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回国初与陈赓大将会面及接触交往的情况,2002年5月29日上午我们访问了原宁波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兆祥同志。1955年时,他是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常委兼秘书处长,熟悉科学家,同时他还是1940年在浙江大学入党的老党员,因此中
朱兆祥同志谈陈赓与钱学森
马京生沈文魁
为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回国初与陈赓大将会面及接触交往的情况,2002年5月29日上午我们访问了原宁波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兆祥同志。1955年时,他是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常委兼秘书处长,熟悉科学家,同时他还是1940年在浙江大学入党的老党员,因此中国科学院委派他,遵照当时中央、国务院分管科技工作的陈毅副总理指示,于1955年10月8日到广东深圳的罗湖桥头,迎接钱学森等回国。他是钱学森踏上祖国南大门握手的第一人。随后他陪同钱学森及家人在广州、上海、杭州等地参观、探亲,于10月28日到达北京。在与中科院领导会面之后,朱兆祥说:已经明确钱学森担任即将成立的力学研究所所长,钱伟长任副所长。同时将朱兆祥从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调到力学研究所任学术秘书。
同年11月5日,陈毅副总理接见了钱学森,代表党和国家欢迎他回国报效祖国。
朱兆祥说:按照吴有训和钱伟长的建议,在正式建所之前,钱学森到东北工业基地去考察一下,那里有许多新兴的大工业企业,有科学院的许多研究所,这对他以后的工作会有益处,我又陪行。
记得我们是在一起应邀参加了科学院学部大会之后出发的。
1955年11月22日,从北京出发,23日到达哈尔滨。由于已进入冬季,为了尽量避开严寒,我们决定按由北向南的顺序安排行程。到哈尔滨后,黑龙江省委非常重视科学家钱学森的到访,专门派了一位统战部长来负责接待安排,她与我一起拟订了一个星期在哈尔滨的访问日程。当我将这张日程表拿给钱先生征求意见时,他说:“他有两个朋友在哈尔滨,一个是庄逢甘,一个是罗时钧,希望这次能见到他们。”其实我事先已知道他们二人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只因这所军事学校的保密要求很高,听说地方上只有省委委员以上人员才允许进入该校。在安排日程时曾提到过此事,统战部长认为不大可能解决这个困难问题,所以当时未列入日程。
24日一早在出发去参观烈士纪念馆前,我又将钱先生的要求,电话告诉了省委。
当我们参观回来时,省委来了电话,说是军事工程学院请示了北京,同意钱学森访问该校。并即改变参观日程,明天一早就去哈军工。
朱兆祥说:11月25日刚一上班,我陪钱学森就到了哈尔滨南岗军事工程学院头道门口,没有意料到的是,出来欢迎的是学院院长陈赓大将,他是清晨从北京乘专机到哈尔滨,亲自来接待钱学森访问的。
陈赓大将在致欢迎辞中说:“我们军事工程学院打开大门来欢迎钱学森先生,对于钱先生来说我们没有什么密要保的,我们订了严密的保密规则,无非是在美国人面前装蒜,不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发展水平。”陈赓大将一直陪同参观了空军工程系、海军工程系、炮兵工程系等。这所学院请了20多位苏联专家,建设很快,现代化的风洞、水槽都已建起,实验室里很重视教学演示设备,而且用部队办法管理实验室,井井有条,一尘不染。陈列室里陈列了许多从朝鲜战场上缴获的美军轰炸机、坦克、带有电子管能够自动寻找目标的炮弹等。陈赓大将还笑着说:“都是美国人的东西,保什么密。”在室外的一个小火箭试验台前面,钱学森停下来观看,这是一个非常简陋的原始的固体燃料火箭。钱学森很有兴趣地和正在拆装的教师讨论了起来。陈赓大将从旁问道:“钱先生,你看我们能不能自己造出火箭来?”钱答:“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一样能造得出来。”陈赓大将又在专家俱乐部宴请了钱学森。此时钱的两位原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罗时钧和庄逢甘都来了,师生畅叙别情,大家都非常高兴。
