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系列收藏的贵金属纪念币中,最大的两个系列便是历史人物系列和古科系列,说起来有意思,那必须还是古代科技系列。虽然有很多藏友写过相关的文章,但本人在2024年,前后在赵涌在线上拍得两枚古科四组的太极图小规格银币,有点意思呢。
“赵涌在线40周年庆| 我在赵涌在线收藏这些年”征文比赛获奖名单已公布,我们陆续刊出获奖作品,以飨藏友。
作者 王珮璇
成系列收藏的贵金属纪念币中,最大的两个系列便是历史人物系列和古科系列,说起来有意思,那必须还是古代科技系列。虽然有很多藏友写过相关的文章,但本人在2024年,前后在赵涌在线上拍得两枚古科四组的太极图小规格银币,有点意思呢。
说起太极图,单这么一个图案,能联系出1985年历史人物的第2组老子22克银币,1993年1盎司和5盎司的银币,1993古代科技发现2组的22克银币及其喷砂版,以及大大小小各个不同尺寸的太极图金币,当然还有古科四组的3元银币。
除却老子银币和古代科技发现2组的22克银币,别的所有贵金属币面的图案都完全一致,太极图银币面上的3位老人,分别是“福”、“禄”、“寿”的代言人,左边的鹿栩栩如生。有趣的是,立在一边也装模作样在学看太极图的顽童,看似闲来之笔,但绝不简单。恰恰是他的这一学,证明了中华传统文化“三生万物”的无尽道理。相比之下,“太极图”的画面,更多了一份祥和,一份自在,一份淡泊。
1994年我国发行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第4组金银纪念币,其中有一枚正面图案为长城,背面图案为太极图的15克银币,该币为精制币,重量为15克,直径30毫米,面额3元,成色90%,发行量20000枚,实铸量约15000枚。古今中外在钱币面额上使用得多的是1、2、5、10这四个数字。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在确定钱币面额等次时,高面额与其它各种面额之间是整倍数的关系。以“3”为面值的货币在实际流通中找零替代的作用并不显著,反会使货币的票面结构有失衡之感。”曾有钱币学家为中国早期发行的3元纸币为何使用这个面额做出解释,可见3元在世界货币史里也是一朵奇葩,算上1992年所发的3元面值造纸术和铜铸币,在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系列币里一共出现了3款3元面值的币。但对于这枚太极图银币来说,3元面值的设定,与传统文化中“三”的象征意义高度契合。《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表述,以及道教文化中“三”与“三清”等概念的关联。
太极图的起源与传播蕴含深厚的学术脉络。据文献记载,其原型《无极图》可追溯至五代至宋初道士陈抟。陈抟作为内丹术与易学领域的重要人物,在学术传承上扮演关键角色。他将《先天图》《太极图》以及《河图》《洛书》传于学生种放,种放再分别授与穆修、李溉等,其中穆修又将《太极图》传予周敦颐。周敦颐通过撰写《太极图说》,对其进行系统阐释,使得太极图理论体系得以完善,形成后世认知的经典范式。
就我个人来说,古科系列,一定是个人收藏的瑰宝之一,这枚3元太极图,去年我拍的了两枚,但是,版别不一样,有一枚少见的宽袖版,如下图:
实话实说,这枚还是偏小众了点,因为版别没有拉开差距,看下面这个角度,明显能感觉到南极老寿星没用力气嘛,趣味油然而生。
不过,低调的好处也在这里,适合于捡漏了,虽然在老精稀的小规格银币里,这枚数量偏多一些,题材内涵的丰度无疑弥补了这个缺陷。一旦在它的价值真正被发现以后,一定会显示出它们历久弥香的特点。
来源:黎泊涵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