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做错了什么,你们都喜欢腌了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8 08:29 2

摘要:这里他说到腌黄瓜德国和俄罗斯有,但其实并不全,整个欧洲几乎都有腌黄瓜,包括美国。我寻思这哥们想问的主题应该是为啥同样都是黄瓜,他们那边习惯用盐腌成酸黄瓜,而咱们要不就是酱黄瓜、要不就是黄瓜干,但主要是生吃凉拌,所以这还得先从黄瓜本身去说。

这篇同样是粉丝点播,希望我聊聊酸黄瓜。

这里他说到腌黄瓜德国和俄罗斯有,但其实并不全,整个欧洲几乎都有腌黄瓜,包括美国。我寻思这哥们想问的主题应该是为啥同样都是黄瓜,他们那边习惯用盐腌成酸黄瓜,而咱们要不就是酱黄瓜、要不就是黄瓜干,但主要是生吃凉拌,所以这还得先从黄瓜本身去说。

黄瓜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野生黄瓜年轻时候长下图这德性,像是河豚与西瓜发生了跨界的超友谊关系似的。

这种黄瓜1.0版本吃起来一言难尽,果皮很厚,水分也不多,又因为它属于葫芦科,所以葫芦素也让它果肉很苦。

但对于恐怖直立猿来说,只要是能吃的,不管你好不好吃,他们都有处理办法。所以印度有一种传统特色的腌黄瓜长这样↓

对,他们有用成熟老黄瓜(真·黄瓜)+油+盐+香料(含姜黄)腌制的做法,所以全世界各地或多或少也都有腌黄瓜这种朴素的1.0版本料理法,只是料理的材料因地制宜,香料和油对于欧洲当年都挺贵重的,那就只能朴素的用盐……(加入黑胡椒、香叶什么的都是后来的玩法了)

当然,两脚兽对好吃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所以对于黄瓜的育种也没停下来过。

太具体的黄瓜培育史太难写,我就拿现在常见的版本来概括一下。

我们现在吃的比较多的就是最右边那个天津黄瓜,这属于50年代以后,天津农科院黄瓜所主要拿各类华北刺黄瓜培育的,这种黄瓜属于皮薄汁多适合生吃。

但是图中右二这个hot house cuke,直接翻译的话就是温室黄瓜。这个能追溯到古罗马老普林尼的自然史,它里面提到提贝里乌斯皇帝为了一年四季吃到黄瓜,就让人做了个可移动的温室种黄瓜(可移动为了光照充足)。

这种温室黄瓜培育法后来就被欧洲,主要是西欧(包括英国)沿用了,再加上沙拉这种偏小布尔乔亚的饮食法,所以温室黄瓜也是皮薄多汁,适合生吃。

温室黄瓜也会被叫做欧洲黄瓜,和我们常见的黄瓜比起来,大概就皮光滑没刺儿。

接下来的墨西哥黄瓜不管它,左边三不都是那种矮胖的黄瓜种么?

其中叫Pickle的两都是专门用来做酸黄瓜的品种,国内也会叫他加工型黄瓜,然后中间那个不是叫波斯黄瓜么。

然后脑补一下丝绸之路,大概就能知道为啥他叫波斯黄瓜了。而且波斯黄瓜的外形也更接近黄瓜1.0版,即为皮更厚,味更苦,更适合腌制,所以基于这种早期适合的腌制小黄瓜进入欧洲之后,酸黄瓜就开始在欧洲生根发芽了。

当然,现在的波斯黄瓜也已经适合生吃了,就是那种水果小黄瓜。

接下来的事儿就比较好理解了,早期黄瓜皮厚肉苦,本身是个缺点。但腌制之后皮后能保持口感,不像其他腌菜一样会变得软榻。盐和乳酸在发酵中也能破坏葫芦素带来的苦味。本来一根筋两头堵的黄瓜反而跑出了一条新赛道。

江浙一带比较流行的酱瓜,因为普遍用本地黄瓜,所以就没酸黄瓜那么脆,不过也是下饭(粥)神器

更关键的是,流行酸黄瓜的中东北欧,气候就不太适宜种其他蔬菜,整天也就啃个萝卜、芜菁、甘蓝啥的,黄瓜虽然喜暖,但即便东欧北欧每年开春也能种个一季,然后腌起来炫一年。在为数不多的蔬菜选择下,酸黄瓜也算是少数的选择之一。

而在西欧,因为大西洋暖流以及有钱人偏好装逼(温室种植),蔬菜的选择更多,所以腌黄瓜的流行都就比不上东边。

倒是美国挺神奇的也很流行酸黄瓜,这我估摸着可能是本身昂撒移民从东北角登陆的,也不适合种菜,所以酸黄瓜和东欧一样成为蔬菜替代。

另一方面,美国酸黄瓜总是和街头的犹太小贩联系到一起,估摸着是当年小胡子做肥皂时跑到美国的,慢慢就成了一种刻板印象。

来源:烩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