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6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15号),自今年10月1日起,全国所有互联网平台——无论境内还是境外——都须向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卖家的身份与收入数据 。
2025年6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15号),自今年10月1日起,全国所有互联网平台——无论境内还是境外——都须向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卖家的身份与收入数据 。
二、新规解析:身份流与资金流双透明
1. 报送内容详尽,信息层级全覆盖
平台需报送卖家的身份信息(如营业执照、税号、个人身份证号、联系方式)与收入明细(销售额、退款、净收入、订单数等) 。这不仅适用于常规电商,还涵盖直播带货、服务交易等场景,无一遗漏。
尤其澄清,境外平台若面向中国客户开展撮合交易,也需报送中国卖家的数据;若单个买家季度净交易额未超过5000元人民币,可暂缓报送 。
2. 报送主体明确,责任不可推诿
•不论平台设有无中国实体,税务新规都明确责任主体:
•在华设有持牌公司者,由其负责报送;
•若仅设有招商团队等,则由本地代理承担报送义务;
•完全无中国实体的境外平台,也必须委托在华代理人提交信息 。
3. 惩罚机制强势介入,违规难以幸免
平台一旦拒报或瞒报数据,最高可被处以5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者甚至面临停业整改 。同时,卖家之前通过“零申报”“无票采购”“私账收款”等方式试图规避税负的路径全面打通,无法再蒙混过关 。
1、收入数据:
每笔订单的实际收款(含优惠券、积分抵扣)、退款金额、净收入(收入-退款)都会上报,税局会直接和你“少报收入”申报的增值税、所得税比对。别再想系统自动比对,差异超5万就触发预警!
2、身份数据:
不止你的公司信息,平台还会报 MCN 机构、主播的姓名、身份证号、签约/退出时间。要是合作主播用个人发票抵扣,就会“三流卡收佣金,你再用“推广费”不一致”,一查一个准!
5 大高频问答:
1️⃣个体户也要报数据?要!但个税可核定,省心;
2️⃣退货算收入?不算!按净收入(收入 - 退款)申报;
3️⃣注销店铺躲报送?不能!停业 30 天内仍报,还可能触发异常;
4️⃣投流费超 15% 咋整?超限可结转以后年度扣,分季度投放避坑;
5️⃣新规前收入会被查?不会!2025年 7月前流水豁免报送。
应对策略:合法合规才能赢在未来
面对“全面透明”的大趋势,电商卖家应积极调整布局,实现合规转型:
1. 核验身份与数据,提前自查
将店铺营业执照、税号与平台店铺信息核对一致;梳理7–9月数据,确保申报与平台数据匹配 。
2. 确保进项开票、构建完整凭证链
优选可提供正规发票的供应商,保留采购合同、物流单、运单、发票等电子资料,避免税务稽查凭证明缺失 。
3. 选择合适税务架构与通道
•利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海南自贸港等政策优势申请“无票免税”或减免企业所得税 。
•灵活使用出口退税模式(9810、0110、9710等),提高资金回收效率 。
•部分卖家可考虑“境内香港双结构”,合法优化税负,但需遵循外汇与合规要求。
4. 借助技术工具,建立合规中台
对接平台API与税务系统,实现交易数据、财务系统、报关系统联动自动比对;启动自动闯关预警机制。
▍ 声明:
2、上述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之用,不作为实际操作依据。
来源:税务稽查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