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寻路难”是患者在医院就诊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普遍问题。本研究以优化就诊空间寻路设计为目标,通过空间句法解析、空间意象分析,评估发现“寻路难”根源,提取利于寻路的空间要素和形态,构建应用于寻路设计的语料库。基于形状语法算法进行就诊空间生成式设计,梳理形状语法在解决
广告
文 /魏思科,冯浩然,于瑞丽,陈振华
山东建筑大学
“寻路难”是患者在医院就诊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普遍问题。本研究以优化就诊空间寻路设计为目标,通过空间句法解析、空间意象分析,评估发现“寻路难”根源,提取利于寻路的空间要素和形态,构建应用于寻路设计的语料库。基于形状语法算法进行就诊空间生成式设计,梳理形状语法在解决寻路设计复杂问题的实施路径,实现就诊空间可视性、可达性和可记忆性。借助计算性设计的可优化性和可迭代性,将计算性思维融入建筑设计,重构医院就诊空间的寻路设计策略。
医院寻路难题的多角度观察
老旧医院改扩建设计多数呈现出“片段化”、“增补式”的状态,医院的扩建活动通常由相关科室自行决定,长期采用“见缝插针”式的建设模式[1],仅考虑空间的高效利用,却忽略了患者就诊流线的合理性。新建医院为了满足众多科室的功能配合,医院内部的空间组织多样化,交通流线复杂化,加之标识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患者就诊寻路困难。目前我国主流的医院设计仍依照“门诊—医技—病房”的“三分式”布局模式(如图1),强调运转效率,但此种模式带来的问题是患者就诊位置分散,寻路路线长、往返次数多。与之相对的是“多学科中心”模式(如图1),将各种医疗功能合理搭配,根据病种分类布置,患者可以在较小区域内完成就诊的全部流程,但相对应的医院建设、经营成本也会提升。短期内,“多学科中心”模式难以取代“三分式”布局,因此想要优化患者寻路体验目前最可行的就是在医院设计的初期阶段介入寻路设计。
图1 “三分式”与多学科中心模式
图2 就诊流程图
患者简易就诊流程如图2所示,患者察觉身体不适决定就医,可通过线上App预约挂号缴费或直接前往医院就诊。
医院就诊空间可分为三部分:
(1)前端空间:对应医院门诊大厅,初诊患者在导医台询问就诊路线并完成挂号,前端空间诉求为辨识清晰的导引空间;
(2)核心空间:对应诊区和医技区,病人分诊前往对应诊区,排队候诊等待医生初步诊断,随后前往医技区完成检查化验,取到报告单后返回诊区等待二次诊断,进行治疗,核心空间诉求为明确短捷的寻路空间;
(3)末端空间:对应等候区,病人在排队候诊、等待化验报告、缴费取药的过程中均需要在等候区等候叫号,末端空间诉求为高效适应的等候空间。
空间句法理论与医院就诊空间寻路设计
医疗服务体系改革
本次研究对象为医院建筑就诊空间,就诊空间由门诊部以及部分医技科室组成。
(1)门诊大厅:门诊大厅是医院或医疗机构的主要入口区域,用于患者挂号、取药、咨询以及等待就诊,是患者与医院接触的首要场所。
(2)门诊诊区:门诊诊区是医院或医疗机构中专门用于接诊、诊断、治疗和咨询等门诊医疗服务的区域,是患者直接接受医生诊疗服务的地方。
(3)医技科室:医技科室是医院中提供技术支持与诊断服务的部门,包括放射、检验、病理等,辅助临床医生进行疾病的检测、诊断和治疗。
本研究针对的是医院建筑就诊空间的寻路问题,不包含城市空间寻路、住院空间寻路;其次,本研究中的医技科室仅限于门诊病人可使用的部分,如放射科、超声科等,不包括设备科、药剂科等后勤支持型科室。
空间句法分析
门诊建筑空间的基本形式根据其功能构架可分为:街巷式(单街式、平行双街式、垂直双街式)、庭廊式(指掌式、套院式、环厅式)、板块式等(见表1)[2]。本章选取国内外15个街巷式、庭廊式、板块式典型建筑案例(见表1)进行就诊空间调研析,并保证研究样本能够覆盖表中所有空间组织模式。
表1 医院门诊空间基本形式及案例
提取15个调研案例的平面空间组织,转换为凸空间导入DepthMapX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处理步骤如下(以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为例):提取医院门诊空间中的前端导引空间(门诊大厅)、核心空间(诊区、医技区)、末端等候空间(候诊区等)(如图3),将其空间组织转换为凸空间(如图4);