参观完后回到寓所,钱先生对这天在军事工程学院的参观活动心情很兴奋,因为他看到了解放后短短几年内白手起家迅速建立起来的我国军事科学的水平。他说:“看来,教员和教学质量是不错的。教员们想的问题很多,但是解决问题的勇气不足。”他又说:“要这么多苏联专家来干什么?难道我们中国人自己不会干吐?”以后他还说科研人员对于苏联专家的依赖性太重,缺乏主动性。这些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离开哈尔滨后,我又陪同钱学森去长春、沈阳、鞍山、大连等地参观,到12月21日回到北京。我去中国科学院汇报工作时,办公厅的同志告诉我说:“彭德怀同志来了几次电话,叫你回来后赶快到他家里去找他。”
我立即按留的地址到府右街寻到灵境胡同一所古典院落,向卫兵说明来意。他领我到客堂坐下,自己进去通报。我因将要见到一位大人物,心情有些紧张,正在揣摩彭老总为什么要找我。门开后,进来的却是陈赓大将。他爽朗地说:“啊!欢迎科学院同志光临。”接着就劈头提出一个间题,说:“我想问问你,钱先生参观了哈军工,他有什么意见。”我想了一想,挑重要的说:“钱先生看到军工有几十位苏联专家很不以为然。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多外国人来帮助工作?难道我们中国人自己干不出来!”这在当时全国工矿企业、机关学校都请苏联专家来指导,而且都以能够请到苏联老大哥为荣,钱学森的观感显得非常突出。谁知道陈赓大将一听这话,非常激动,他站起来说:“啊呀!钱先生有这么强的民族自尊心,多么可贵啊!我们中国就需要这样的人。”又说:“你们科学院的同志真是有办法,一下就把这么爱国这么知名的科学家欢迎到科学院去了。”接着他说:“我们彭老总知道钱先生是火箭专家,很想见见他,要向他请教几个问题。你们还在东北的时候,他问过几次了,你们回来了没有?可惜他现在病在医院里了。等我跟他约个日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彭总怎样?麻烦你把这个意思传给钱先生。这件事,我们一定请科学院同志支持啊!”后来,我想起来他这话是一语双关的。那天,陈赓大将又约请钱先生吃顿饭,表示部队欢迎钱先生回国之意。这个小型的宴会很快就在军队的高干俱乐部举行了。参加的除陈赓大将、钱学森与我外,还有两位将军,据陈赓大将向钱介绍,他们一位是王震上将,一位是总参装备计划部部长万毅中将,都是对钱先生研究的火箭技术、对新武器特别感兴趣的人,在宴会上大家谈论的话题都是围绕导弹武器的。对于导弹,记得当时报刊上还没有固定的译名,大家对拗嘴的直译名“弹道导弹”还讨论了半天,也希望通过讨论来了解导弹的性能和功效。
到北京医院会见彭老总的事,也在陈赓大将的陪同下很快就实现了,在这次会见中,彭总的谈话是直截了当的。彭总的中心意思是:我们不想打人家,但我们应该具备先进的防御能力,譬如说研制射程为500公里的近程导弹,和钱先生探讨是否可能用自己的力量造出来,需要什么人力、物力条件,估计需要多少时间可以造出来,等等。我感觉得到彭总的焦切希望的心情。这次会见不像是欢迎回国的寒暄,更不像我们去探病,简直像是一次迫切任务的讨论,这次谈话确实犹如我们高级军事领导安排任务的谈话。
虽然当时钱先生踏进国门还不到3个月的时间,我们国防部门和军队高级领导人就像老朋友那样与他推心置腹地讨论武器装备任务了。
1956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正式成立。不久,陈赓大将亲自来到力学所,邀请钱先生向在京的高中级军官讲演火箭技术与导弹武器。讲演是在总政治部排演场举行的,我记得一连讲了3天,在京的陆、海、空三军少校以上军官都参加了,实际上这是一次向军队高中级干部宣传普及新一代武器装备知识的活动,我当时感到真有紧锣密鼓的气氛。
朱兆祥说:果然,到1956年下半年,以研制导弹为任务的国防部五院成立了,钱学森回国不到一年,就担任了5院院长,他仍兼任力学所所长。就这样双管齐下,钱学森左右开弓开始了他为祖国效力的神圣使命。
(2002年6月3日)
来源:白马茶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