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坚持“科教融合”办学理念,不断努力培养具有深厚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扎实数理功底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多学科前沿学术研究的未来领军人才,在保持国内领先的基础上,努力建设国际物理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术中心
一、会议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坚持“科教融合”办学理念,不断努力培养具有深厚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扎实数理功底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多学科前沿学术研究的未来领军人才,在保持国内领先的基础上,努力建设国际物理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术中心之一。为促进物理学及交叉学科交流融合,激发学生学术热情、树立学术理想,开阔学术视野,带领学生感悟科学家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内涵,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定于11月21日-11月23日在北京举办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年研究生物理学科学术论坛。
二、会议日程
四、特邀报告主讲人
报告题目:《物理学中实验何以验证理论——从天使粒子的“发现”谈起》
主讲人:孙昌璞 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孙昌璞,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创院院长、教授。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于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美国ISI“经典引文奖”等奖励以及“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长期组织参与我国物理学科战略规划工作(基金委和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秘书组组长和十四五规划的战略组组长),是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副主任,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主任。
他长期从事量子物理、数学物理、量子信息基础理论的研究,其原创性的研究工作有重要国际影响。目前工作集中在复杂体系统计热力学、能源物理和可靠性理论的研究,开展了面向国家需求的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模式创新探索。目前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基础中心项目《基础能源物理的科学问题》。他十分重视教育和教学工作,连续讲授高等量子力学大课多年,著有《经典杨-米尔斯场理论》和《量子力学现代教程》。10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有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余人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等。他也是人教社中学物理教材的总顾问和前言的撰写者。
报告题目:《光与低维氧化物相互作用研究》
主讲人:金奎娟 院士(物理研究所)
金奎娟,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创新群体首席科学家。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杨国桢院士。其间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等奖。1995年留所工作。随后分别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田纳西大学、瑞典LUND大学作博士后。2003年回所工作。2005年任L03课题组组长,2008年任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主任助理,2009-2017年任中国科学院光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2010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和奖章。2011年当选英国物理学会(IOP)Fellow,同年荣获中国物理学会谢希德物理奖,当选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2012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13-2019年任亚太物理学会(AAPPS)常务理事,目前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担任中国科学、中国物理快报等多种国际学术期刊编委,IOP期刊Journal of Physics Commu.的高级编委顾问。2015年当选中国物理学会女物理工作委员会主任。2017年当选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物理发展委员会(C13)副主任和女物理工作委员会委员。2021年当选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副主席和物理发展委员会(C13)主任。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2024年11月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报告题目:《复杂性研究与预测编码初探》
主讲人:周海军 研究员(理论物理研究所)
周海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至2000年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学习并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5年在德国波茨坦市马克斯普朗克胶体与界面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在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从事合作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生物聚合物;仿生网络;自旋玻璃的统计物理,统计物理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
报告题目:《液桥限域微加工技术与器件》
主讲人:吴雨辰 研究员(理化技术研究所)
吴雨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6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液相微纳制造技术及微纳功能器件研究,基于界面限域效应提出液桥限域组装方法,共发表SCI论文112 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Nanotechnol.,Nat. Electron.,Nat.Commun.,Sci. Adv.,J. Am. Chem. Soc.,Adv. Mater.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64篇,并受邀在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dv. Mater.等期刊撰写综述和前瞻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8项,授权8项。曾获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新锐奖、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优秀会员、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等。相关研究成果被Nature,Nature Electronics 等杂志进行专题报道。担任中国化学会奖励推荐委员会委员、Wiley 旗下《SmartMat》编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编委等。
报告题目:《物质科学研究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
主讲人:王磊 研究员(物理研究所)
王磊,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从事计算量子物理的博士后研究,2016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与量子多体计算的交叉领域。
四、分会场安排
五、参与方式
物理所园区地图
1
线下参与
本次物理学科学术论坛举办地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M楼,欢迎大家参与其中,在现场收听报告,同科学大咖面对面交流。已报名注册人员可现场报到参会,未报名注册人员可在M楼234签到处领取会议资料,旁听相关报告。
2
本次论坛活动特邀报告将于11月22日9:00-11:30及11月23日15:00-16:30在“中科院物理所”直播间全平台播出,点击下方预约,不错过精彩直播!
本次学术论坛鼓励大家尽情交流
欢迎大家线上线下收听
一起享受这场物理学盛宴!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协办单位
CPL丨CPB丨物理学报丨物理 四刊编辑部
来源:雪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