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霸凌艾莎、米奇在山顶脚踹蜘蛛侠……“新型邪典动画片”蔓延,“未成年人模式”挡得住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9 21:05 1

摘要:当下正值暑期,小朋友们在享受休闲时光的同时,上网冲浪时间骤增。而最受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却暗藏凶险。记者发现,不仅一些披着“动画片”外衣,实则充满暴力、血腥、惊悚的“邪典动画片”依然存在,甚至一些色彩鲜艳、画风怪异、内容重复空洞的“新型邪典动画片”也开始出现。

钱江晚报

网络截图

“白雪公主霸凌艾莎” “米奇在山顶脚踹蜘蛛侠”“兔头面具奥特曼打晕绑架小奥特曼”……

当下正值暑期,小朋友们在享受休闲时光的同时,上网冲浪时间骤增。而最受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却暗藏凶险。记者发现,不仅一些披着“动画片”外衣,实则充满暴力、血腥、惊悚的“邪典动画片”依然存在,甚至一些色彩鲜艳、画风怪异、内容重复空洞的“新型邪典动画片”也开始出现。

这些新型邪典动画片,家长们难以分辨,小朋友也缓缓深陷其中。即便所有视频平台都已拥有“未成年人模式”,但记者实测与调查发现,“未成年人模式”仍有方式绕开。

当“新型邪典动画”袭来,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孩子?

“新型邪典动画片”蔓延

最近几天,作为家长的张女士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些反常,总是动不动发脾气。

留心几日她发现,有时候趁自己不在家,孩子会拿着外婆的手机看一些明显不适合她所在年龄段的视频。在这些视频里,艾莎公主与奥特曼扭打在一起;小马宝莉满脸通红地吃着辣椒;哥斯拉把小猪佩奇与灰姑娘打哭在地……视频以儿童为目标,却又十分少儿不宜。

网络截图

这类视频被称为“邪典视频”,里面的主角多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卡通人物或超级英雄,但剧情却非常荒诞,甚至充斥着各种暴力、折磨、虐待和软色情。

记者在某视频平台输入“儿童动画片”等搜索关键词,平台弹出的推荐内容良莠不齐。《要饿死了!小赛罗居然在要饭?》《妈妈不要离开我》《黑暗小赛罗来了》《千万不要相信贝利亚!赛罗还有1秒钟就要到了》等经“魔改”后的作品大量涌现。

在另一视频平台,这类“邪典动画片”同样肆虐。在“儿童启蒙教育”“益智早教”等标签的引流下,点赞量动辄上千破万,多数动画封面色彩浓烈,可内容却十分空洞、毫无逻辑,诡异的画风和台词极易让人产生不适观感。

记者发现,这些“邪典动画”混在儿童动画的分类里,且很多为AI合成。大量经典动画形象经AI二创后,各种诡异、引人不适的内容被海量发布在视频平台。

“邪典视频”除了呈现大量AI合成的趋势外,“新型邪典视频”也开始泛滥。色彩鲜艳、画风怪异、内容重复空洞的视频,很容易让小朋友上瘾,且有可能影响到性格与智力。

网络截图

育儿博主林女士(化名)的女儿最近一直在看“工程队”的动画,这些视频一开始看起来并不可怕,很多是五颜六色、唱唱跳跳的样子。

但她很快发现,女儿“每天睡觉前一定要看视频,不给就情绪爆炸。吃饭要看、坐车要看,一不让就说‘我要看20分钟’,不然就哭闹。”林女士表示,女儿在看“工程队”的时候总忍不住模仿里面的角色,看到东西就想去砸掉。比如在搭磁力片,搭好造型,一把推掉。

“说实话,后面我都不敢让她碰手机了,怕她点开就是那种内容。”林女士担忧地说。

有科普作家分析认为,这些视频给孩子灌输的都是违背常理、违背科学的内容,毫无逻辑性和叙事性,里面的生物没有任何情绪,看不到表情,没有社交互动场景。经常观看这样的视频,会对孩子的认知造成负面影响。

“未成年人模式”挡得住吗?

石头(化名)的妈妈也是发现孩子的反常后,才注意到他平时最爱看的动画片。

“以前我们很少特意关注孩子看的动画片类型,直到有一次看到他和朋友玩耍时,拿起一把玩具刀对准了对方。”石头的妈妈回忆起来,仍觉后怕。当时两个孩子正在打闹,另一个小朋友拿着东西当“武器”,石头便想着 “要保护自己”,随手拿起了那把玩具刀。直到那时,石头妈妈才意识到,石头已经被不合适的动画改变了很多。

石头的妈妈告诉记者,放暑假后的大部分时间,石头都“蹲守”在电视机前。在他正在看一部“末日重生题材”动画里出现了 “黑社会老大与小弟”的角色设定和“主角团恶意抢占物资”的情节,而且主角一遇困难便会动用超能力将他人“灰飞烟灭”,暴力场面充斥。

受访者供图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杨宏飞向潮新闻记者指出,此类动画片节奏快、色彩鲜艳,刺激性强,容易促使儿童大脑释放愉悦激素,使其感到“好玩”“放松”,因此极易产生依赖。

杨宏飞提醒,其中“可爱形象+暴力行为”的组合最具迷惑性,它传递出的隐性信号是:“暴力是被奖励的,是值得模仿的”。这种奖惩机制的错位会削弱孩子对对错、善恶的初步判断力,甚至在无意识中欣赏暴力、忽视伤害。

一些家长认为,只要打开视频平台的“未成年人模式”就能过滤掉这些不良信息。但实际上,“未成年人模式”很容易绕过。

记者实测了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视频平台,当打开“未成年人模式”,这些视频平台基本上都能过滤不良动画,一些平台甚至会去除搜索功能,只提供限定内容供小朋友挑选。

随后,记者通过“重装APP”的方式来验证能否绕过“未成年人模式”。所谓的绕过,就是在不退出青少年模式的情况下,绕过限制去使用功能。

记者测试发现,部分视频平台在重装APP后,依然会保持青少年模式的状态,有个别会存在一定时间的延迟。

但是有些平台在重装APP后,直接解锁青少年模式,直接以游客模式进行自由浏览。换言之,这些APP的青少年模式基本上就形同虚设。在游客模式下,这些视频平台的内容会出现明显不适合未成年的动画、影视与短视频等。

“游客模式”下,部分视频平台可以搜索到各类恐怖电影与短视频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认为,平台不能以“难以判别”来完全规避责任。虽然视频平台内容繁杂,监管存在一定困难,但对于国家法律明确禁止传播的内容,平台负有安全监管的法定义务。

夏海龙指出,目前现实中追责的痛点在于,“邪典动画片”可能存在传播隐蔽、难以精准取证的问题。对于一些打“擦边球”的视频,法律界定和处罚标准也不够细化。未来有必要引入更细化的内容审查机制,明确“邪典动画”等不良内容的详细界定标准和处罚措施。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