图3 空间提取 图4 凸空间
根据空间的组织关系将各功能空间连接,得到能够反映整体空间组织架构的空间连通图(如图5);
图5 空间连通图
通过DepthMapX各项运算得出空间整合度、视域整合度(如图6、7),将门诊大厅作为出发点测出各空间深度值(如图8);
图6 空间整合度 图7 视域整合度 图8 空间深度值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依照上述步骤依次对其余案例进行处理,得到案例空间句法分析表如图9。
图9 案例空间句法分析图
空间意象分析
空间句法通过构建凸空间等方法简化复杂的空间结构,主要关注空间的几何结构和拓扑关系,但这种简化无法完全反映空间的复杂性、多样性;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引入空间意象分析方法,综合空间中多种要素,以弥补空间句法分析的不足。
现代医院的空间组织复杂、功能繁多,多位学者将医院与城市相比较,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研究医院建筑:Week J将医院与村镇从功能、空间布局等层面相比较,提出了拟村镇化医院的设计理念[2];乔纳森·休斯则指出医院与城市发展历程、设计手法有相似之处[3]。基于医院与城市空间模式的相似性,在本次研究中引入城市设计理论中的城市意向五要素对就诊空间寻路要素展开研究,将城市意象五要素——道路、边界、节点、地标、区域分别对应就诊空间中的空间意象:
(1)道路:根据就诊行为可将就诊空间内部道路分为导引性道路、诊疗性道路、等候性道路三类;
(2)边界:边界划分就诊空间的功能区域,可将就诊空间中的空间边界分为硬性边界(视线不可达,如实体墙)、柔性边界(视线可达,如玻璃)、高识别度边界(如形状凹进、突出的边界,室内外的转换边界等)三类;
(3)节点:就诊空间内部道路交汇产生的空间形成节点,就诊过程中的决策行为通常发生在此处;
(4)地标:地标有效地支持就诊过程的寻路行为,可以分为功能性地标(护士站等)、景观性地标(艺术构筑物等)、结构性地标(柱子等)。
(5)区域:根据使用功能将就诊空间分为公共交通区、就诊区、绿化休闲区。
根据上述空间意向绘制就诊空间意象图如图10。
图10 空间意象图
基于空间句法的医院就诊空间评价
评价因子提取与权重赋予
就诊空间寻路与人的主观体验息息相关,因此选择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处理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复杂寻路决策。
1
确定评价因子
影响就诊寻路过程的因素可分为可视性、可达性、可记忆性三类。可视性的准则可归纳为视域整合度(平面二维视域范围)、边界透明度(柔性边界长/总边界长)、边界区分度(高辨识度边界长/总边界长)、竖直方向连通性(有无通高空间);可达性的准则可归纳为空间整合度(各空间聚散程度)、空间深度值(入口区域作为起点测量)、导引便捷度(导引性道路占比)、诊疗便捷度(诊疗性道路占比)、等候便捷度(等候性道路占比);可记忆性的准则可归纳为功能性地标、景观性地标、结构性地标、绿化休息区域、扶梯节点、直梯节点。
2
操作步骤
(1)构建如图11所示层次结构模型。决策目标为医院就诊空间寻路,准则层分可视性、可达性、可记忆性三类及其子准则,分类得出评分最高的三个备选空间模型。
图11 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判断矩阵。构造判断矩阵就是通过各要素之间相互两两比较,并确定各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此处使用1-9标度方法给出(如图12)。母准则层与子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如表2、3、4、5所示。
图12 标度方法
(3)一致性检验
(点击图表可放大查看)
如表6--表9所示,CR值均小于0.01,本次研究判断矩阵均满足一致性检验。
