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仁心守护,医者担当,走近“最美医者”(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3 14:14 1

摘要:2025湖南“最美医务工作者”推荐评议结果于8月7日正式公布。本次入选的20位湖南“最美医者”从年龄结构看,45岁以下的9人,占45%,30岁以下的2人,其中1人为“00后”乡村医生,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乡村各层级全覆盖。他们在临床一线、乡村基层或科研前沿默默奉献

湖南“最美医者”

2025湖南“最美医务工作者”推荐评议结果于8月7日正式公布。本次入选的20位湖南“最美医者”从年龄结构看,45岁以下的9人,占45%,30岁以下的2人,其中1人为“00后”乡村医生,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乡村各层级全覆盖。他们在临床一线、乡村基层或科研前沿默默奉献,用脚步丈量初心,用仁心书写大爱,共同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誓言。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最亮的星”!

陈金兰:生命防线的“守门人”

陈金兰(左一)带领医疗团队三级查房,阅读CT,分析病情。

“ICU是生死之间的最后战场,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作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中心主任,陈金兰带领团队创下围术期危重症心衰患者成功救治率98%的纪录,用ECMO技术为无数极危重症患者赢得生机。从亚洲最小心肺联合移植患儿的6年守护,到疫情期间58张ICU床位全负荷运转救治“大白肺”,她始终站在与死神交锋的最前沿。

这位“全国抗疫先进个人”曾经三次逆行出征——武汉抗疫时首批进入红区,新疆支援时72小时内建成定点ICU病房,长沙保卫战中带领团队日夜坚守30余天收治危重患者200余例。她带领支部创建的“杏林公益”急救培训队在6年时间里走进几十个社区及学校,让10万群众掌握“黄金4分钟”急救技能,将党员先锋作用转化为守护生命的实际力量。

在心脏重症领域深耕24年,她推动建立“分组-精准-个体化”监护体系,使心脏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大大下降。虽不设门诊,却有数百康复患者自发到病房门口的“临时门诊”来问诊或道谢,只因她总说:“ICU的门可以关上,但医者的心永远敞开。”从医学生到研究生导师,从临床专家到党建标兵,陈金兰用生命守护生命,诠释着新时代医者的硬核担当。

章旭:铅衣下的生命守护者

章旭手术中

“用最小的创伤换取最大的康复”是章旭投身介入医学15年来的执着追求。作为株洲市三三一医院介入科主任,这位身披30斤铅衣的医者,在辐射环境中为两千余名患者筑起生命防线,用微创技术书写着新时代的“大医精诚”。

他带领团队在株洲地区率先开展下肢静脉曲张射频消融等30余项新技术,将外周介入手术切口从厘米级缩小至毫米级。创新经桡动脉入路治疗模式,使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6小时。

他的手术室见证生命奇迹——面对胸腔积血的危重患者,他顶着辐射连续奋战5小时完成高难度抢救;为让八旬老人免受开刀之苦,他创新采用超声引导技术实现精准治疗。患者说:“章医生的手术刀像长了眼睛,总能找到最温柔的路径。”

作为全国介入病例大赛总冠军、株洲市“最美医生”,章旭长期深入醴陵、攸县等基层医院开展手术带教,制作医学科普视频百余条,播放量超百万次。他坚持“阳光用药”理念,推动科室人均住院费用连年下降,用行动诠释“白袍之下无灰色地带”的职业操守。

他始终坚信,介入医生不仅要精通“管道工”的技术,更要怀揣“雕刻师”的匠心。在“微创、精准、安全”与“廉洁、仁心、担当”的坚守中,章旭用十五年光阴,镌刻出一名共产党员医者的精神丰碑。

梁惠珍:生命之光的播种者

梁惠珍始终微笑迎接患者

“让每个生命都有绽放的权利”是梁惠珍行医二十载的执着追求。作为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她以中医智慧为根基,以现代医学为羽翼,为数以万计的不孕不育家庭播撒希望之光。

她开创湖南省妇幼系统首个中西医结合科,打造“内调外养”特色助孕模式,使疑难不孕症患者助孕成功率提升至80%。创新建立4个基层专家工作室,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让更多家庭圆梦“好孕”。

她的患者遍布大江南北——为29岁卵巢早衰患者重燃生育希望,让千里求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喜获“好孕”。每天,诊室里此起彼伏的“梁医生,我怀孕了”的报喜声,是她最欣慰的时刻。“只要患者还有1%的希望,我就要付出100%的努力。”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医者仁心的真谛。

作为湖南省健康科普达人、抖音近50万粉丝的中医传播者,她拍摄了792个科普视频,开展了200余场义诊讲座,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2024年,她作为中医专家走进肯尼亚,展示中医药魅力,让传统医学惠及更多国际友人。

她始终坚信,医者既要传承中医精髓,又要融合现代科技。在“守正创新”与“中西并重”的探索中,梁惠珍用二十年光阴,将“大医精诚”的誓言化作万千新生命的啼哭,谱写着新时代医者的仁心仁术。

韩亚骞:

坚守25载 以温度点亮抗癌之路

韩亚骞查看患者情况

“让癌症患者有尊严地治疗”,是韩亚骞行医25年的坚定承诺。作为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放疗二区主任,他终日奔忙于诊室、病房与会诊间,用专业与仁心为患者撑起生命希望。

他带领团队开创“偏心型与中央型”鼻咽癌分类及减毒靶区放疗新模式,有效降低50%以上副作用,该成果已纳入国家级诊疗指南。面对疑难病情,他倡导多学科MDT会诊制度,首创头颈肿瘤首诊、疑难MDT会诊制度,让95%以上住院患者享受到规范、全程管理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他的病人遍布全国——一位生命垂危、体重仅35公斤的上颌窦癌患者,在其团队精准方案支持下带瘤生存7年;一位温州患者九年如一日飞赴长沙复诊,只因信任这位“给过她第二次生命”的医生。

作为CSCO头颈肿瘤和鼻咽癌诊疗指南的编写专家、湖南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主任委员,韩亚骞长期奔走于省市县间普及诊疗规范,推动三湘大地头颈肿瘤诊疗水平同质化提升。他更注重人文关怀,主导开展系列鼻咽癌健康科普,用知识减轻焦虑,用温度点亮抗癌之路。

他始终相信,医者不仅治病,更守护希望。在“精准化、规范化、个体化”与“保生命、保功能、保尊严”的信仰中,韩亚骞用25年,把“医者仁心”落到每一位患者身上。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