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卫生纸,古人上厕所用什么擦屁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1 22:00 3

摘要:老祖宗说“吃喝拉撒睡”,拉撒的重要性仅次于吃喝,虽然屎尿屁比较不雅,史书中鲜有提及,但不代表没有。在没有厕纸的古代,上厕所还是一件挺危险的事。

俗话说“人有三急”,今天咱聊个“重口味”的话题:古人上完厕所什么擦屁股

要知道,古代是没有卫生纸的,卫生纸的发明才不过100多年。

而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要上6-8次厕所,按一次2分钟算,人这一辈子,大概有3年时间是在厕所里度过的。

老祖宗说“吃喝拉撒睡”,拉撒的重要性仅次于吃喝,虽然屎尿屁比较不雅,史书中鲜有提及,但不代表没有。在没有厕纸的古代,上厕所还是一件挺危险的事。

比如《左传·成公十年》记载,春秋时期的晋景公“如厕,陷而卒”,因为上大号丢了性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死在厕所里的君主,物理意义上的“遗臭万年”,可谓生的伟大,死的窝囊。

野史分析,晋景公就是上厕所忘了带纸,腿蹲麻了,掉下去淹死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人用什么擦屁股”的话题,也算告慰可怜的“头号粪青”晋景公。

在擦屁股这块,那是得不分南北、人不分中外,我们先看看其他古文明,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古罗马帝国时代,屋大维建立的帝国初期鼎盛,社会风气锐意革新,街头巷尾的公共厕所开始普及开来,人们有了集中解决拉撒问题的地方,古罗马人发明了“海绵棒”作为擦屁股的工具。

他们在厕所内放一个水缸,缸内是高浓度盐水,插着一把把绑着海绵头的木棍,就跟火柴一样。古罗马人拉完粑粑,就取出一根擦拭菊花,擦完再插回缸内盐水消毒,下一个人再接着用。

想象一下,当年古罗马的厕所里,贵族们手执海绵、指点江山的激情。

除了擦粑粑,海绵棒可以作为毛笔,随时蘸水在地上书写政策主张,遇见政敌当场干架时,海绵棒还能作为生化武器,毕竟“海绵蘸屎,吕布再世”,杀伤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别人是往伤口上撒盐,罗马人是往菊花上撒盐,盐水海绵棒可能有些消毒作用,就是不知道多少痔疮患者的痛到菊花一紧。

再看我们中国。

古人使用的如厕工具,原理跟古罗马的海绵棒差不多,但名字要文雅得多,叫“厕简”或“厕筹”,一般由木头或竹片制成,两三指宽,长约20厘米,就跟直尺一样。

“厕筹”最早发现于汉代,记载于三国,一直用到宋代,实乃居家旅行必备之物。

考古学家第一次发现“厕筹”,是在甘肃敦煌的马圈湾烽火台遗址(西汉宣帝时期),在发掘中人们发现了大量散乱的简牍,也就是纸张发明之前的竹简书,但上面并没有刻字或墨迹,反而采集到了人类粪便样本,推测最晚汉朝时期人们已经用上了这种擦屁股工具。

学者王志轩分析,“厕筹”清理粪便的习俗,应该来自古印度佛教的规矩

《大藏经》中记载,释迦牟尼认为石头蛋、土坷垃、茅草、树皮树叶啥的擦拭秽物不雅,规定改为统一的“厕筹”。唐朝时期随着佛教传入日本,中国的“厕筹”也跟着漂洋过海,成了日本人改不了那啥的心头好。

我佛慈悲,释迦牟尼这个规定,还真是规“腚”啊。

我们都知道,不管木片还是竹片,肯定是都擦不干净的,古代许多贵族如厕后常常说去更衣,实际上可能就是借机清洗菊花,毕竟说“更衣”文雅一些,就像我们今天说“洗手”间一样。

此外,“厕筹”还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有刺,那酸爽简直不敢想象。

所以厕筹一般在使用前,会仔细打磨得比较光滑圆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抛光打蜡。

《南唐书》记载后主李煜礼佛到痴迷,奉渡江而来的小长老为“一佛出世”,史书记载“后主与周后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跪拜顿颡,至为瘤赘。亲削僧徒厕简,试之以颊,少有芒刺,则再加修治”。

