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巴掌真该打!”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9 16:41 8

摘要:2001年,牛阿姨出钱买了套房子,房子写在儿子小刘的名下,儿子儿媳一家一直和牛阿姨在这套房子里生活。直到最近,牛阿姨却一纸诉状将儿子、儿媳告到了法院,要求将房产转移至自己名下。

石景山法院民一庭法官郭浩的办公室里,一面崭新的锦旗正静静悬挂着,在午后阳光里泛着柔和的光。这面锦旗背后,是一个关于司法温度与亲情修复的暖心故事。

为要回房子,母亲将亲儿子告到法院

2001年,牛阿姨出钱买了套房子,房子写在儿子小刘的名下,儿子儿媳一家一直和牛阿姨在这套房子里生活。直到最近,牛阿姨却一纸诉状将儿子、儿媳告到了法院,要求将房产转移至自己名下。

收到案子后,承办法官郭浩看着起诉书心生疑惑:亲母子之间发生纠纷非常少见,这个案子恐怕没有纸面上这么简单。会不会是儿子儿媳闹离婚,老人想帮儿子要回房子?还是兄弟姐妹为争夺财产,劝老人把房子要回来?又或者隐藏着其他什么原因?

为了解清楚案件真实情况,郭浩开庭前打电话联系原被告双方。经沟通得知,小刘是牛阿姨的独生子,不存在其他兄弟姐妹,而且小刘与妻子的感情也很好。但是在前不久,牛阿姨发现儿子竟然瞒着自己,把房子过户给了儿媳,房子上还设立了其他抵押,这一下子惹恼了牛阿姨。

“法官,我今年都七十多了,就这么一套房子还被儿子拐跑了,不把房子要回来我以后咋活呀?”牛阿姨在电话里气愤地说。郭浩劝慰牛阿姨与儿子好好商量,可牛阿姨却坚持一定要起诉,还表示儿子一家对自己不好,双方关系日渐冷淡,甚至从去年10月起还断绝了联系。

在另一通电话里,小刘听闻母亲将自己告上法院后表示十分诧异。他承认之前双方是因为一些琐事有过争吵,但房子是因为做生意需要才过户的,而且牛阿姨一直都在房子里住着,没想过亲生母亲会因为房子起诉自己。

郭浩隐隐感到这起案件虽然是财产纠纷,但背后牵扯着家庭情感纠葛,想要妥善处理并不容易。“如果直接把案子判了,这张判决书就会像一道深沟横亘在这对母子之间,不仅无法真正化解矛盾,牛阿姨与儿子的关系也再难有挽回的余地。真要闹到这一步,房子即便要了回去,牛阿姨恐怕也会成为失去儿子照顾的‘独居老人’。”于是,郭浩决定先不要开庭,而是安排了一次庭前谈话,希望能够通过调解破除双方心结。

法庭里的泪水与沉默

谈话这天,牛阿姨和小刘夫妇来到法庭,双方在原被告席相视而坐,气氛有些紧张。“牛阿姨,房子过户的事瞒着您确实是他们不对,电话里我都批评他们了。”郭浩率先打破法庭里的沉寂。“还有啥委屈,咱慢慢说。”

“我平时又帮他俩带孩子,又给他们房子住,结果我想买点东西他们都舍不得花一点钱,这房子我非要回来不可!”牛阿姨愤愤地说。牛阿姨有耳背的毛病,想买个好点的助听器,但小刘却一直没给她买,两人还为此发生争吵,后面小刘干脆搬出去住了。面对牛阿姨的“控诉”,小刘一直低着头沉默不语。“你们就是嫌我老太太累赘,不然为什么搬走了,过年都是我一个在家过的。”牛阿姨说着不禁掉下眼泪。

郭浩赶紧递了张纸巾,轻声安抚她别太激动。他意识到母子间不会有深仇大恨,矛盾皆因琐事积怨而起,必须引导他们把话说开、把误会解开,于是转而询问小刘,希望他能当面解释一下。哪知小刘此时仍不说话,甚至还将头扭到了一边。

看到儿子这样,牛阿姨心里积攒的怨气再也绷不住了。“我那时候生病住院,你都不来看我,你还是我儿子吗?”牛阿姨越说越激动,一边哭着一边拍桌子站起来,指着儿子大声说道:“我真是白养你了!”

