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支由22人组成的迎亲队伍穿过桂东县城的街道,新郎骑着高头大马领前,八抬大轿中坐着凤冠霞帔的新娘,开道锣、喜牌队、唢呐手的喧闹声引来街边居民纷纷举手机拍摄。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邓旭雄 郴州报道
一支由22人组成的迎亲队伍穿过桂东县城的街道,新郎骑着高头大马领前,八抬大轿中坐着凤冠霞帔的新娘,开道锣、喜牌队、唢呐手的喧闹声引来街边居民纷纷举手机拍摄。
在桂东县,一场传统婚礼的复兴运动正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豪华车队和五星级酒店,选择用花轿、马匹和传统“十大碗”宴席来完成自己的人生大事。
“结婚坐轿在古代和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有钱人才兴坐轿,现代人结婚也只是坐轿车,坐轿结婚还是第一次看到。”一位围观市民在桂东县目睹花轿婚礼时惊叹道。这支抬着火红大花轿的队伍停在酒店门口时,鞭炮齐鸣,喜娘牵着新娘的手交给新郎,仿佛时光倒流。
传统婚俗的现代复兴
在桂东县的街头巷尾,消失数十年的花轿队伍重现身影。这些花轿并非简单的道具,而是承载着精湛工艺的艺术品。轿帏选用鲜红绫罗绸缎,精心刺绣着“禧”字、金鱼闹荷花、丹凤朝阳等吉祥图案。木材则选用香樟、梓木等既轻又结实的材料,雕刻着“八仙过海”“麒麟送子”等传统题材。
标准的花轿队伍保持着22人配置的古老规矩:开道锣、开道旗各2人开道,喜牌队2人随后,唢呐、笙、小鼓、镲组成的4人民乐队吹奏喜庆乐曲,2人执喜扇,8人抬花轿,最后2人举龙风座伞。整个队伍浩浩荡荡又井然有序。
新娘下轿的仪式更是一套完整的文化展演。新郎需在堂前连射三箭“定乾坤”——射向天煞、地煞和轿煞。新娘则要跨过马鞍和火盆,寓意“前进平安”和“生活红火”。这些仪式不仅吸引路人驻足,更让年轻人重新认识祖先的智慧。
“以前觉得传统婚礼太老土,现在体验才知道,每一步都有深意。”一位新郎官告诉笔者。他和新娘特意选择全套传统仪式,连迎亲路线都规划经过桂东老街,让更多乡亲见证他们的幸福时刻。
节俭新风,重现八十年代婚宴盛景
在酒店婚宴动辄数千元一桌的今天,桂东人却开始回归家庭厨房的烟火气。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的“十大碗”宴席重新成为婚宴主角。这些菜肴不仅美味,更有一套生动的命名哲学:
一碗滴哒哒(冬瓜、萝卜头)、二碗芋头冬子鸭(芋头和鸭子)、三碗溜溜滑(番薯面和辣椒干)、四碗勺子挖(蒸鸡蛋)、五碗圆圆个(肉丸)...每道菜都蕴含着农耕时代的饮食智慧,科学搭配,美食营养。
“十大碗”的上菜礼仪同样讲究。红喜宴上,第一碗和第二碗菜要成“一”字形横摆在茶盘上一齐端上,象征“好事成双”。随后每上一道菜,筛酒人会按照“品字形”或“四季大发”的布局推菜,直到十大碗上齐。
家族情感,婚礼凝聚的邻里纽带
传统婚礼的魅力远不止于形式本身。在桂东,婚礼成为家族和亲戚朋友互相走动礼尚往来纽带的重要契机。当新人在家办酒席时,男女双方会请亲戚朋友来喝喜酒,又会请本族人前来帮忙:煮饭洗碗洗菜,借橙子和吃饭桌子,并招呼客人等,这种互帮互助的场景,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几乎绝迹。
宴席上的饮酒礼仪更是强化了人际关系。当出到第三碗菜时,主人或其亲人会拿碗陪酒,从第一桌首席开始依次筛酒。全桌客人需起身举碗接酒——用碗不用杯,彰显桂东人的好客豪爽。
“喝一碗酒每个客人也要跟着喝完,陪酒每一桌都要去,才叫陪酒。”当地老人黄大爷回忆道,“如有客人犯规就要罚酒;客人不喝,先喝完的会把空碗放在筷子上倒向这边,催他快喝完再筛酒。”
“上亲”(送新娘子的人)走时,那时桂东人讨亲有些地方会兴“拦门宴”(又叫拦门杯)。“拦门宴”是由新郎族人最懂礼的长辈去“拦”,也是最热情的一种留客礼节。在大门口摆一桌酒席,有几个“上亲”就摆几个碗,成长方形横摆在酒桌中间,横向拦大门,一个紧挨一个,表示诚意,每个碗筛满水酒才叫“拦门宴”。此时“上亲”会由一个最懂礼节的人走在前面,从大门出去。先向对方打拱手、敬烟,不停说些恭贺话,把中间满碗水酒拣一条碗大的巷放在两边;意思是让“上亲”走,已酒醉饭饱了。在“破拦门宴”时“上亲”相续走出,为表示尊敬,每人会喝点酒再走。如“上亲”没人会破“拦门宴”,从大门出来时,每人要喝两碗水酒。
创新融合,老习俗遇见新元素
在复兴传统的同时,桂东年轻人并未简单复制旧模式,而是巧妙融入现代元素,让古老婚俗焕发新活力。花轿队伍里,唢呐手腰间别着蓝牙音箱,传统乐曲与现代音乐混搭播放;宾客签到环节,二维码电子请柬与手写婚书并存。
宴席互动环节也引入新创意。一些新人采用思讯互动设计的大屏互动游戏,如“左右点击为爱向前冲”,宾客在手机上左右点击,帮大屏上的新人躲避障碍。“摇一摇拔河”游戏则把宾客分成新郎队和新娘队,通过摇手机比拼力量,连70岁老人都站起来参与。
婚礼纪念品同样体现新旧融合。有新人重拾桂东“红军布鞋”传统,新娘亲手制作布鞋作为回礼。这种曾为革命做出贡献的“红军鞋”,在上世纪80年代前是桂东人结婚必备嫁妆,女方要为男方每个成员制作两双布鞋。如今这一习俗被赋予新意,成为新人表达心意的独特方式。
“我们不想完全照搬传统,也不愿盲目追求西式婚礼。”正在筹备婚礼的一位新郎说,“取传统之魂,加现代之形,才能办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婚礼。”
桂东县郊的一处农家小院里,十张圆桌摆成“喜”字形。当第七碗“黑妹妹”(海带或黑木耳)上桌时,主人点燃鞭炮,高声宣布“四季大发”。席间,几位老人看着年轻人用手机扫码参与“摇一摇拔河”游戏,笑得合不拢嘴。
“以前只在电视里看过别人坐轿,真正的轿从来没亲眼见过。”一位村民看着远去的花轿队伍感慨。如今,这些一度消失的婚俗正被年轻人重新拾起,在花轿的颠簸中,在“十大碗”的香气里,不断吆喝划拳声把酒席推向高潮……桂东人找到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