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印度共同抗美?一贯爱投机占便宜的印度,只能利用绝不能信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2 08:35 1

摘要: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向印度时,莫迪政府选择了正面硬刚。这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印度在国家核心利益前寸土不让的必然选择,同时也说明印度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它有着足够的底气。当特朗普试图用关税逼迫印度转向购买美国能源时,莫迪反而加速推进卢比-卢布直接结算机制,并宣布将

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向印度时,莫迪政府选择了正面硬刚。这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印度在国家核心利益前寸土不让的必然选择,同时也说明印度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它有着足够的底气。当特朗普试图用关税逼迫印度转向购买美国能源时,莫迪反而加速推进卢比-卢布直接结算机制,并宣布将赴天津参加上合峰会,与中俄商讨能源基建合作,这记反击直戳美国“离间印俄”的算盘。

长期以来,印度这个国家都在国际棋局中奉行左右逢源的策略,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代,印度始终保持在东西方阵营之间两头得利,两头占便宜的战略。现在面对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印度再次力图通过走近中俄来向美国证明,我还有其它道路可走,而这条路不是你美国希望看到的。

然而,对于印度的示好,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谨慎和警惕。印度一贯以来的“墙头草”作风,让这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信誉度很低。这种一贯善于投机的作风,正让很多人“联印抗美”的构想不得不遭遇现实考验。尽管近期因美国加征威胁加征50%关税,印度看似被迫寻求盟友对抗美国霸权,但他糟糕的外交信誉与战略摇摆的本质,让任何合作前景都充满不确定性。

印度外交长期以来的“两面性”损害其它国家对他的信任根基。一面高喊“联手抗美”,另一面却持续在边境问题上挑衅中国;一边向中俄求援,一边仍然在四方安全对话(QUAD)中配合美国的所谓印太战略。这种战略算计看似灵活,实则透支了自己的国际信任。印度长期在金砖、上合组织内“搅局唱反调”,关键时刻当自己面临危机的时候,自然难以获得别人的真心支持。

印度流露出的所谓合作动机,有着很强的功利性,其实也暴露出印度这个国家的战略短视。当前这种局面下,跟印度的“联手”本质上是危机转嫁而不是价值观的共鸣。当美国关税威胁印度的能源安全和出口的时候,才仓促向中俄抛橄榄枝;一旦压力缓解,我毫不怀疑印度又会重回亲美路线。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投机性,跟可持续的合作背道而驰。巴西总统卢拉呼吁金砖联合反制时,印方只是嘴上表面响应,实质上却只是观望,凸显了他两头押注的侥幸心理。

由于印度的选票政治,其国内政治也裹挟着印度外交难以做出最符合长期利益的决策,这种困境难以调和。莫迪政府受制于民族主义情绪,在关键利益上难以妥协。例如这次跟美国争执焦点之一的农业市场开放问题,实际上就是为了维护数亿农民选票这一基本盘。当国内政治红线与国际合作需求冲突的时候,印度政府必然优先保住自己的执政地位,甚至可能不惜为了转移矛盾而制造边境摩擦。这种“内病外治”的惯性,让印度的合作伙伴不得不承担不可控的风险。

印度在近年来越来越突出地扮演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角色,这个工具角色很可能最终会反噬自己。美国一度将印度视为“印太战略支点”,但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证明,印度不过是美国利益交换的筹码。而印度试图“借美制华”时,反遭美国在印巴冲突中拆台,特朗普公开曝光印军战机损失羞辱印度,拉拢巴基斯坦敲打印度。这种“棋子”的角色如果继续扮演下去,任何跟印度的合作都没有平等互信可言,只能让印度最终将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短期看,印度因美国施压显露反抗的姿态,但是他战略文化中的投机基因并没有改变。真正的合作需要超越危机驱动的短期功利算计,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和持久的互信上。而印度在金砖机制中的反复摇摆、在边境问题上的持续挑衅,恰恰是跟印度发展战略合作的最大障碍。与其期待印度成为可靠盟友,不如将其视为需谨慎平衡的一个变量:可以借助他制衡美国的单边主义霸权行径,却绝不可把核心利益托付给他。对于一个昨天能为投资和军购讨好美国、今天因关税求助中俄、明天或许又为转移矛盾再挑争端的国家,合作基石终究只是流沙。

来源:照理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