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生,在大厂上班太爽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2 20:27 1

摘要:铺天盖地的双非学生进大厂现身说法,沉浸在小红书这样的“成功学”里,我产生了一种我也能行的想法。

二本生真的有必要进大厂刷履历吗?

铺天盖地的双非学生进大厂现身说法,沉浸在小红书这样的“成功学”里,我产生了一种我也能行的想法。

和室友说完我要进大厂后,毫无意外的,是接连不断的质疑和否定。

“你确定?大厂才看不上我们呢?”

“真的没有必要去大厂刷脸,廉价劳动力没必要当。”

“进了也学不到什么,学姐之前也进了大厂,转不了正,真的是当混子。”

室友的脸上写满了别做梦的警告,让我意识到,一个二本生要跨越学历差距,走到人人都仰望的高度是多么的不可能。

二本生进大厂,就和电视剧上演的斟茶倒水、买咖啡、送快递的职场剧本一般,根本改写不了普通人逆袭的传奇故事。

学历的鄙视链从前只听闻,但却从未如此切实地体验到。

当我的简历投了一遍又一遍而石沉大海后,我承认,无法摆脱的挫败是刻骨的。

第一次萌生进大厂的想法,是在大二,两年间,我在多家公司积攒了不少经验和作品,依旧不放弃“进大厂”的想法。

大抵是得不到的东西会越耿耿于怀,随着时间的过滤和美化,这件事成为我势在必得的追逐。

“我收到网易面试的邀请了!”

我激动地向室友宣告,在和HR周旋的时间里,我用了浑身解数,只为了成为HR认为的最符合岗位的实习生。

“你对这款游戏了解吗,你的账号到几级了?”

即便不喜欢玩手游,但为了进大厂,我还是立刻下载游戏,通宵打游戏,只为了达到高的等级。

在面对不可得的事物时,我总是过分执拗。

踏进网易大楼时,得偿所愿感在我心中久久不能消散。

实习的日子就像侦察兵在做秘密任务,我不能让组长发现其实自己对游戏并不感兴趣。

学习专业的游戏名词,日复一日的游戏测试,当我察觉到心态的转变时我已经对大厂祛魅。

大厂确实不过如此,在哪里工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在这个平台上学习成长。

实习两个月后,我的脑海里不停响起这段话。

不得不承认,大厂福利好,但对于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岗位,工作始终会有厌倦的一天。

前段时间和同期实习生闲聊,得知她的想法和我一样时,莫名有种遇上同道中人的惊喜和无奈。

“没办法,二本生真的对大厂迷之向往。”

“不过来了就是收获,起码以后回想起来时不会后悔。”

实习三个月,我无数次问自己这一趟是否值得,哪怕我对未来从事的行业仍困惑着,我也不觉得自己正在浪费时间。

心理学上有个积极的自我暗示法则: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

我坚定的相信,进入大厂,接触到名校学生和有经验的前辈,不是对自己的碾压和打击,反而是获取到难能可贵的学习资源。

即便我并不喜欢游戏,但我还是学到了一款游戏开发时的测试方法和宣传逻辑,我相信将它运用到各类产品都是可以的。

我并不喜欢上班,但享受工作时和同事头脑风暴且找到应对方案被认可的喜悦。

我喜欢大厂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更喜欢作为一名职场人不断成熟进步的日子。

但对于互联网大厂,我已经戒掉了执着的极端情绪。

工作的体验感因人而异,有人喜欢大厂的规模和招牌,有人更享受中小公司的管理制度和低压的工作节奏。

当我回看过去那个硬是挤破头都要进大厂的自己,我除了佩服更多的是感谢。

人们总说,过去的经历构成了当下的自己。

大多数人在做选择时总是秉承着结果导向的思维,就好像,谈恋爱要到结婚才算好结局,找工作要转正才是终极目标。

但对于少部分和我一样的人而言,过程也很重要,我要经历、体验,才能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

我知道现在有很多还在为实习或春招而迷茫的朋友,会陷进“要进大厂”的裹挟当中,无论结果如何请听从心底的声音。

不要妄自菲薄,想进就去投简历,进不了就看岗位要求,努力向它靠拢。

祛魅的本质是经历过。

你对大厂有期待,那就坚持,一切的选择都要遵从自己的需求。

有一个词叫不破不立,困住你的东西,如恐惧、幻想,必须摧毁才能迎来新生,阻滞你前进的事,你都应该清理掉。

20出头的年纪,不需要赚大钱,而是去做真正想做的、不留遗憾的事。

来源:余百万一米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