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探索南苏丹这个世界上最年轻国家的故事时,我们不妨先问问自己:一个国家独立后,为什么还会面临如此多的挑战?它是如何从殖民阴影中走出来,又如何在战火中求生?通过审视它的现状、历史和援助,我们或许能逐步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南苏丹于2011年独立,至今已逾十年,却仍
在探索南苏丹这个世界上最年轻国家的故事时,我们不妨先问问自己:一个国家独立后,为什么还会面临如此多的挑战?它是如何从殖民阴影中走出来,又如何在战火中求生?通过审视它的现状、历史和援助,我们或许能逐步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南苏丹于2011年独立,至今已逾十年,却仍被贫困和基础设施落后所困扰。
独立真的意味着新生吗?但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南苏丹坐落在非洲东部,国土面积约62万平方公里,略小于中国青海省,却承载着大约1340万人口。这个国家于2011年7月9日通过公投正式独立,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主权国家之一。
到2025年8月,已过去14年,但它的经济发展仍停留在起步阶段。根据世界银行2025年的数据,南苏丹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约为47亿美元,人均水平不足330美元,这让它位列全球最贫穷国家行列。2024年,其经济收缩了约245%,主要因石油出口中断和邻国冲突影响,虽然2025年预计反弹17%,但整体恢复缓慢。多维贫困指数显示,919%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中,其中743%处于严重贫困状态。这意味着许多人不仅收入低微,还缺少基本教育和医疗服务。
人口结构也反映出严峻现实。到2025年,南苏丹托管约544437名难民和寻求庇护者,主要来自邻国苏丹。此外,内部流离失所者超过180万,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是难民或被迫迁移者。这些人往往因持续冲突和自然灾害离开家园,聚集在临时营地,生活条件恶劣。工业基础几乎不存在,国家缺乏完整的制造业链条,甚至日常用品如衣物和工具都需要进口。
基础设施是最大瓶颈,全国公路总里程不足40公里,大多是未经铺设的土路,一遇雨季就变成泥浆,无法通行。首都朱巴作为政治中心,街道多为尘土飞扬的土道,车辆经常卡在坑洼中。朱巴国际机场虽是全国最忙碌的,但跑道老化,航班延误常见。河流运输依赖白尼罗河,但航道维护不足,洪水频发加剧了问题。
为了维持生计,南苏丹主要依靠农牧业。这片土地人均耕地达2000平方米,潜力不小,但产量低下。传统耕作方式依赖手工工具,缺少化肥和现代灌溉,导致收成不稳。到2025年,预计有770万人面临急性粮食不安全,特别是4月至7月的饥荒期,近半人口每天为温饱发愁。
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如大象迁徙和长颈鹿群落,本可发展旅游业,但安全隐患和道路缺失让游客望而却步,仅带来有限收入。石油是另一支柱,占国家收入90%以上,但管道需经邻国苏丹,2025年苏丹内战威胁中断供应,进一步打击经济。国际援助成为关键支撑,许多组织提供食物和医疗,但这也暴露了自给能力的薄弱。
这种局面并非突发,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独立时,南苏丹本应开启新篇章,却继承了空白的基础。石油虽是财富,却因管理不善转为负担。为什么资源丰富的土地会陷入贫困循环?这一切需回溯到19世纪,那时大国开始瓜分这片区域,埋下分裂的种子。
