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新闻所说:包银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后,京兰通道将全线贯通,包头至银川的列车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6小时缩短至3小时之内,成为西北地区最便捷的进京通道之一,对于满足旅客快速出行需求、加强西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前几天“包银高铁包惠段”联调联试工作正式启动,意味着包银高铁如果没有意外,年底通车基本是没有问题了。
这对于西北地区来说,可以说是一件大事!因为通过高铁,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们看到西北的美!
按照新闻所说:
包银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后,京兰通道将全线贯通,包头至银川的列车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6小时缩短至3小时之内,成为西北地区最便捷的进京通道之一,对于满足旅客快速出行需求、加强西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那就是出行更方便了,去往京城的夕发朝至将会成为了历史。有朋友说:“不久的未来早上吃银川羊杂,中午吃包头烧麦,晚上吃北京烤鸭会成为现实!”就像威记,一直想着重游京城,重温一下自己那个纯真的年代的点滴,只是受困于交通的不方便。
确实,包银高铁(铁路)对于宁夏来说意义重大。
过去的包兰铁路,见证了银川从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现代大都市的艰苦努力过程,更见证了无数来自五湖四海的“支宁人”投身宁夏,为宁夏发展奉献自己人生和汗水的过程。
而即将通车运营的包银高铁,将会见证宁夏的又一次起航!为宁夏讲好山河故事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有位网友说得好:“路变短, 梦变近了!”
包银高铁的通车,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更将西北的壮美山河与华北的繁华都市紧密相连。当列车飞驰过贺兰山麓、黄河两岸,窗外的戈壁、草原、湿地将如画卷般展开,让旅客在旅途中就能感受到西北独有的苍茫与辽阔。这条钢铁动脉,将成为一条展示西北风情的"移动长廊"。
对于沿线城市而言,高铁带来的不仅是速度,更是生活方式的革新。这种"同城效应"将重新定义西北人的活动半径,周末去鄂尔多斯草原骑马,节假日到北京听场音乐会,都将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
更令人期待的是,高铁将激活"快旅慢游"的新模式。来自华北的游客可以轻松抵达宁夏“给心灵放个假!”这条铁路承载的不仅是旅客,更是文化交流、产业协同的无限可能。
当钢铁巨龙穿越大漠长河,它连通的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在续写新时代的"支宁故事"。那些曾经坐着绿皮火车来支援建设的拓荒者,如今或许会带着子孙重走这条焕然一新的路,见证他们用青春浇灌的土地如何搭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正如黄河水终将汇入渤海,西北的发展浪潮也正通过这条高铁,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同时也有人说,包银高铁的开通运营,将会加快银川乃至宁夏的人口流失,其实这就要分两面看了!
因为随着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加大,和宁夏的高速发展,人才的缺口进一步加大。在便捷的高铁加持之下,人才会不会来考虑宁夏寻求发展的新天地呢?
简单来说,飞驰的高铁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带走资源,也能带来机遇。在"虹吸效应"与"溢出效应"的博弈中,宁夏只要能以独特的优势构筑自己的磁场。比如九大产业的发展,这些特色产业就像散落的珍珠在宁夏各地,正等待高铁这条金线将它们串联成链。
或者,可以畅想一下,在清晨的站台上,创业新青年正与北京来的投资人热切交谈;午后的车厢里,来自天津的研学团队翻看着《西夏史话》;傍晚的出站口,拎着枸杞特产的商务旅客匆匆走向开发区——这些流动的画面,有可能改写"孔雀东南飞"的旧剧本。
宁夏不再只是人才输出的起点,更可能成为梦想交汇的驿站。
或者,有可以利用周末,让"周末专家"现象流行起来。大城市的专家们乘高铁西行,利用周末为宁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周一清晨又能准时出现在办公室。这种"候鸟式"智力流动,将打破地域对高端人才的束缚。
就像当年包兰铁路带来了"支宁人",如今包银高铁正在孕育新时代的"新宁夏人"。他们可能是带着数字经济项目来的海归团队,可能是追寻创作灵感的自由职业者,也可能是看中"银西高铁+包银高铁"枢纽优势的物流企业家。
当飞驰的列车穿过毛乌素沙地时,窗外掠过的不仅是防沙治沙的草方格,更是一代人接续奋斗的生命轨迹。
这条钢铁大动脉跳动的,正是西北发展的新脉搏。它既输送着远行的游子,也迎接着归巢的鸿雁;既承载着走出去的渴望,也托起着引进来的期待。在流动与驻守之间,宁夏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答案。
所以,没必要唱衰,要对宁夏有信心!
宁夏加油!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来源:桂临塞上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