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款药品进入商保创新药初审目录:近20家外企参与 CAR-T、核药、ADC“明星药”云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2 23:07 4

摘要:医保、商保“双目录”同时启动申报,是今年医保目录调整的最大创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这次发布的商保创新药初审目录(下称“商保目录”)发现,此次报名的既有“新药”也有“老药”,但基本都是自带“首发”“稀缺”“靶向”等标签的高端创新药。

商保创新药目录制定首年,创新药“高阶选手”跃跃欲试。

8月12日,国家医保局公示基本医保等药品初审目录的同时,也揭晓了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初步形式审查的121个药品通用名。

医保、商保“双目录”同时启动申报,是今年医保目录调整的最大创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这次发布的商保创新药初审目录(下称“商保目录”)发现,此次报名的既有“新药”也有“老药”,但基本都是自带“首发”“稀缺”“靶向”等标签的高端创新药。

比如,卫材公司的失眠新药莱博雷生于今年5月在中国获批;复星凯特(现名复星凯瑞)的阿基仑赛注射液于2021年获批,这一“天价抗癌药”曾4次尝试冲刺医保,均以失败告终,如果今年顺利进入商保目录,有望拿到更高溢价。

初审通过率约85%:新药“压哨”进场,老药“双志愿”报名

国家医保局称,实际共收到商保创新药目录申报信息141份,涉及药品通用名141个。换言之,共有20个药品未通过初步审查,通过率约85%。

从药品种类看,以单抗注射液为代表的靶向药物是申报的主力军。其中,PD-(L)1单抗的申报数量最多,涉及国内上市公司包括乐普生物、恒瑞医药、复宏汉霖、中国生物制药。另外,来自吉利德、辉瑞和安斯泰来的3款ADC药物(抗体偶联药物)也通过了初步审查。

PD-(L)1单抗的申报数量最多 每经记者制图

3款外企的ADC药物出现在目录中 每经记者制图

另外,两款靶向β淀粉样蛋白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也位列其中。其中,礼来的多奈单抗注射液于去年12月在国内获批,其定价为5500元/瓶(350mg),患者前三个月每月用药2瓶,此后每月用药4瓶,直至第18个月;卫材公司的仑卡奈单抗于去年1月在国内获批,其定价为每瓶2508元,以60千克的患者计算,年治疗费用约为18万元。

而更高价的“天价药”,当属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这种疗法的全称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被誉为肿瘤治疗领域的“新型武器”。目前,国内共有5款CAR-T疗法获批,均出现在本次公示的商保创新药初审名单中。

其中,纳基奥仑赛注射液、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伊基奥仑赛注射液还出现在基本目录的初审名单中,属于“双志愿”报名选手。而复星凯瑞(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CAR-T疗法放弃了冲刺基本医保目录的机会——此前,它曾4次尝试冲刺医保,均以失败告终。

5款CAR-T产品均出现在商保目录中 每经记者制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共有4款核药出现在商保目录中,锝[99mTc]替曲膦注射液和氟[18F]贝他苯注射液还同时申报了基本目录,并通过了初审。

共有4款核药出现在商保目录中 每经记者制图

尽管从药品类别看,申报商保目录的基本都是西药,但目录中也有两款中成药,分别是国药集团⼴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的当归补血汤颗粒和⼴东富晖药业有限公司的岭南万应豆蔻膏。

其中,前者于去年8月在国内获批,自称医保目录中没有用于“血虚发热证”的中成药,可以弥补该治疗证型空白,后者于今年4月在国内获批,尽管日使用费用较低,企业在申报基本目录的同时,还是申报了商保创新药目录。

近20家外企踊跃参加 专家称需关注后续保险计划落地

如上所述,随着医保、商保“双目录”同时启动申报,多款药品在今年选择了“双志愿”申报。国家医保局也表示,有些药品同时申报了基本医保目录和商保创新药目录,但因两者申报条件不完全一致,会出现基本医保目录和商保创新药目录形式审查结果不一致的情况。

那么,“双志愿”选手后续流程怎么走?8月12日,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一款药品同时申报了基本医保和商保,按照目前的要求,必须先完成基本医保的谈判程序,如果药品未能进入基本医保,再走商保的协商渠道。在这个过程中,药品价格可能仍然是区分二者的重要因素。

记者还注意到,外企在申报商保创新药目录时表现积极,商保目录中出现了近20家外企身影。按照申报药品数量从多到少排序,分别是辉瑞、卫材、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强生、罗氏、武田、安斯泰来、拜耳、渤健、吉利德、礼来、诺和诺德、梯瓦、益普生、皮尔法伯。

对此,金春林认为是意料之中的结果:在市场中占有一定垄断地位、创新性较高、临床价值较好的原研药,有些难以接受目前医保谈判中平均60%的降价幅度。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拥有“双保险”,即在无法进入医保目录的情况下,选择进入商保目录。另外,外企还需要考虑国内和国际市场之间的平衡。有些外企由于总部定价限制,无法大幅降价,因此只能选择进入商保。

“今年是第一次新增商保创新药目录,所以是‘摸着石头过河’。等最终的目录确定之后,会以怎样的价格落实,以及每一个保险计划适用的人群,这两个核心问题到现在还存在未知数。”金春林告诉记者,从最新发布的目录看,药企的积极性比较高,接下来的看点就是观察落地情况了。

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