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盛夏,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再度启程。在湖南长沙,众多高校学子挽起裤脚,深入田间地头,用专业知识与青春热忱,在乡野大地上书写着最滚烫的实践故事。这场以“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为目标的“行走的思政课”在广袤乡村火热铺开。(
贺文兵
2025年盛夏,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再度启程。在湖南长沙,众多高校学子挽起裤脚,深入田间地头,用专业知识与青春热忱,在乡野大地上书写着最滚烫的实践故事。这场以“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为目标的“行走的思政课”在广袤乡村火热铺开。(8月9日《长沙晚报》)
田间地头的思政课,是传承文化的生动课堂。湖南师范大学学子用新媒体传播祁剧,湖南工业职院学生激发孩子对土家织锦的兴趣。他们让非遗从书本和博物馆中走出来,变成可感知、可参与的活态文化。这种将专业知识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家乡文化的价值,也让思政课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田间地头的思政课,是助力乡村发展的务实课堂。从张家界永定区桥头村的莓茶直播,到安仁县神乐生态庄园的农产品品牌推广,高校学子利用专业所长,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他们不仅带来了订单,更培养了本土电商人才,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这让学生们亲眼见证了知识的力量,也让他们明白,思政课的价值在于实践,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
田间地头的思政课,是科技赋能的实效课堂。湖南农业大学的博士团为果树“问诊”,长沙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为农房“把脉”。他们将实验室里的理论转化为田间地头的实效,用科技解决乡村实际问题。这不仅让学生们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更让他们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激发了他们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思政课的根本目的是塑造学生的“根”和“魂”。田间地头的思政课,将课堂搬到乡村,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让思政教育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样的思政课,才是真正接地气的思政课,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