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艾滋病,不少人印象还停留在“只跟某些特殊人群有关”,可现实偏不如人愿。艾滋病,全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一旦感染,免疫系统就像被掏空一样,身体成了烂篓子,啥病都能往里钻。
一入秋,天还没凉透,医院的感染科倒是热闹起来了。有时候你会觉得蹊跷,天气变爽了,怎么反倒有些病“蹭蹭蹭”地冒头?
说到艾滋病,不少人印象还停留在“只跟某些特殊人群有关”,可现实偏不如人愿。艾滋病,全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一旦感染,免疫系统就像被掏空一样,身体成了烂篓子,啥病都能往里钻。
老百姓常说:“秋天是收成的季节。”可对于病毒来说,也是“活动的好时候”。每年8月到11月,是艾滋病报告病例明显增长的时期,尤其是立秋后,年轻人感染数据上扬得快得像贴秋膘。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下半年,18至35岁人群的新发感染人数占比超过60%,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公共场所中“踩了坑”。
说句不中听的,艾滋病不是“特定人群”的专利,它不挑人、不讲情面。你以为的“没事”,可能就是病毒早已藏身的温床。
有些事,看起来稀松平常,做起来也顺手顺脚,可真要出了事,再后悔就晚了。
说白了艾滋病并不是你想象中那么“难碰上”。它不是洪水猛兽,却也不是你想躲就能躲得开的。传播方式说来就三条:性接触、血液、母婴。可问题不在“它怎么传”,而在你“在哪儿中了招”。
秋天人多活动多,旅游高峰、聚会扎堆、洗浴场所生意红火,尤其是各种“社交场合”变得频繁。不少人图个方便,忽略了细节,结果给病毒开了门。
说句实在话,有些事咱得做到心里有数,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下面这6件事,真得绕着走。
第一,别在来路不明的纹身店、穿耳洞摊位动手。说句不好听的,现在街头巷尾那种“快手纹身”“10元穿洞”多得很,工具消毒不到位,针头复用,哪怕只是一点点血,也可能把病毒带进你身体。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曾发布报告指出,在非法操作的穿刺项目中,艾滋病病毒的检出率达到了2.3%,远高于正常医疗机构。你说值不值?图个便宜,换来一身病,划不来!
第二,公共场所的剃须刀、刮痧板、拔罐器别乱用。有些旅馆、足疗店、理发店,啥都给你备着,可你真敢用?这些贴皮肤、可能见血的器具,如果一人一消毒还好,但很多地方是“用完抹一抹”,真要是前一个人带病,那你可就“接棒”了。
第三,别轻信“一次性用品”就绝对安全。一次性不等于无菌,有些地方连来源都不清楚。没封口、没正规包装、放在尘土飞扬的抽屉里,那还不如直接拿旧的用。
第四,桑拿、按摩、洗浴场所,别以为只是泡个澡就没事。艾滋病病毒在体液中活性最强,而这些地方往往人来人往、皮肤裸露、接触频繁,尤其是有创操作,像拔罐、刮痧、采耳等,若不消毒规范,风险极高。
说句大实话,很多人以为艾滋病“不能通过共用毛巾传播”,这本没错。可如果你皮肤破了,毛巾上又有病毒残留,那就不是“共用毛巾”的事,是“血液传播”了。
第五,KTV、酒吧、夜店这些地方,别把自己玩“断片”。不是说这些场所本身有病,而是人在那环境里,容易“放飞自我”。酒精一上头,判断力下降,容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这是当前艾滋病传播的主力军。
中国疾控中心2023年数据表明,性传播占艾滋病新发感染的95%以上,而其中,临时性伴侣和社交场所邂逅的个案,呈明显上升趋势。
第六,别轻易接受陌生人送的“针灸推拿”或所谓“免费体验”。这些活动往往打着“调理身体”的旗号,实际操作中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具,有医学背景的都知道,针刺类操作风险极高,哪怕针头只扎破一点皮,也可能是病毒进入的“捷径”。
有人说那我不就啥都别碰了吗?不是让你活得谨小慎微,而是提醒你:生活不是战场,但也不是游乐场。你不设防,病毒就不打招呼。
再说说艾滋病这个病本身,很多人觉得,得了它就等于“判了死刑”。这话现在不完全对,目前国家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能有效延缓病情发展,甚至让患者长时间保持正常生活工作。
但问题在于,早期症状非常不典型,有的只是低烧、乏力、淋巴肿大,很容易当成感冒忽略。一旦错过最佳干预窗口,病毒就像扎根的野草,扯都扯不掉。
还有个误区得提一嘴。有人说:“我不吸毒、不乱来,艾滋病跟我八竿子打不着。”你这么想就错了。现在越来越多的感染者,是通过一次“不设防”的性行为、一次“不规范”的皮肤穿刺感染的。
记住一句话:艾滋病不认人设,它只认机会。
说到这儿该提醒的也提醒了。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业、什么性别,只要你活在社会上,就要知道:有些事看似小,实则大命一条。
尤其立秋后,天气转凉,人心浮躁,人流密集,最容易放松警惕。别让病毒钻了空子,毁了你一辈子的健康账本。
有人问我,医生你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太紧张了?我说,不紧张,是清醒。这个病,怕的就是“我以为没事”。
说到底防艾这件事,不靠喊口号,也不靠靠运气。靠的是你心里有杆秤,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该避。
别把健康当成理所当然它从来都是靠自己守住的。
别拿无知当勇敢,也别把侥幸当底气。
有些病,错过一次防线,就可能终身带病。
守住底线,少惹麻烦,秋风起,也别让病毒趁机而入。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4年全国艾滋病疫情通报[R]. 北京: 国家疾控中心, 2025.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艾滋病防治知识读本[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
[3]李红, 王庆. 公共场所潜在艾滋病毒传播风险调查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25, 41(3): 362-365.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小医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