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20-21日,省水利学会联合省水力和清洁能源发电工程学会、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省《水利科技》编辑部主办的“2024中国水利学术大会福建分会场——新时代水文科学与实践学术交流会”在漳州市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新时代水文科学与实践”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省各
11月20-21日,省水利学会联合省水力和清洁能源发电工程学会、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省《水利科技》编辑部主办的“2024中国水利学术大会福建分会场——新时代水文科学与实践学术交流会”在漳州市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新时代水文科学与实践”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的120余名水利行业专家、学者及科技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水文科学的新发展、新成就,规模宏大,影响深远。
大会开幕式上,省水利学会理事长丘汀萌致欢迎辞,并邀请水利部水文司原司长蔡建元、河海大学原副校长董增川发表主旨演讲。蔡建元深入剖析了新时代水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参会者提供了宏观的行业洞察;董增川则从专业技术层面分享了现代水文发展方略及前沿关键技术,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两位重量级嘉宾的演讲高屋建瓴,为大会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调。
水文专业,作为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以及与人类社会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它涵盖了水文循环、水文学原理、水文测验、水文统计、水文预报、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等多个领域,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次大会以“新时代水文科学与实践”为主题,征集的论文共计79篇,涵盖了水文监测与新技术应用、水文预报调度与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优化与信息化、水环境与水生态四个板块内容。这些论文不仅深入探讨了现代水文监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如遥感、GIS、无人机等技术在水文监测中的应用,还广泛研究了水文预报模型的优化与实时调度策略,以及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智能化升级,同时也关注了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实践。它们是对新时代水文科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探索与总结,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水文科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最新成果与未来趋势。
本次大会的另一大亮点是青年科技人才的风采展示。经过严格评选,大会共有27篇优秀论文脱颖而出,包括一等奖5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15篇。其中,35岁以下6位获奖作者被特邀上台交流发言:宋孙娟分享了《木兰溪流域降水径流多维特征分析》,骆寒菁带来了《数字孪生在九龙江北溪水闸工程调度的应用》,刘晓岩介绍了《黄潭河流域“2023.05.07”暴雨洪水分析》,黄夏彤讲述了《双轨雷达波测流系统在漳墩水文站应用分析》,林友勤探讨了《福建省典型流域设计洪水参数复核及优化》,肖永彬解析了《小河站流量全量程自动化监测方案》。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青年学者在水文科学领域的深厚功底和创新思维,也为大会增添了新的活力和视角。
大会精心安排了3个现场考察活动,让与会者深切感受水文科学的实践应用与最新成就。首站实地考察了福建省前沿的九龙江浦南水文站,不仅掌握了水文站的工作机理与监测流程,更亲眼见证了现代水文监测技术的卓越性能与精确性。随后前往省九龙江流域中心,参观了九龙江北溪水闸重建工程,见证了水文在重建工程中的核心作用得到了充分展现;参观了九龙江流域水文水资源调度决策指挥系统,了解到该系统集成了多项前沿科技,能够实现对九龙江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全面监测和精准调度。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参观让他们对水文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在内容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除了传统的学术报告与交流外,大会还设置了先进技术推介环节,邀请了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分享最新的水文监测预报技术、智能仪器设备及平台应用等前沿科技信息,为参会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科技支持。
会议采取了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全省水文系统全覆盖。全省各水文测站均积极参与,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同步收看收听会议实况。会议内容不仅实时转播至全省9个市级水文分中心,还顺利延伸至60余个县级水文测站,确保了信息的全面传递与接收。线上参会人数更是达到了400余人,充分搭建起一个跨越地域限制、高效互动的交流平台,为全省水文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
在会议形式上,本次大会进行了大胆创新,“全程无纸化”的创新举措是一大亮点。为了响应环保高效的号召,本次大会使用了专门开发的会议系统,参会人员从报名回执、会议签到、酒店选房、用餐用车等所有流程均在会议系统APP中完成,论文集、表彰决定、荣誉证书、获奖证书、交流发言PPT均只在会议系统中提供下载,既减少了纸张的浪费,又提高了会议的效率和便捷性。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大会对环保理念的践行,也展示了福建省水利学会在科技应用方面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术交流会举办理念和模式。未来,学会将继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水文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来源:福建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