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发现更新世丹尼索瓦人化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3 23:36 1

摘要:21世纪初,在台湾澎湖海峡发现的一块距今19万至1万年的下颌骨化石,根据古蛋白质分析,属于一名男性丹尼索瓦人。这一发现直接证明,丹尼索瓦人曾生活在多种气候条件下,从寒冷的西伯利亚山脉到温暖湿润的台湾亚热带地区。

21世纪初,在台湾澎湖海峡发现的一块距今19万至1万年的下颌骨化石,根据古蛋白质分析,属于一名男性丹尼索瓦人。这一发现直接证明,丹尼索瓦人曾生活在多种气候条件下,从寒冷的西伯利亚山脉到温暖湿润的台湾亚热带地区。

哥本哈根大学和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SOKENDAI)的研究员茑屋匠博士及其同事表示:“最近发现的化石标本和重新分析,加上分子技术和新的测年方法的应用,揭示了现代人类到来之前的中晚更新世东亚古人类之间存在意想不到的多样性。”

“丹尼索瓦人的识别就是此类进步的一个重要例子。”

“通过分析从西伯利亚阿尔泰山丹尼索瓦洞穴出土的碎骨和牙齿的 DNA,丹尼索瓦人被认定为不同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类的人类群体。”

“他们的核基因组表明,丹尼索瓦人形成了自己的演化支,与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体,两个演化支之间的基因组分歧发生在 40 多万年前。”

“遗传证据还表明丹尼索瓦人、现代人类和尼安德特人之

间存在基因流动。”

“对现代人类群体中丹尼索瓦人 DNA 渗入的研究表明,存在多个基因组不同的丹尼索瓦人群体,他们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大陆,可能还分布在东南亚岛屿的某些地区。”

然而,在丹尼索瓦洞穴之外,仅在青藏高原的一个地点发现了丹尼索瓦人的直接分子证据。”

“在夏河白石崖溶洞,根据蛋白质序列,一块下颌骨和一根肋骨被鉴定为丹尼索瓦人。”

这块新的丹尼索瓦人化石被标记为澎湖 1 号,是在 21 世纪通过商业捕鱼相关的疏浚活动从台湾西岸约 25 公里处的海底(60 至 120 米深)收集到的。

该地区位于丹尼索瓦洞穴东南 4,000 公里处,白石崖喀斯特洞穴东南 2,000 公里处。

在更新世海平面较低时期,它是亚洲大陆的一部分。

研究人员表示:“根据微量元素含量、生物地层证据和过去的海平面变化,澎湖 1 的年代被认为不到 45 万年,最可能的年龄范围是 1 万至 7 万年或 13 万至 19 万年。”

“由于受到海水铀的影响,澎湖1号的直接铀测年未能成

功。”

利用古代蛋白质组学分析,Tsutaya 博士及其同事从化石的骨骼和牙釉质中提取了蛋白质,并找到了 4,241 个氨基酸残基,其中两个是丹尼索瓦人特有的蛋白质变体。

这些变异在现代人类群体中很少见,但在与丹尼索瓦人基因渗入相关的地区出现的频率较高。

此外,对澎湖 1 号遗骸的形态学分析揭示了其具有强健的颌骨结构、较大的臼齿以及独特的牙根结构,这些特征与西藏丹尼索瓦人标本的特征相一致,表明这些特征是该血统的特征,并且可能是性别特异性的。

科学家们表示:“现在很清楚,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类群体——牙齿较小、下颌高而细长的尼安德特人和牙齿较大、下颌低而强健的丹尼索瓦人(作为一个群体或男性特征)——在欧亚大陆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共存。”

“由于后一种形态在非洲和欧亚大陆的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的化石中很少见或不存在,它们并不是之前所说的原始保留,而可能是在40多万年前丹尼索瓦人与尼安德特人基因分离后在丹尼索瓦人演化支中发展或增强的。”

“最近在东南亚岛屿(弗洛勒斯人和吕宋人)和南非(纳莱迪人)的发现凸显了人属的多样化进化,与智人的谱系形成了鲜明对比。”

“丹尼索瓦人的牙颌形态可以被解释为我们属中发生的另一次独特的进化。”

研究结果今天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来源:扶苏云小谈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