养胖的。吃素本该是清淡、轻盈、利于代谢的饮食方式,可一旦加了太多油,它就反过来拖垮你的身体。

别被“素”的表象骗了,健康从来不是看脸,而是看“做法”。真正的清淡,是你知道每一口吃进去的是什么,是你愿意为健康多花一分钟在厨房,是你在点菜时多看一眼菜单背后藏着的油花。

我们总说想吃得健康,却常常败在“以为”上。以为素菜就是低油,以为凉拌就是清淡,以为不吃肉就没负担。但身体不会被骗,它在你每一次咀嚼时都在记录真相。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张海燕.不同烹调方式对家常菜肴脂肪含量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2,26(3):249-253.
[2]李雪.中国居民膳食油脂摄入现状及科学用油建议[J].现代预防医学,2023,50(5):841-845.
[3]王丽.植物性饮食与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营养,2021,31(8):78-81.

来源:王医生健康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