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娄烦镇战斗是八路军抗战史上中外记者团现场观摩的一场战斗。抗战时期,国民党当局大肆散播“八路军抗而不战,游而不击”等谣言,对我军造成了不利的国际舆论影响。1944年4月,由中、美、英、苏等国记者组成的中外记者团将参观访问我抗日根据地。毛泽东等党和军队领导人当即决
娄烦镇战斗是八路军抗战史上中外记者团现场观摩的一场战斗。抗战时期,国民党当局大肆散播“八路军抗而不战,游而不击”等谣言,对我军造成了不利的国际舆论影响。1944年4月,由中、美、英、苏等国记者组成的中外记者团将参观访问我抗日根据地。毛泽东等党和军队领导人当即决定把握这一难得机会,做好外宣工作,打破新闻封锁,消除虚假宣传影响,提升我军国际形象及国际影响力。在战斗中,八路军对日作战的英勇事迹通过中外记者团笔头和镜头有效传播到全国、全世界,戳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对八路军的造谣、诬蔑。
娄烦镇战斗于1944年9月23日夜正式打响。在战斗中,我的父亲赵廉洁领导的晋绥八分区二支队静乐县武工队配合作战行动。以下是父亲参加战斗的回忆:
9月22日天一黑,武工队和民兵就对静乐至娄烦间伪军护路据点进行了封锁,并同时组织公路沿线村庄群众破路,在公路上挖了上百条深沟,并把土扬撒开防止敌人回填。
▲娄烦民兵围困日军娄烦据点。
夜里,武工队分四个小组,带领民兵在县城四面打枪放炮,炮是当年义和团打八国联军的土炮“筛子炮”,装填黄豆粒大的铁矿渣用火药打出去。武工队还把鞭炮点燃放到煤油桶里,伪装成是枪炮声,骚扰静乐城的日伪军。第二天,趁着敌人被周边袭扰搞得夜不能寐惊魂不定,武工队张福祥带领队员潜入城内小巷夜里捉了警察分局长,夜袭了南关警察局。早晨,日军中队长听说后如临大敌,下令全城戒严。
第三天拂晓,当敌人在城里戒严搜查时,在静乐县城外南边天柱山伪军炮楼旁,武工队李建华带着十几个人早已埋伏在隐蔽处。李三宝装扮成送水的村民挑着一担水走到炮楼的吊桥前,岗楼上伪军下来放下吊桥,李三宝过去就掏出手枪顶住了伪军,李建华带着队员们跳出来箭步冲进炮楼,十几个伪军还没起床就被缴枪当了俘虏。队员们放火烧了天柱山炮楼,静乐县城的日军中队长立即派日军一个小队和伪军一个中队赶往天柱山,可除了被烧毁的炮楼,连八路军武工队的影子也没见着。
连续三天,武工队通过封锁破路、四方造势、夜袭南关警局和火烧天柱山据点等行动,有力地骚扰和牵制了静乐县城日伪军,使其自顾不暇,无法增援娄烦,为我军围困攻克娄烦日伪军据点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4年9月23日夜,娄烦镇上空黑云密布,二支队各连利用暗夜静悄悄接近敌人碉堡区,连夜挖了野战工事。
娄烦镇东南靠河,北边靠山,日军一个小队驻守的大炮楼和营房就在北面靠山的高处,大碉堡外还修了4座小炮楼,各驻有伪军一个班。日军炮楼据点坡下百米外的黄土崖坎壁上,当地党组织和武工队动员的几十名有经验的挖煤工正在地下坑道中加紧作业,八分区派来工兵参谋和挖煤工一起不断校正着方位和水平角度。
天一亮,我军先开展政治攻势,拿着喇叭向伪军喊话,炮楼里的日伪军凭借坚固工事不断向我方阵地开枪射击,我军进行了还击。敌人发现我军坑道作业后,多次突击企图破坏坑道口,都被我军火力打得丢盔卸甲退回炮楼。由于守敌不断伤亡,士气低落,再加上我军不断喊话让伪军调转枪口,据点里的日军怕伪军投诚八路军,就不敢再让伪军出来反突击了。
我军围困着娄烦镇日伪军据点没有进攻,据点里的日伪军也据守不出,这种情况僵持着。可是在地下坑道里挖煤工们日夜不停争分夺秒地快速向前掘进,上百米地下坑道终于挖到了预定位置,爆破组安放好上千公斤炸药和导管拉线。
9月25日,据点里的日伪军仍在负隅顽抗。下午6时,支队长林海青一声令下,爆破组拉响了地下坑道中的炸药,随着轰隆的巨响,黑烟腾空而起,伪军的一个碉堡被炸飞,日军的大碉堡没有倒,机枪仍从碉堡向外密集射击。支队长林海青仔细观察发现,日军大炮楼出现了倾斜,并从上到下裂开一条大缝,炮楼里的机枪声也戛然而止。原来,爆炸使炮楼地基下陷,结构毁坏。林海青立即下令火力封锁压制,我军阵地密集的子弹射向炮楼开裂的大缝和每个射击孔。伪军见炮楼被炸、日军据点也没了动静,纷纷跳进封锁沟里逃跑。随着我军冲锋号响起,霎那间杀声震天,八路军战士们端着刺刀猛虎般冲向敌人,溃散的敌人纷纷缴械投降,娄烦战斗胜利结束。此战歼灭日军小队长以下20多人、伪军中队长齐占元以下280多人。
此时此刻,访问团的外国记者们正在不远处的观察哨所里观察战地情况,记者们纷纷拿起相机拍照,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八路军打仗既勇敢又机智,真是好样的!
娄烦战斗,充分展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人民英勇不屈抗击并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抗战精神,它是气壮山河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诗中的一页不朽华章。
来源:晋说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