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路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7 21:55 2

摘要:人口与面积。中国光绪年间出的地图已经有俾路支这个地方了,大约面积有56.8万平方公里,与法国相当,人口1000多万。古代是一个地域与众多部落的代名词,近代出现了民族意识,却没有能够独立建国。被麦克马洪博士在地图上随便一画,他们被分在三个国家,主体在今天的巴基斯

1.人口与面积。中国光绪年间出的地图已经有俾路支这个地方了,大约面积有56.8万平方公里,与法国相当,人口1000多万。古代是一个地域与众多部落的代名词,近代出现了民族意识,却没有能够独立建国。被麦克马洪博士在地图上随便一画,他们被分在三个国家,主体在今天的巴基斯坦,为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面积三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万。

2.历史与文化。俾路支人这个称呼来自伊朗语,是游牧者与高地居住者。也有人认为来自印度梵语,指边地人,还有人认为名字来自我国唐朝时西域的大小勃律。大约公元前3000年,塞族人沿着里海两岸南迁,分布到地中海东岸到河中到印度的广大地区。俾路支这地方本来气候适宜,可是后来气候开始干旱,大部分人进入伊朗或印度,本地人从农业转为畜牧业。文化从印度化转为波斯化。

这个地方被伊朗、河中、印度等相对富饶种植业区包围者,慢慢走向孤立、偏远。在文明世界的历史记录里面,这里都是很危险的地方。伊朗称呼该地在公元前六世纪到三世纪为马克兰,沙漠干旱之地的意思。希腊人称呼为格德罗西亚,也是干旱之地的意思。压力山大东征回程,为了探索印度到伊朗最近的距离,选择从这里路过,被当地欧瑞德人进攻。过了一半年,中国人到达西域,称这里为“乌弋格里”,称其兵马比较多。随后突厥人东迁、南下来到这里,这里文化开始突厥化。随着阿拉伯帝国扩张,这里又开始伊斯兰化。

中世纪对这里记录相对较多的是《世界境域志》,这里依然没有统一政权,是一系列部落村庄。该书认为这里的人是穆斯林化的突厥人,即哈拉结突厥人,从地名看,有些来自印度,比如“哥疾宁。有些来自波斯,比如锡斯坦。这里人种比较多,有黑有白的。黑色人应该是气候适宜时候,南亚孟加拉人北迁的结果,白色人应该是气候恶劣后塞族人南迁的结果。蒙古人占领中亚,与札兰丁在这里恶战,并构建了以库奇为中心的区域统治。随后的历史变化是由英国殖民地带来的,就不赘述了。

3、地缘格局。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被伊朗、河中、印度包围,却是三者的边地。本来是三地的枢纽,由于气候恶劣、环境沙化,竟然成了三方难以跨越之地,三地互通正常交通都绕开此地。对于此地,被北部河中与西伯利亚大草原隔离,成为一个游牧的孤岛,与各方均格格不入。经济难以独立,基本伊朗强就追随伊朗,河中强就追随河中,印度强就追随印度,却又不受各方喜欢。

今天看,这里依然是中亚、西亚与南亚的枢纽,同时这里控制着波斯湾入口的海岸,战略地位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英国人利用俾路支人,苏联人也利用俾路支人,美国人反恐战争也利用他们,同理印度人也利用他们。

4、历史的可能性。一个几十万平方公里地域,具有1000万级人口,处于三个文明(中亚河中的突厥文化、波斯伊斯兰文化与印度文化)的中心位置,历史不会让俾路支消失,但是因为自然资源匮乏会使他成为争夺之地,而不能成为权力中心。何况其被麦克马洪线一分为三,所以走向独立的力量被分散,独立的难度比较大。既然历史不能使其磨灭,在大国博弈中,我们何妨不也利用他呢?

来源:白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