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为学先立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2 08:45 1

摘要:农家出身的毛泽东,在韶山发蒙之初,和其他农家孩子一样,读书识字为谋生之备。除了读私塾所教经学典籍和史传著述外,毛泽东还喜欢读中国古代传奇小说,尤其好读表现反抗反动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精忠传》《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书。那时的毛泽东已经在思考小说里

“志者,学之师也。”对毛泽东来说,求学救国是他求学时代的主题,这一志向也使其受益一生。

农家出身的毛泽东,在韶山发蒙之初,和其他农家孩子一样,读书识字为谋生之备。除了读私塾所教经学典籍和史传著述外,毛泽东还喜欢读中国古代传奇小说,尤其好读表现反抗反动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精忠传》《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书。那时的毛泽东已经在思考小说里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的问题,从而逐渐意识到小说中颂扬的都是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用劳动且占有劳动资料的。14岁时,毛泽东从表兄文运昌处借得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等书。这些书籍启蒙了他的爱国思想,他开始把读书与立志连在一起。1910年,17岁的毛泽东读到一本关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对国家前途感到担忧,意识到努力救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职责。这年秋天,毛泽东离开韶山冲,外出求学。临行前他给父亲留下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此时的毛泽东已经将以学立志、志在四方的决心表达得清清楚楚。

走出乡关,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在作文试题《言志》中展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校长李元甫感叹“我们学堂里取了一名建国之才”。在这里,毛泽东得以阅读大量有关康有为、梁启超和维新变法的书及报刊,这促使他开始独立思考国家政治问题,并写了很多自己的见解。毛泽东还写下《救国图存论》等文章,抒发心中的爱国热情和救国大志。他特意给自己取了一个“子任”的笔名,暗含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崇高责任之意。

毛泽东到长沙求学后,对整个社会形势和时代气息有了进一步的感受。他不分昼夜地努力学习,寻找真理,在政治思想上有了长足进步。毛泽东认为,只有为救国而立志求真理才是“真志”,若“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毛泽东将探索真理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向,勉励自己探讨人的天性,研究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这样的“大本大源”问题,从而得到改造社会、改造中国的真理。

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毛泽东逐渐意识到,他孜孜以求的真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不懈探索的救国救民之路,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此后,毛泽东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科学真理的指导下,他把读书立志救国的理想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实践结合起来。

(摘编自《党的文献》2025年第3期 易斌 周晶/文)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