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对秋天的看法,往往截然不同,有悲秋、赏秋之分。悲秋者,闻落叶飘霜,感苦风凄雨,望雁阵南飞,心情压抑,所触所感竟是冷落清秋,独自伤怜。而赏秋者,登高望远,看万山红遍,尝百果香甜,跋涉于山河田原中,与如画风景融为一体,没有悲秋的愁滋味!
人们对秋天的看法,往往截然不同,有悲秋、赏秋之分。悲秋者,闻落叶飘霜,感苦风凄雨,望雁阵南飞,心情压抑,所触所感竟是冷落清秋,独自伤怜。而赏秋者,登高望远,看万山红遍,尝百果香甜,跋涉于山河田原中,与如画风景融为一体,没有悲秋的愁滋味!
悲秋,由来已久,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有现象,与时代性有关,与生活环境有关。杜甫生活在唐朝战乱中,悲秋痛彻,眼中所见竟是万里悲秋,“无边落木萧萧下”。宋代李清照在颠沛流离中,即使是佳节又重阳,感受的却是“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军帐中的范仲淹眼见战争的艰苦与残酷,百感交集,写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诗句。元朝马致远在羁旅中思乡心切,秋思念远,却道“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勾勒出一幅悲秋的萧瑟苍凉的画面!
过往悲秋的时代已经远去,而今的时代与其有质的不同,国泰民安,足食丰衣,精神振作而富有。我们应摒弃古人悲秋之苦,伤秋之痛,即使遇到一些困难以及身体偶有小恙,所感不适,也不要去强颜说愁,让悲秋带来精神伤痛,徒增思绪烦恼。因此,我要为赏秋者赞!
我们这个时代的秋天,是金秋银秋。说是金秋,她宛如一位热情奔放的诗人,用绚丽多彩的笔触描绘大地。说是银秋,她似一位温婉优雅的女子,以素雅的姿态展现着别样的魅力。金秋银秋,四季的使然,是大自然特有的旋律。于此,我们不妨放慢脚步,让心灵沉浸在这五彩斑斓而又素雅宁静的世界里,去聆听风的低语,去触摸叶的脉络,去感受岁月的温柔与神情!
秋天,是季节的更迭,生命的华章,是大自然给予我们最美的礼物。我们应在这金秋银秋里,收获心灵的富足,珍藏时光的美好。我对秋天略有所感,特为这美丽的秋天制作了一集画意摄影,以呈现给头条的朋友们!
(注:这集画意摄影,一个月前就构思制作了,由于懒散以及有其他事耽搁了,直到今天才定稿发表,特此说明):
来源:生活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