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质年代来讲,“爱”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2 16:16 2

摘要:如果你对神经活动的要求很低,那么我认为我们可以考虑“爱”出现在埃迪卡拉纪到寒武纪。我认为“爱”出现在成冰纪的概率大于零。爱在地表冻结时,是不是有点浪漫?

看起来,这取决于你打算怎么认定“爱”。

如果你对神经活动的要求很低,那么我认为我们可以考虑“爱”出现在埃迪卡拉纪到寒武纪。我认为“爱”出现在成冰纪的概率大于零。爱在地表冻结时,是不是有点浪漫?

分子钟显示,合成血清素、多巴胺、肾上腺素所需的动物基因有约 6.0 亿到 6.5 亿年历史。这早于寒武纪大爆发。提问者可能希望从动物的神经系统里找到一些活动来充当实体化的、可检测的“爱”,但是化石实在不擅长保存这类活动的痕迹,我认为考察神经递质基因出现的年代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我不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谈“本能”,动物行为学的本能缺乏证据。可以参考我回答过的:进化论如何解释本能一词?

一些进化心理学研究认为,由于哺乳类幼体需要成体长时间照顾,对幼体的正面情感可以带来好处,成体间的正面情感则可以减轻摩擦、帮助维持群体。性的生物学模型倾向于将涉及繁衍的“哺乳类的爱”视为动力,与饥饿、口渴、睡眠欲类似。我认为对非哺乳动物也可以谈论这些。

人类学家 Helen Fisher 将此类爱的过程分为三个部分重叠的阶段:

欲望,涉及性欲相关的神经回路与神经递质、激素调节,通常持续数天到数个月;吸引力,涉及性选择塑造的性吸引力和追求方式,可以节约与大量伴侣磨合的时间和精力,针对特定对象产生个性化的浪漫渴望,这渴望通常随着对特定对象作出更多承诺和接触而逐渐消退;依恋,涉及共享衣食住行等资源、照顾对方和后代、防御外来侵袭等职责、人对安全感的需求。

你可以测得热恋时人脑释放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这会刺激愉悦相关的脑区,并引起心率加快、食欲下降、睡眠欲下降、兴奋的感觉。这些变化通常在一年半到三年内消退[1]。

照顾后代的行为和演化策略称为“亲代抚育/Parental care”,涉及对后代的演化适应性进行的父母投资,可描述筑巢供后代生活、给后代喂食、保护后代免于捕食者侵害等。抚育后代的父母可能损失一些捕食和交配的机会。因此,这种行为长期存在的前提是大部分时候成本小于等于收益

宽泛定义的亲代抚育可能有超过 5 亿年的历史。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亲代抚育是分别演化出来的。亲代抚育在多个门级分类中多次出现。

无脊椎动物方面,可以查看寒武纪来客的回答:远古生物什么时候进化出照顾幼崽/后代的习惯的?

已知化石中年代最早的、似乎在抚育后代的脊椎动物是生活在约 3.09 亿到 3.06 亿年前的 Dendromaia unamakiensis,一种形态类似蜥蜴的古合弓纲动物。这种动物的一具幼体化石位于成体化石的后足后方、被成体化石的尾巴环绕,似乎受到保护[2]。也不能排除二者只是暂时在一个树桩下面躲避风雨。

化石

化石解析

可以预期有比这更早的脊椎动物抚育后代,但目前缺少化石。

来源:时空探险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