此时,法庭里的氛围降到了冰点。面对突然激化的情绪,郭浩立刻采取“背靠背”调解,让书记员搀扶牛阿姨到法庭外休息,自己则留在法庭“攻克”小刘。“还不愿意说话?你看看把你母亲气的。”郭浩走到小刘身边给他端了杯水。眼见母亲走出法庭,小刘这才开口:“法官,我不想让我妈生气,其实我也有苦衷……”

背对背调解,拨云见日

郭浩从小刘口中得知,小刘和妻子经营餐饮生意赔了钱,为了筹措资金才给房子办理过户和抵押,加上还要抚养小孩,经济压力很大。

“老太太看上的的助听器要三四万,我那时候还在外面欠着钱,是真负担不起,本打算给她买一个四五千的,可我妈就觉得我是有钱不愿意给她花。”小刘苦涩地说。出于一个男人的“倔强”,又因为不想母亲担心,小刘并没有把自己的困难告诉母亲。

“那再怎么说,老太太生病住院你也应该去看看,她就你这一个儿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得后悔一辈子!”郭浩略带责备说道。

“唉,这件事确实是我不对,我也是今天才知道我妈住院的事,要是早知道我肯定会去的。”原来,牛阿姨因为赌气已经小半年不理小刘了,住院的事也没有告诉他,这段时间小刘只是从其他亲戚那里打探母亲的消息,母子间的隔阂也才越来越深。

厘清双方矛盾的原委,也就找到了突破口。郭浩赶紧到另一边做起了牛阿姨的工作,一方面从情感角度引导她理解儿子的难处,同时也考虑自己所需的亲情陪伴;另一方面从法律和证据层面分析,提示其可能存在败诉的风险。“其实我也不是非要他们还回房子,我就是怕他们对我不好。”眼见牛阿姨的态度有了明显松动,郭浩趁热打铁把小刘叫了过来,希望双方能当面把误会解开,调解到这儿终于有了眉目。

“这一巴掌真该打!”

法庭外,母子再次面对面。“我错了。”小刘终于开口,但仅说了一句便又低头不语。“你好好和你妈说,你错在哪了?把刚才和我说的话都告诉你妈。”郭浩心里着急,恨不得替他把话说出来。“你真不该这么长时间不联系你妈,但其实心里也担心她,也愿意给她花钱,对不对?”

郭浩生怕错过和解的最佳时机,化身两人的“嘴替”,一边帮着牛阿姨“斥责”小刘,一边替小刘说出不愿吐露的心里话。在郭浩的引导下,小刘终于不再沉默:“妈,我不是不想管你,我是怕你生气才不敢见你,没能挣钱给你买东西,是儿子不孝。”

听着儿子哽咽的话,牛阿姨的情绪也激动起来,想起自己所受的委屈,一巴掌狠狠打在了儿子身上。“混小子,你知道我这段时间是怎么过得嘛。”随着巴掌落下,泪水也从眼眶流下。这一巴掌,是母亲积压已久情绪的释放,同时也代表着对儿子的原谅。“妈,我知道错了。”小刘挨完母亲的一巴掌,自己也哭了。

“这一巴掌真该打!以后的日子可要好好对你妈。”郭浩拍着小刘的肩膀说道。小刘抹着眼泪点了点头。此时,牛阿姨的气也已经消的差不多了。为了彻底解决牛阿姨的后顾之忧,郭浩主持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约定:牛阿姨对房子享有永久居住权,小刘两口子每月支付牛阿姨生活费。小刘当庭还给牛阿姨转了五千块钱,并表示之后要给母亲买新的助听器。牛阿姨则主动提出了撤诉,还悄悄对郭浩说:“法官,其实我不缺钱,儿子儿媳有这份心就够了。”

看着一家人和好,郭浩的心总算踏实下来。这次的调解不仅妥善化解了一起房产纠纷,还一揽子解决了牛阿姨的居住、赡养问题,老人今后的生活有了着落,更重要的是能让这对母子重归于好,亲情得以回归,这远比作出一份判决实在得多。

供稿:北京石景山法院

口述:郭浩

文字整理:赵丹阳

编辑:赵丹阳 刘宇航

审核:张磊

来源:手残党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