(4)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值
图13 寻路评价因子权重 图14 可视性评价因子权重
图15 可达性评价因子权重 图16 可记忆性评价因子权重
指标量化与数据分析
根据上文确定的评价因子权重,综合空间句法分析和空间意象分析的结果,按照可视性、可达性、可记忆性的分类,每类选出三个评分最高的就诊空间,作为备选方案。评分结果见表10--表12:
表10 可视性分析结果
表11 可达性分析结果
表12 可记忆性分析结果
图17 可视性备选方案
图18 视域整合度图示
可视性最好的三个就诊空间的共同特征是拥有宽阔的医院街巷(见图17),这为就诊流程提供了充足的可视范围;结合视域整合度图示观察,可发现边界形状不规则的医疗街整体色调更偏暖,证明其可视性更好(见图18)。
图19 可达性备选方案
可达性最好的三个就诊空间的共同特征是拥有优越的导引便捷性,即“入院—导医—挂号”流程的空间辨识清晰,门诊大厅流线简单,抉择点数量少,患者可以很快分流到核心诊疗空间(见图19)。
图20 可记忆性备选方案
可记忆性最好的三个就诊空间的共同特征是均为街巷式组织模式,其共同特征是在宽阔的医院街中有多处辅助寻路的地标、扶梯、直梯节点,以及医院街中都设有绿化休息空间(见图20)。
医院就诊空间优化设计要点
根据上文提取的空间要素,可针对以下空间节点提出优化操作规则:
1
提高医院街边界辨识度
在医院空间较充裕的条件下,可适度扩大医院街的宽度(如图21)。
图21 扩大医院街宽度
2
对边界进行扭转、折叠等操作(如图22、23)。
图22 边界折叠操作
图23 边界扭转操作
3
为医院街添加绿化休息空间
在医院街宽度较大时,在其中部添加绿化休息空间,保证交通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提高医院街空间的可记忆性(如图24)。
图24 添加绿化休息空间
4
为道路交叉口增加边界辨识度、提高可视性
类比提高医院街辨识度的方法,对道路拐角处执行圆角、切角处理(如图25、26)。
图25 圆角处理
图26 切角处理
5
减少就诊空间抉择点数量
(1)尽量避免十字路口的出现(如图27)。
图22 边界折叠操作
(2)诊疗空间内部减少抉择点(如图28)。
图28 减少抉择点
案例应用研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华美楼
齐鲁医院华美楼就诊空间现状调研分析
本次实地调研地点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华美楼一层神经科就医空间,实地观察就诊过程中的寻路问题,结合上一章中制定的语料库优化就诊空间,并对比优化前后空间句法分析情况,探究老旧医院建筑的改建方式,同时验证语料库的可靠性。
本次调研重点关注华美楼神经科就诊空间的环境要素和空间特征。如图29为门诊大厅空间,大厅两层通高,由于视线受到安检机遮挡,空间略显闭塞。安检流线限制了患者的行进方向,警戒线将大厅分隔,实际交通空间仅有大厅面积的三分之一。 通过安检进入一层空间,导医台位于流线的正前方,对于初诊患者询问较为便利。
图29 门诊大厅空间 图30 导医台 图31 采光中庭
受到安检机以及导医台(如图30)的遮挡,扶梯的可视性较差,向右拐到达电梯厅,电梯厅为开敞式,候梯与就诊共用一条路线,存在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的流线穿插。通过电梯厅可见如图31所示的采光中庭,由于环绕中庭的拱柱尺寸较大,视线几乎无法穿过,可视性较差。此面为进入神经内科的主要入口,入口道路位于中庭两侧,入口辨识度低,缺乏明显的空间指引,此处的寻路难度较大。
图32 候诊区 图33 寻路困难的患者
沿中庭侧边道路进入候诊空间,候诊空间是沿纵深方向排列的多组座椅(见图32),候诊区长边面对的即为神经科,整个神经科面宽60米,有五个尺度、形态均类似的入口。图33所示为一对来到神经科就诊的老年患者,笔者跟随其寻路过程,发现患者在五个路口前都有明显的犹豫现象,两位老人在走廊折返三次最终才到达目的地,由此可见过多的决策点严重影响就诊寻路过程。
进入神经科诊区,由于其内部缺乏自然采光,走廊尺度完全相同,以及存在多个十字路口,寻路十分困难。如图34所示为空间体验感高度相似的三个交叉口空间,行走其中常出现折返绕路现象。
