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内连续出两篇10万+书评,如何从《长安的荔枝》中找到爆点的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1 17:15 1

摘要:我在一周内连续投稿3篇关于《长安的荔枝》书评文,其中一篇阅读量9.6万,一篇阅读量10万+。

大家好,我是媛媛。

近期,电影《长安的荔枝》电影热播。

我在一周内连续投稿3篇关于《长安的荔枝》书评文,其中一篇阅读量9.6万,一篇阅读量10万+。

对比既往投稿三位数甚至两位数的阅读量,这几篇算是逆袭了。

这不仅给了我个人极大的自信,也让投稿平台的老师夸我是“靠谱的作者”。

下面我就简单分享下撰写这几篇文章的心得体会,给小伙伴们做个参考。

01

找准选题,书评也能“蹭流量”

刚开始写书评文的小伙伴,可能在寻找选题这一步就被难住了。

书评基本以经典书籍为主,可能很难紧跟热点、出爆款。

只要做个有心人,书评文章也能够搭上流量的便车。

首先,可以从热播影视剧追溯到原著写书评。

近期,伴随《长安的荔枝》电视剧和电影轮番热播,原著小说的书评就频出爆款。

《长安的荔枝》原著的特点是以小博大,以古论今,切中了底层小人物和职场打工人的心酸。

像我的两篇爆款文章就从正反两个角度分别来写。

正面的,就聚焦在他精于算学、真心待人、恪守本心,最后得以安度余生的过程来分析。

而反面,则分析他只会解题、不善钻营、软弱可欺,最后差点被谋夺性命的经历分析。

新媒体写作的特点就是没有绝对正确的观点,只要能够逻辑自洽就行。

越有争议的话题越有可能引发评论和转发,带来流量。所以尽可以自由发挥。

除了《长安的荔枝》之外,《平凡的世界》和《人生》等因为影视化引发热议,网络爆款书评文也很多。

除了搭乘影视剧热点,还可以与社会热点结合,比如名人的去世、诞辰等等。可以结合他们的著作来分析本身的经历。

最后,想要让自己的书评文具备爆款基因,实操小技巧:

1. 在微信等媒体平台中用书名作为关键词搜索,看下与此书籍关联的热点文章如何架构、围绕什么主题展开,从中找到启发和借鉴。

2. 如果本身已在写作课或者圈子中,直接从圈子或者班群投喂中找到合适热点。

02

拼手速,紧紧抓住流量便车

搭乘热点的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要拼手速,快速成文。

投稿平台老师在周一上午和我说可以尝试写《长安的荔枝》。

当天晚上,我就基于圈子中提供的《长安的荔枝》书评主题框架,交出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顺利,一个半小时写完。

交给投稿平台老师后,也是几乎没有修改就发布了。

推送的第二天,平台老师发现流量不错,就让我继续追加,还提供了几个备选主题。

于是,我在后续一周内围绕《长安的荔枝》,陆续写出四篇上稿文章。

对于初级选手来说也算是高产了。

能够快速成文,是因为我积极实践苏沫老师的“极简主义书评法”。

对于《长安的荔枝》一书来说,主人公毫无疑问是李善德。

可以围绕他抽提3个故事的片段,提取出3个并列或者递进的主题方向。

然后再从书中找到与这三个主题相关的素材,加上几句简单的评论就可以了。

除了李善德之外,书中李夫人、阿僮和杨贵妃等女性角色也非常深入人心,也可以从她们身上提炼写作点。

比如那篇10w+的文章就是比较她们面对婚姻爱情的选择和最终的遭遇。

写得快当然重要,前提还是要保证文章的质量,不能粗制滥造。

几点快速成文技巧:

1. 引入部分要预留一些钩子和悬念,不要直接把主题抖落出来,让读者有继续往下读的欲望。

2. 正文每一部分的写法都是人物故事+主题评论,素材和评论占比大概是7:3。如果评论中可以再加1-2句金句或者名言就更完美了。

3. 结尾部分换个说法,复述正文部分的3个主题,然后再用金句做一个升华。或者用问句与读者互动。

01

爆款看似运气,修炼好内功是前提

如《长安的书评》作者马伯庸所说,撰写这本爆款书籍只花了他短短的11天,但为了写这本书,他准备了整整10年。

在这10年间,他积累了无数相关的素材,在脑海中逐渐形成了故事脉络,才能够在看到朋友讲“贵妃吃荔枝”的故事时一触即发,快速成文。

故事的主人公李善德也是坐了十余年的冷板凳,但是从不荒废自己的精算专业。所以才能够在接到了“必死”任务后,抽丝剥茧,实现逆袭。

对于做自媒体来说,也是如此。虽然流量是一门玄学,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大爆款是纯靠运气来的。

想要有持续的流量、形成长尾效应,更需要内功的修炼。

而对于写作新手来说,也同样要找准方向、适度深挖。

投入时间不足时,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看不到成绩很正常。

不能这山看着那山高。看到别人出了热点,就立刻丢下手上的内容跟上去。

如果每个月都开新方向,最终可能是浅尝辄止、没结果。

实际上,却是因为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做刻意练习。

如果想要迁移写作能力,可以巩固已有学习成果,同时花时间探索新的方向。

像我目前在经典书评上入了门,本月目标就是夯实书评写作,同时尝试人物稿。

我计划在交作业时,书评和人物稿穿插进行。

既避免重复撰写同类主题带来的倦怠,也避免狗熊掰玉米、学会了前面忘了后面。

04

最后,再和小伙伴们悄悄说一句,学写作千万不能有玻璃心。

要相信,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

运营账号,不要过于纠结评论区的声音。不管赞同还是反对,只要有人愿意讨论,才说明真的被看到。

而投稿被拒也是每个写作者必然会有的经历。被拒绝,有机会的话可以问下为什么不合适。或者找其他的平台再试一试。

最后的最后,生活中时时都是练习写作,找爆点的机会。

让我们做个有心人,随时挖掘出热点。

那还等什么呢?小伙伴们,一起加油写起来吧!

祝福我们都能早日突破10w+!

来源:汤小小轻松高效写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