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的塞拉利昂正值旱季,中塞友好医院手术室里,一场妇科肿瘤切除手术进行到一半时突然停电,援塞护士洪源熟练地启动备用照明系统,在昏黄灯光下逐件清点器械。这样的“突发状况”,是她作为中国(湖南)第26批援塞医疗队手术室专科护士的日常。而在中国,洪源9岁的大女儿正趴
红网时刻新闻5月13日讯(通讯员 刘学 周丽欢)5月的塞拉利昂正值旱季,中塞友好医院手术室里,一场妇科肿瘤切除手术进行到一半时突然停电,援塞护士洪源熟练地启动备用照明系统,在昏黄灯光下逐件清点器械。这样的“突发状况”,是她作为中国(湖南)第26批援塞医疗队手术室专科护士的日常。而在中国,洪源9岁的大女儿正趴在桌上,用彩笔在信纸上画下穿着护士服的妈妈,旁边写着:“妈妈在非洲照顾病人,我和妹妹都很骄傲。”
义诊现场。
作为湖南省肿瘤医院的主管护师,洪源3月抵达塞拉利昂后,同时挑起两份重担:既是塞方手术室的护理组长,从无菌操作规范到急诊流程优化,手把手提升塞方手术室团队水平;她又是医疗队的宣传组长,深夜加班编辑的一段又一段的视频里,记录着队友们在简陋条件下完成复杂手术的时刻,镌刻着队友们克服重重困难远赴矿区、村庄进行义诊的场景。
“这里的手术器械需要反复消毒使用,稍有疏漏就可能感染。”她总在带教时强调细节,却在给女儿的视频里,把这些艰辛轻描淡写为“妈妈在学新本领”。
工作间隙的微信视频,是洪源与两个女儿最珍贵的时光。4岁的小女儿总把脸贴在屏幕上问“妈妈什么时候回家”,而大女儿会主动说起学校里的事:“我把妈妈的故事讲给同学听,他们说援非护士特别厉害!”
洪源曾在视频中提到当地孩子缺医少药的情况,没想到大女儿偷偷把零花钱塞进储蓄罐:“等攒够了,就能给非洲的小朋友买文具和药品了。”这句童言让她红了眼眶——离家两个多月,她原以为自己在给孩子做榜样,却发现孩子也在用稚嫩的方式理解“担当”。
母亲节前一天,洪源刚刚结束工作回到宿舍,收到女儿们录制的音频:“妈妈,母亲节和国际护士节快乐!我们为你骄傲!她翻开工作日记,在“今日完成带教3人,优化器械清点流程”后,写下:“希望你们长大后,成为更好的自己。”
从手术室到视频通话,从医疗帮扶到亲子对话,洪源用双重身份诠释着“坚守”的含义:作为护士,她在异国手术室里守护生命防线;作为母亲,她用日常的言行让孩子理解“医者仁心”的份量。5月的母亲节与国际护士节,她依然穿着绿色手术服穿梭在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而手机相册里,存着女儿们最新的画作——画中扎着马尾的护士妈妈,正牵着非洲小朋友的手,身后是一道彩虹。
来源:红网·红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