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标“城建造”!武汉图书馆新馆项目冲刺年底“亮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1 10:40 1

摘要:武汉图书馆新馆项目用地面积4.34万平方米,地上10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约14.23万平方米,设计为一座文化综合体建筑,涵盖武汉图书馆、武汉方志馆、文化传播交流功能区及地下车库等相关配套设施,其中武汉图书馆为7.2万平方米。

盛夏八月,热潮涌动

在江汉区常青路与云彩路交汇处

由武汉城建集团负责建设的

以“知识之窗与书架”的独特外型

成为武汉文化新地标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实地探访

武汉图书馆新馆项目现场

报道在《长江日报》奋战三季度专版

及其官方微信头条刊发

并获得湖北发布、湖北省人民政府网

等政务新媒体平台转载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武汉图书馆新馆项目现场

一睹这一重点工程的奋进姿态

武汉图书馆新馆项目用地面积4.34万平方米,地上10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约14.23万平方米,设计为一座文化综合体建筑,涵盖武汉图书馆、武汉方志馆、文化传播交流功能区及地下车库等相关配套设施,其中武汉图书馆为7.2万平方米。

建设管理公司项目负责人夏露介绍:

武汉图书馆新馆项目于今年4月完成主体钢结构封顶,目前正全力推进幕墙工程、屋面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等分项工程,预计年底实现外立面整体亮相。

项目外型以“知识之窗与书架”为设计理念,六个外立面中三个为“书架”格栅立面,三个为“知识之窗”玻璃幕墙,将建筑与周围环境在视觉上连接起来。建筑屋面作为“第五立面”,以曲线造型由西南向东侧跌落,最高点73.5米,最低点39.5米。独特的建筑外型也决定了其建造的难度和精度要求。

“钢结构屋面呈现双曲面流线型,外立面设计为曲面异形幕墙,施工精度必须控制在毫米级。”建工集团项目经理武建辉介绍,项目通过3D扫描技术和BIM模型的结合,实现了“搭积木”式的精准建造。

项目团队根据设计图纸建立曲面异形幕墙BIM三维模型,提取构件参数及空间坐标,制作板块单元;施工中将BIM模型坐标映射至现场,指导龙骨安装、面板定位及节点连接,误差控制在3mm内,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单元板材的精准安装及后期更换维护溯源工作。针对屋面与幕墙曲面大、异形多、施工精度要求高等特点,鸿诚咨询公司监理团队严格把控施工各环节、各细节,对毫米级误差“锱铢必较”,确保呈现最佳效果,每一处工艺细节都经得起精度与时间的双重检验。

◎幕墙安装进度模拟

针对大截面超重构件吊装难题,项目团队通过BIM放样与结构同步仿真分析,确定“地面拼装+整体提升”施工方案。屋盖桁架总提升吨位达96吨,提升高度65.5米,通过实时仿真分析监控结构承载力与变形指标,确保提升过程安全可控。

◎钢结构安装模拟

◎屋盖桁架吊装模拟

武汉图书馆新馆项目按绿色建筑(三星)为目标进行设计,采用多项节能降碳技术,建筑能耗相比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标准降低20%,目前已通过绿色建筑三星级预评价,获评武汉市超低能耗(近零碳)建筑示范试点项目。

项目采用高性能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高15%;运用光伏发电技术,屋面铺设太阳能板,满足部分日常用电需求;积极推行绿色建造,总体装配率50%,减少现场污染与材料浪费,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30%

此外,项目还进行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利用被动式建筑设计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提升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

作为多元化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化图书馆,武汉图书馆新馆项目以“智能建造”为核心引擎,全面应用BIM、物联网等技术,通过三维可视化建模,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先后入选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湖北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荣获2025年武汉市BIM大赛一类成果

项目采用数字化智慧平台对施工质量、安全进行全方位管理,并设置智能化服务系统,具有照明控制、安全报警、环境监测、建筑设备控制、工作生活服务等服务功能,满足接入智慧城市(城区、社区)的功能需求。

从蓝图绘就到拔地而起

武汉图书馆新馆项目承载着

市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

武汉城建集团项目团队将秉承

“生活因品质更美好”的价值理念

精益求精推进项目建设

让这座“知识之谷”

在匠心与汗水中加速绽放

来源:武汉城建集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