图34 诊区内部高度相似的十字路口空间
齐鲁医院华美楼空间分析与优化
图35现状空间组织图 图36 优化后空间组织图
结合现场调研数据绘制空间功能分区图(见图35)。诊区空间存在的问题有安检流程对空间的遮挡,水平、垂直流线的穿插,诊区入口辨识度低,诊区内部决策点数量过多等。选取合适的设计语料对就诊空间进行改造:首先将安检流程外移,保留完整的门诊大厅空间;再将结算中心沿墙放置,让出一条医院街,分离水平垂直交通,提高空间的整合度;其次将诊区调转方向,使诊区入口“凹入”,增加边界辨识度;最后再处理诊区内部交通组织,合并多余的走廊,消除十字交叉口。优化后的空间组织如图36所示。
使用空间句法分析对比优化前后的就诊空间(见图37)。优化后平均整合度有所提高,空间深度值显著降低,视域总体比起优化前更偏暖色,相关系数R2=0.93大于优化前R2=0.87,可视性有所提高。
图37 优化前后对比图
经空间句法量化检验,本次研究形成的语料库对于寻路设计起到了辅助作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研究结论、局限与展望
本文以医院建筑的就诊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句法量化分析、空间意象分析、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提取出了便于寻路的空间要素,并简化为形状语法语汇,初步建立起了辅助就诊空间寻路设计的语料库,对基于寻路体验的老旧医院建筑的改扩建及新医院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优化建议。
尽管本文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但文章对于就诊空间寻路的研究达到了预期值,初步建立起了基于寻路的设计语料库,从寻路体验角度出发开展设计。希望今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文的结论能够不断完善,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图表来源:
图1-37,作者自绘
表1,作者改绘自龙灏《医疗门诊建筑的空间导向型》中表1门诊建筑空间的基本形式
表2-12,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郝晓赛,林子舟.寻路视角下的医院建筑研究与设计[J].当代建筑.2021,(5).42-47[2]医疗门诊建筑的空间导向性[J].龙灏;王翯.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11)[3]张伟锋,郝晓赛,刘小佑,等.论城市意象五要素在医院建筑寻路设计中的应用—以城市大型综合医院为例[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9,20(2).55-58报名限时免费,诚邀参与!
筑医台9-11月精彩活动速览
(滑动查看更多活动)
01 9.5-6 河南·郑州
医院病房改造提升专题论坛暨项目供需对接会
02 9.12-14 浙江·杭州
第四届医院更新大会暨医院改造提升新产品新技术展览会
03 9.12-13 山西·太原
山西省医院高质量建设与改造更新交流研讨会
04 9.12-14 内蒙古·呼和浩特
内蒙古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公立医院基建和后勤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班
05 9.19-21 重庆
第五届新时期医院高质量建设与发展大会暨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公益行-川渝站(秋季)
06 11.1-2 广东·佛山
实验室创新发展大会暨实验室设施设备与科学仪器、耗材展示会
07 11月 广州
第八届医疗建筑设计年会暨高质量医疗建筑科技创新展
……
加入医建同行社群
请备注姓名+行业
筑医台融媒体 · 传播矩阵
来源:筑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