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五代十国那个风云变幻、诸侯割据的乱世,小国的生存往往充满了艰难与无奈。南平国,便是这样一个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典型。而其开创者高季兴,以一系列令人咋舌的 “无赖” 行径,尤其是 “劫贡使” 之举,为南平国谋得了一线生机,其独特的生存术堪称历史上的一个奇例。
在五代十国那个风云变幻、诸侯割据的乱世,小国的生存往往充满了艰难与无奈。南平国,便是这样一个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典型。而其开创者高季兴,以一系列令人咋舌的 “无赖” 行径,尤其是 “劫贡使” 之举,为南平国谋得了一线生机,其独特的生存术堪称历史上的一个奇例。
高季兴,原本只是一个地位并不显赫的人物。他所建立的南平政权,疆域不过弹丸之地,在十国之中实力最为弱小。当他接手江陵城时,这座城市在兵火之后一片凋零,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但高季兴展现出了非凡的韧性与谋略,他一方面对内积极招集安抚流民,让百姓能够重新安居乐业,同时广纳四方人才,试图为南平的发展积攒力量。而在对外关系上,高季兴则开启了一种极为独特甚至有些 “无赖” 的外交模式。
当时,南方各个政权大多尊奉朱温建立的后梁为正朔,每年都会向后梁进贡。而这些贡使前往后梁,都必须借道荆南,也就是高季兴的地盘。高季兴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蕴含的 “商机”,从此开启了他的 “劫贡” 生涯。开平二年(公元 908 年),高季兴首次屯兵汉口,悍然拦截了楚国的贡使,企图截夺其财物。不过,这次行动以失败告终,面对楚国的压力,高季兴只能无奈认怂,将财物原封不动地奉还。但这次挫折并未让高季兴放弃,反而让他坚定了将这条 “劫贡之路” 走下去的决心。
此后,高季兴及其继任者高从诲,几乎将周边各国的贡使抢了个遍。无论是南方的楚国、吴越,还是西方的前蜀等国,只要有贡使途经南平,就有可能遭遇被抢劫的命运。各国对高季兴的这种行径极为愤怒,纷纷致书谴责,但高季兴对此置若罔闻。若遇到实力强大的国家兴兵讨伐,高季兴就会乖乖地将财物归还,毫无羞愧之色;可要是对方实力稍弱,他便坚决不肯归还,尽显无赖本色。
高季兴的这种 “劫贡使” 行为,看似简单粗暴,实则有着深刻的生存考量。南平国疆域狭小,资源匮乏,难以通过常规的方式积累财富和增强实力。而拦截贡使,无疑是一种快速获取财物的手段。这些抢来的财物,可以用于充实国库、发展军事、改善民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南平国的生存能力。此外,高季兴通过这种看似疯狂的举动,也在向周边各国展示自己的存在。他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告诉大国们,虽然南平弱小,但也不是可以随意忽视的对象。
除了 “劫贡使”,高季兴在大国之间的周旋还体现在他频繁的称臣之举上。后梁灭亡后,后唐崛起。高季兴作为梁朝旧臣,处境变得十分微妙。为了自保,他不顾下属梁震的劝阻,毅然决定入朝觐见后唐庄宗李存勖,以表达自己的忠诚。然而,到达洛阳后,他才发现李存勖对他心存猜忌,甚至有将他扣留的意图。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高季兴充分发挥了他的 “演技”。他不仅主动避讳李存勖爷爷的名讳,将自己的名字由高季昌改为高季兴,而且在李存勖面前表现得毕恭毕敬,对答如流,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他的表演十分成功,李存勖被他哄得十分开心,甚至还拍了拍他的背以示恩宠。
高季兴立刻抓住这个机会,表现出受宠若惊的样子,还专门找人将李存勖的手迹绣在衣服上,四处炫耀。最终,在一些大臣的劝阻下,李存勖打消了扣留高季兴的念头。而高季兴则趁机日夜兼程,逃回了荆南。
这次朝觐经历,让高季兴更加看清了大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自身的危险处境。此后,他更加坚定了在大国之间周旋的策略。当他察觉到后唐朝廷内部的腐败和危机后,一方面表面上对后唐庄宗伐蜀表示积极配合,另一方面却暗中加紧修缮城池、囤积粮食,并招揽梁朝旧兵,以备不时之需。后来,趁着后唐朝廷内乱,高季兴再次施展他的 “无赖” 手段。他一方面半强行、半撒泼地从朝廷手里要来夔、峡两州为属郡,扩大了自己的版图;另一方面,又重操旧业,派人拦截后唐灭蜀之后运送战利品的船只,将四十万珍宝金帛劫掠一空。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后唐,高季兴见势不妙,立刻转而投入南边吴国的怀抱,向吴国称臣,被册封为秦王。
高季兴的种种行径,让他在当时声名狼藉,被人称为 “高赖子”“高无赖”。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他这种看似无赖的生存术,让南平国在大国环伺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在他之后,其子高从诲继承了他的衣钵,将 “无赖外交” 的精髓进一步发扬光大。高从诲不仅继续拦截贡使,还开发出了新的 “生财之道”。当时,南方的南汉、闽、后蜀等国相继称帝,高从诲对这些国家一律称臣,谁也不得罪。他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从各国那里获得丰厚的赏赐。甚至,他还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北方,对契丹也照样称臣,真正做到了 “有奶就是娘”。
南平国在高季兴父子的统治下,凭借着这种独特的无赖生存术,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存活了四十多年,熬死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尽管南平国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被吞并的命运,但高季兴及其继任者们在大国之间周旋求生的故事,却成为了历史上一段独特而又充满智慧的传奇。他们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为了生存,小国往往会采取一些看似荒诞却又十分有效的策略,而这些策略背后,是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生存的执着追求。
来源:史话纵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