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到中年,身体这部“机器”开始出现一些小毛病,许多曾经不当回事的动作,忽然就成了“罪魁祸首”。比如抬手穿个衣服、拿个高处的东西、洗个头,一不小心,就觉得肩膀像卡住了似的,甚至疼得睡不着。去医院一查,医生淡定地说一句:肩袖撕裂。这下可把人吓了一跳。
人到中年,身体这部“机器”开始出现一些小毛病,许多曾经不当回事的动作,忽然就成了“罪魁祸首”。比如抬手穿个衣服、拿个高处的东西、洗个头,一不小心,就觉得肩膀像卡住了似的,甚至疼得睡不着。去医院一查,医生淡定地说一句:肩袖撕裂。这下可把人吓了一跳。
更奇怪的是,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55岁到60岁这个阶段。这不禁让人纳闷:为啥偏偏是这个年纪?年轻的时候打球、搬重物一点事儿没有,现在怎么变得这么脆弱?
难道肩膀到了这个年纪就“保质期到了”?到底是哪些原因,让我们的肩袖说“撕就撕”?答案,还真不是一个那么简单的“年纪大了”就能解释清楚的事。
首先得搞明白,肩袖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不是衣服上的那个袖子,而是由四块小肌肉和肌腱组成的一组“组合部件”
就像肩关节的“固定绳索”,负责让我们的手臂上下左右灵活活动。如果把肩关节比作汽车的球头连接,那肩袖就是那几根关键的螺丝钉,既要承重又得灵活。
年轻时,肩袖这几根“绳子”结实得很,打球、游泳、干活,一点不含糊。但55岁以后,这些绳子慢慢开始“老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退变。
年纪大了,肌腱里的水分减少,弹性变差,像橡皮筋用久了变脆,轻轻一拉就断。再加上血液循环变差,营养输送不足,修复能力跟不上
哪怕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比如伸手拿个锅,都可能成为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是一种积劳成疾式的“隐性报复”。很多人年轻时干过重体力活,搬砖、抬水泥、做装修,天天肩膀负重。
那时候不觉得累,但肌腱早就一圈圈磨损了。还有些人爱运动,尤其是打羽毛球、网球、游泳这些动作重复率高、肩关节负荷大的项目。
虽然强身健体,但不规范的用力方式,会让肩袖在几十年里“日积月累地挨刀”。到55岁这年,肩袖早就磨得差不多了,只等个机会,一撕到底。
现实中,很多人是被生活“偷偷下了刀”。比如一个50多岁的厨师,干了一辈子厨房活,每天炒菜、切肉、端盆子,手臂总是抬着。
到后来肩膀疼得厉害,连锅铲都抬不起来,结果一查,肩袖已经撕成两段了。这不是突然的,而是几十年累出来的。
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撕裂。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幕后黑手”——肩峰结构问题。
肩峰是肩胛骨的一部分,像个小屋檐,盖在肩袖上方。但有些人天生肩峰形态“太锋利”,像屋檐下的钉子,活动时不断摩擦下面的肌腱,这种结构叫“肩峰撞击”。
年轻时肌腱还能扛,到了五六十岁,肌腱已经“千疮百孔”,稍微一撞就裂。更坑的是,这种结构天生的,不是你运动不运动、劳不劳累就能避免的。
所以,有人干了一辈子重活肩膀没事,有人坐办公室也撕裂了,就在于有没有“天生屋檐刮肌腱”的隐患。很多人不知道,直到拍了核磁共振才发现,自己肩膀里藏了颗“定时炸弹”。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催化剂”——激素水平的变化。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骤降,这对骨骼、肌腱、软组织的影响特别明显。雌激素原本有保护肌腱的作用,一旦下降,肌腱的弹性和修复能力会迅速减弱。
就像水泥里少了胶水,结构变松,容易开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55岁以上的女性,会突然出现肩痛、夜间痛、抬手困难等问题。
而男性这方面的激素变化虽然没那么剧烈,但也存在衰退趋势。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人往往开始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这些病会影响血管,进一步削弱肌腱的供血和修复功能。糖尿病患者的肌腱变性率明显更高,肩袖撕裂的风险也更大。
看到这,很多人可能会问:难道这就是命?到了五六十岁,肩膀就注定要“报废”?
其实不然。肩袖撕裂虽然多见,但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命运。关键在于,对于这个“高发期”要有足够的重视,别等到肩膀疼得抬不起来再跑医院。
生活中,有一些动作特别容易“踩雷”。比如猛地伸手抓高处东西、突然用力拉拽、长时间举手刷墙、洗窗户,或者喜欢趁着清晨做“甩手操”、高举哑铃这种高频率肩部活动。
对于五六十岁的人来说,这些动作如果做不规范,很容易成为压垮肩袖的“临门一脚”。
比较安全的做法是多做肩部的等长训练,比如靠墙站立,双手向外推墙而不移动,激活肩袖肌肉而不是拉扯它。
还有做一些轻阻力的肩部外展和旋转动作,让肩袖维持一定强度和弹性,避免“废用性萎缩”。如果已经出现肩膀酸痛、夜间痛、抬手困难,不要硬扛。
早期的小撕裂通过保守治疗完全可以康复,比如理疗、注射、功能锻炼。但如果拖到肌腱彻底断裂、肌肉萎缩,那就只能手术了,恢复周期长、效果也打折。
对男性来说,控制三高、戒烟限酒,对保护肩袖有很大帮助。对女性来说,更年期后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配合肌肉训练,也能一定程度上延缓肌腱退变。
有时候,真正伤人的不是那一次搬重物,而是几十年不自知的积累。肩袖撕裂不是“突然发生的意外”,而是“悄无声息的报复”。到了55-60岁这个阶段,如果你还像年轻时那样用肩膀,对不起,它可真扛不住了。
所以说,肩膀不是“老了不行”,而是它撑了你几十年,终于扛不住了。给它点关爱,是时候了。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张宏伟,刘伟,等.肩袖损伤的发病机制与诊疗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4,26(03):245-250.
[2]王丽,陈志强.中老年人肩袖撕裂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11):1125-1129.
[3]邓静,刘涛,李晓东,等.肩峰撞击征与肩袖撕裂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2,40(05):524-52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普外科秦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