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普法圆桌派” 解锁法治新体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1 11:17 1

摘要:近日,无锡市锡山区司法局东港司法所精心筹备并举办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普法圆桌派”活动,从剧情演绎到“以案释法”,从预防校园霸凌到法律智慧启迪……每一段故事都值得细细回味。

八月的法治夏令营,就像一个装满惊喜的魔法盒,藏着孩子们的欢笑、坚持与蜕变……

近日,无锡市锡山区司法局东港司法所精心筹备并举办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普法圆桌派”活动,从剧情演绎到“以案释法”,从预防校园霸凌到法律智慧启迪……每一段故事都值得细细回味。

没有讲台的普法课

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没有严肃刻板的宣讲,小学员们围坐在一起,法律条文化为“身边的故事”,“成长的烦恼”融进热烈讨论……这里,拆去了讲台、撤下了话筒,平等对话成为主旋律。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法律知识、情感困惑、家长里短,都如潮水一般涌了出来。

“青少年普法教育从来都不只是‘教’,更要靠引导和鼓励。”东港司法所所长朱斌的话点出了活动初心,“平等交流模式,就像一把温柔的钥匙,能轻松打开孩子的心扉。‘普法圆桌派’让法治从‘展板上的标语’变成了‘身边的故事’,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仗义执言有用、普法活动好玩、法律能给予关爱。”

作为无锡市首个圆桌访谈模式普法活动,此次“普法圆桌派”是东港司法所落实法治锡山建设惠民实事工程项目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该所积极联合镇妇联、关工委、团委等部门,稳步推进“打造普法联盟,护航青少年成长”项目,大力构建全社会参与青少年普法教育体系。

在故事里读懂法治

这场特别的普法教育活动,以一起校园欺凌典型案例为切入口,由司法社工组织孩子们展开圆桌对话。通过故事演绎、互动讨论、以案释法共三个环节,将法律解读融进了故事会,让孩子们在分享经历、畅谈感受中拉近与法律的距离,法治认同在热烈讨论中悄然强化。

活动中使用的《南华小学失踪案》普法故事会剧本,是专业与用心的结晶。这份以校园霸凌为主题的剧本,由锡山区司法局联合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志愿者团队共同创作,邀请刑事法学院教授、在职法官全程把关质量,前后历经筹备、论证、初稿内测、修改审校等多个环节,打磨了两个多月才最终定稿,推出后收获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以前以为的玩笑和打闹,可能就是校园霸凌。亲身体验角色后才明白,这些行为或许会对他人造成一生都难以愈合的心理伤害。”小学员们深有感触。

作为剧本创作者,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的大二学生林泽然到场参与活动,她感叹道:“‘普法圆桌派’用新颖的形式鼓励孩子们心存正义懂共情,学会保护自己也守护他人,让法治宣传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织密青少年普法网

为丰富青少年暑假生活,增强法治安全意识,东港司法所紧盯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关键阶段”,持续深化“法治进社区”活动,积极构建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体系。

他们日常线上普法与节点现场活动紧密结合,专业普法与多部门职能深度衔接:今年上半年,学生家长微信群先后推送普法典型案例40篇,毕业季法治宣传覆盖辖区中小学校;针对青少年直播打赏等热点话题,在“东哥说法”系列普法动画中新增相关专题内容,让数字赋能普法提质,全面开展“普惠型”青少年法治教育。

“沉浸式”体验更是延伸到了多元场景:游学参观、模拟法庭、普法讲座……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法律知识讲透、将法治精神讲活,让法治意识在实践中扎根。

“‘普法圆桌派’以实用精巧为导向,是社会广泛参与‘大普法’格局的微观注脚。”锡山区司法局局长钱军向记者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在延续传统普法优势的基础上,推动普法工作从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持续擦亮“法润锡山”普法品牌,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的温暖和力量。(郑弋 陆颖)

本文来自【新华法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