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潮玩出海维权里程碑:泡泡玛特诉7-Eleven侵权案解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6 23:19 1

摘要:泡泡玛特(POP MART)于2025年7月18日在美国加州联邦法院对7-Eleven及其多家加州特许经营商提起诉讼,指控其销售仿冒Labubu玩偶系列产品,侵犯商标权、版权及商业外观权。此案由中国、新加坡和美国子公司共同发起,凸显了泡泡玛特全球化维权的战略布

泡泡玛特(POP MART)于2025年7月18日在美国加州联邦法院对7-Eleven及其多家加州特许经营商提起诉讼,指控其销售仿冒Labubu玩偶系列产品,侵犯商标权、版权及商业外观权。此案由中国、新加坡和美国子公司共同发起,凸显了泡泡玛特全球化维权的战略布局。诉状指出,7-Eleven门店销售的仿冒品不仅直接盗用“LABUBU”“THE MonsterS”等注册商标,还复制了正品标志性的锯齿牙齿、尖耳朵等设计元素,包装上甚至错印“Monster Gardon”(正版为“Monster Garden”),质量粗劣且售价与正品持平(25美元),严重误导消费者。

起诉书中列出的正盗版包装、公仔对比

泡泡玛特通过288项事实陈述构建了多维法律主张:一是商标假冒,仿冒品使用“RORMART”等近似标识;二是商业外观侵权,复制Labubu独特的整体造型设计;三是版权侵权,盲盒包装与内袋设计与正版“实质性相似”;四是追究7-Eleven总部的帮助侵权责任,因其未履行对加盟店的供应链监管义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玛特援引美国法律特有的“商业外观”(Trade Dress)保护机制,强调Labubu设计组合通过市场使用已形成“第二含义”,即使未直接使用商标也可能构成侵权。这一策略借鉴了类似麦当劳“M”标志的司法判例,为潮玩IP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7eleven的劣质包装和公仔

案件背后是Labubu系列全球热潮带来的商业与侵权矛盾。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利润激增350%,美国销售额增长超5000%,限量款拍卖价达108万元人民币,催生了二级市场溢价与假货泛滥。中国海关2025年6月以来查获侵权玩偶超4万件,而仿冒品渗透至7-Eleven等主流渠道,标志着侵权问题已不仅限于灰色市场。泡泡玛特选择此时诉讼,既有保护新品发布的市场考量,也意在通过高调维权强化品牌形象。一些分析师指出,此举效仿了LV等奢侈品牌的“威慑性维权”策略,通过诉讼公关提升国际认知度

泡泡玛特官网首页

法律专家认为,本案胜负关键在于7-Eleven总部对加盟店的控制程度。泡泡玛特提交的证据显示,7-Eleven通过统一库存系统和利润分成(3%销售额)对门店实施实质性控制,且社交媒体用户多次@官方账号投诉假货,但总部仅作程式化回应。根据美国判例法(如Hard Rock Cafe案),这种“明知或应知”却未干预的情形可能构成帮助侵权。目前案件已进入证据开示阶段,泡泡玛特可能申请临时禁令要求立即停售仿冒品,而7-Eleven或因声誉风险选择和解

此案被视为中国原创IP出海的重要里程碑,展现了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攻防”的转变。泡泡玛特通过前期全球商标注册、版权登记及商业外观保护构建了立体法律防线,其“法律+舆论”双轨策略——如将诉状设计为媒体友好格式,对比真假产品细节——既强化司法说服力,也赢得舆论支持。本次事件不仅是商业纠纷,更是中国创意产业用国际规则捍卫价值的“成人礼”,为后续出海企业提供了跨国维权范本

泡泡玛特的正版公仔

来源:汉服小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