南苏丹的困境源于19世纪的殖民扩张。那时,这片土地上居住着丁卡族、努尔族等黑人部落,他们以游牧和农耕为生,社会组织松散,没有正式记录。1820年代,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南下扩张,占领上尼罗河地区,将南苏丹纳入版图。
奥斯曼帝国的影响随之渗透,埃及成为实际控制者。石油和象牙等资源吸引了邻国苏丹,后者在19世纪中叶占领大片土地。
更大势力很快介入。1899年,英国与埃及建立英埃共管苏丹,将南苏丹和苏丹合并为单一行政区。这段时期持续至1956年,英国作为主导力量,埃及则受英国军事和政治控制。
为便于治理,英国推行“南方政策”,有意隔离南部地区,限制北部阿拉伯人进入,甚至禁止伊斯兰教传播,以维持南部的部落传统。这导致南北差距扩大:北部发展城市、教育和贸易,南部则保持原始状态,居民被边缘化,许多人卷入劳役或奴隶贸易残余。
殖民统治达53年,英国修建了一些设施,但多服务北部。南部教育匮乏,识字率低下。1947年的朱巴会议讨论南北统一,但南部代表对北部主导不满。1956年,苏丹整体独立,北部精英视南部为一部分,宣布统一。但南部人民将北部视为侵略者,因为苏丹早前已占领他们的土地。这引发初始矛盾,独立前几个月,1955年南部兵变爆发。
殖民遗产让南苏丹起步落后。没有工业、教育系统薄弱,这些问题在独立后放大。英国的隔离虽保留文化,却阻碍整合。埃及和英国的瓜分视这片土地为资源地,掠夺财富,忽视人民。到2011年独立,南苏丹得到的不是繁荣,而是空白。但统一被强加时,南部选择反抗,这场斗争延续半个世纪,河流染血。
反抗从1955年8月托里特兵变开始,南部军队反对北部阿拉伯统治。这场第一次苏丹内战持续至1972年,造成约50万人死亡。南部组建安雅尼亚游击队,争取自治。北部以武力压制,但双方疲惫。1972年阿迪斯阿贝巴协议签署,南部获自治,形成南方苏丹自治区,和平维持11年。
1983年,苏丹总统加法尔尼迈里推行伊斯兰教法,要求全国包括南部非穆斯林地区遵守。同时,取消部分自治权,重新划分行政区。约翰加朗领导的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军队成立,第二次内战爆发。从1983年至2005年,这场非洲最长内战造成约200万人死亡。战争中,平民遭屠杀,儿童被征兵,饥荒疾病蔓延。1991年,运动内部分裂,加剧混乱。
2005年全面和平协议结束战争,赋予南部更大自治,建立自治政府,并承诺2011年公投。公投于2011年1月举行,投票率超97%,9883%支持独立。7月9日,南苏丹独立。但和平短暂,2013年12月总统萨尔瓦基尔与副总统里克马查尔冲突,引发南苏丹内战,至2020年结束,造成约40万人死亡。2020年2月统一政府形成,但2025年3月纳西尔地区再起冲突,马查尔被捕,紧张升级。
独立后,南苏丹虽受战争伤,但国际援助助力前行。美国最早承认独立,提供人道支持。到2025年,美国通过联合国捐赠食物医疗,援助超数十亿美元。欧盟和世界银行参与,世界银行2025年4月管理149亿美元投资,涵盖11个国家项目和3个区域项目,聚焦农业道路。
中国作为伙伴,从2011年起通过中非合作论坛捐赠粮食。2023年捐2400吨大米,2024年捐980吨粮食和8800顶帐篷。2025年,继续提供援助。派出维和工兵修建桥梁,如2019年Jur河桥。2025年在西加扎勒河州抢修300多公里道路,修复洪水桥,使货车时间从两天减至12小时。在高温蚊虫中工作80天,确保雨季通行。这便利出行,改善难民接收。
中国强调传授技能,派专家教水稻种植灌溉,提高产量。捐赠文具防疫,支持学校医院。2025年5月,大使馆捐面粉大米炊具给流离失所者。当地官员致信感谢。阿联酋2023年贷120亿美元,用于道路港口,以石油偿还。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获中国500万美元捐款,购谷物盐,助数百万饥饿者。
援助提升识字率,从独立时27%升至2025年约40%。修建学校医院。尽管落后,但扶持让南苏丹避崩,迈稳定。若和平持,石油农业或实现小康。
来源:寒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