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夜的微风拂过南漳偏远乡镇板桥镇社区的广场,巨型电子屏上,“心尖上的检察”普法微课堂以“检察官‘小雪姐姐’说法+普法动漫”的形式,正循环播放着防性侵、防网络诈骗等内容。有家长牵着孩子驻足观看,低声讨论;也有孩子指着屏幕惊呼:“原来陌生人发的游戏链接可能是骗局!
夏夜的微风拂过南漳偏远乡镇板桥镇社区的广场,巨型电子屏上,“心尖上的检察”普法微课堂以“检察官‘小雪姐姐’说法+普法动漫”的形式,正循环播放着防性侵、防网络诈骗等内容。有家长牵着孩子驻足观看,低声讨论;也有孩子指着屏幕惊呼:“原来陌生人发的游戏链接可能是骗局!”
乡村放映万家观
普法课堂“无延时”
这正是南漳县检察院“心尖上的检察 小雪姐姐法治宣讲团”襄阳分队南漳小组创新推出的“夜间普法课堂”。
湿地公园的“夜间普法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院乘势而上,联合县委宣传部,依托5月的“公益电影下乡镇”活动,将7部《心尖上的检察》普法微课堂视频覆盖全县10个乡镇放映。法治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直达乡村夜晚。
截至6月底,这一融合科技与温情的 “乡村影院+”普法模式,已放映超300场,累计超2万人次观看,成为许多家庭晚间散步的 “法治必修课”,预计12月实现全县1000场全覆盖。
李庙镇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老师们反馈:“孩子们看完防欺凌视频后,主动分享遭遇,我们及时干预了2起潜在矛盾。”这一“城市+乡村”双轨并行的模式,让法治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微课视频“映”夜晚
戏曲普法“唱”白天
在打造“夜间课堂”的同时,南漳县检察院并行推进另一项创新普法形式——“曲苑说法”。自今年4月起,该院未检部门联合县文工团,开展“曲苑进学校、社区、乡镇”系列活动 。检察官巧妙将法律知识融入《铡美案》等经典曲目,通过“戏前讲法+戏后答疑”,让听众在悠扬的戏曲声中读懂《民法典》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目前,已开展20余场,深受欢迎。
两大品牌如何联动增效? 检察官们匠心独具:根据“夜间课堂”防诈骗、防欺凌等不同普法主题,精选“曲苑说法”中与之匹配的、最具感染力的戏曲片段(如包公明断是非的唱段),进行精编剪辑,作为点睛之笔融入对应普法微视频的结尾。 于是,在夜晚的微视频里,家长和孩子们既能学到生动的现代法律知识,也能在熟悉的戏曲韵味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强化记忆。
清河管理区王家坡社区的张大妈笑着说:“白天听戏学赡养法,晚上看动画学防诈骗,咱这‘法治套餐’真贴心!”
从“治已病”
到“防未病”
构建分级保护网络
普法创新的背后,是南漳县检察院对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的深层探索。今年以来,在县委政法委的支持指导下,县检察院联合全县12家单位会签《南漳县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矫治实施办法(试行)》,根据罪错行为的严重程度、心理偏差状况、日常表现等将罪错未成年人由轻到重分为“黄-橙-红”三级,检察机关对红级涉罪未成年人依法采取观护帮教、家庭教育指导等干预措施,助力22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
“普法不仅要‘走新’,更要‘走心’。”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何苗表示,“我们正联合教育局将普法微课堂纳入学校德育课程,并开发家长版‘法治夜话’,让保护链条更闭环。”
夜幕再次降临,南漳县10个乡镇的电子屏下又聚起新一批观众。不远处,检察官们正调试设备,准备将今日新增的“暑期安全特辑”送往长坪镇。这束从城市绽放到乡村的法治微光,正以“心尖上的温度”,照亮乡村少年的成长之路。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