看到了没,为了大师上厕所拉得顺畅,李煜两口子亲自打磨“厕筹”,完了还要先在自己脸上测试,严防有倒刺的产品流入大师的茅厕。

这“厕筹”擦的是大师的屁股,也是李后主的脸。

何其虔诚礼佛,但佛祖也没挡住赵匡胤。

别看这么难用的“厕筹”,这还是有钱人的专属,一般的小老百姓天天食不果腹,哪里有心思琢磨怎样拉得舒服,所以大多普通人都没有用“厕筹”的习惯,天为被地为床,随地取材树叶、鹅卵石、土块、小树、秸秆、墙角随便蹭蹭得了。

不得不说,古代人的菊部,确实生猛。

甚至新中国成立后多年,一些贫穷的农村,人们上厕所还买不起卫生纸,相信70、80后的农村读者,此时应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我们常说,今天能用纸读书识字,要感谢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其实今天能顺利上厕所,也得感谢他老人家。

最早关于厕纸的记载,出现在唐朝阿拉伯人苏莱曼所著的《中国印度见闻录》,中国人羞于记载污秽之物,倒是被外国人给记下来了。

不过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厕纸还是个奢侈品,即使在元代之后,只有皇宫贵族王侯才用得起,而且那时的厕纸硬度极高,估计跟现在的砂纸差不多,用之前还得反复揉搓软化,蹲那没事干时净揉纸了。

《元史·列传第三·后妃二》记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每天婆婆上厕所之前,她都在卫生间外面,再次检查丫鬟们手搓的厕纸够不够软,测试方法跟李煜差不多,都是在自己的脸颊摩擦,只有揉得足够软了才给婆婆用。

好在到了明清时代,厕纸终于普及到了民间。

例如明朝有一个部门叫“宝钞司”,听起来是不是像大明印钞厂?

其实它是为皇宫生产、采购净纸的,也就是专门用来擦屁股的手纸。再如小说《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有向丫鬟要厕纸的情节,这说明那时厕纸已经不是皇宫专属,开始普及到大户人家和小老百姓。

旧时王谢厕内纸,飞入寻常百姓家。

但是,出于几千年来对圣贤书的尊敬,古人严禁使用带字的纸擦屁股,倒不是讲卫生怕墨水给屁股印个文身,而是这种行为是对文化的亵渎。

颜之推老先生在《颜氏家训》中所言:“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

同时,官方也明令禁止在厕纸上印字,民间还有“用书本擦屁股会遭报应”的说法,1873年3月14日的《申报》刊载这样一则故事:一名女子用字纸拭秽,扔入便桶,遭雷击跪倒。

想想那些年我们上厕所撕掉的作业本、旧书本,感谢老天不劈之恩。

我们今天使用的柔软洁白的卫生纸,其实问世也才100多年,而且这个发明极具戏剧性。

据说当年美国史古脱纸业公司,购入的一大批纸因为受潮,已经变软没法印刷用了,富有商业头脑的老板脑洞大开,把纸切成一卷一卷的样子,并隔十厘米打一排孔便于撕开,命名为“桑尼”卫生纸

这种卫生纸被卖给小餐馆、学校、火车站等当厕纸用,没想到一下子大受欢迎,迅速风靡全球,老板赚了个盆满钵满,也拯救了世界上无数个屁股。

最后,讲一个解放战争时期的有趣故事。

1948年9月,淮海战役失败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在化妆成小贩逃跑过程中,一路凭借高超的演技躲过我军盘问,直到在山东寿光一座石桥下解手时,使用了美国进口的高级卫生纸。

这雪白的卫生纸,当时可是稀罕物,顿时引起了当地群众的警惕,随即向解放军报告,我军“顺纸摸瓜”一路追踪,最终擒获了王耀武。

估计王耀武这辈子看见卫生纸都会心理阴影,早知道用什么洁白卫生纸,直接做成白旗,投降好了。

来源:橘子淮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