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销量再攀新高,难掩汽修需求疲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9 17:02 1

摘要: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其中汽车3.59亿辆;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0.27%,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553.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69.23%。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88万辆。其中,新注册登记新能

上半年,汽车销量和保有量节节攀升,汽修行业却没能享受到由此带来的红利。

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其中汽车3.59亿辆;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0.27%,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553.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69.23%。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88万辆。其中,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62.2万辆,同比增长27.86%,创历史同期新高。

近日,汽修行业发布的数据报告则印证了汽修需求持续萎缩的不争事实:上半年,后市场累计产值同比下滑5%,进厂台次下滑4%,市场需求收缩幅度显著,且汽车维修行业景气指数仅有两个月高于去年同期,5月和6月大幅低于50%荣枯线。

01

上半年行业景气指数差强人意

近日,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联合大连海事大学综合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汽车维修行业景气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维修行业景气指数分别为46.7%、26.1%、73.8%、65.6%、35.7%、43.9%,1月、3月、5月和6月均不如去年同期。据了解,景气指数基于订单、效率、效益、投入、预期5个维度构成,以50%为荣枯分水线。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指出,今年一季度,汽车维修行业景气指数具有较大波动,受春节假期因素影响,1月环比下降11.9个百分点,2月出现大幅下降,到3月才逐步恢复;同时汽修行业景气指数同2024年同期相比周期性相似,但波动性较小,1月和3月汽修行业景气指数分别同比下降了13.3、9.5个百分点,2月同比提升了9.6个百分点。

《景气指数报告》表明,上半年汽车维修业务量主要集中于3~4月,进入5、6月后汽车维修行业景气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今年二季度,汽修行业景气指数相较去年同期差异明显,呈现出“高开低走再弱复苏”的态势:4月景气指数65.6%,同比激增27.8个百分点,但5月又骤降至35.7%(单月环比暴跌29.9%),6月小幅回升至43.9%。这与行业常年规律基本吻合,即春节后需求集中释放,3~4月升至上半年高位,但今年受“清明”、“五一”小长假出行减少、新车交付周期及燃油车消费周期性下滑影响,5~6月的传统淡季效应格外显著。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指数逆势高企,经数据溯源发现,这是由于途虎、天猫、京东三大电商平台举办了“418养车节”促销活动显著拉升了当期指数,与传统维修企业历年走势规律形成分化。

02

“新能源转型+消费行为变革”双重冲击

在新能源汽车细分领域,二季度汽车维修行业景气指数显示,4~6月新能源汽修行业景气指数分别为59.1%、43.9%、51.0%,从整体上看新能源汽修行业景气指数变化趋势及复苏节奏与整体景气指数基本一致,波动性则相对较小;其中4月新能源汽修行业景气指数低于整体6.5个百分点,5月、6月分别高于整体8.2、7.1个百分点,印证了新能源后市场抗风险能力逐渐在提升,但行业面临的深层挑战不容忽视。

首先,市场需求在收缩。调查显示,武汉等多地门店反馈进场台次普遍下滑,“油转电”趋势导致车辆保养周期延长,如电车年均保养频次较油车减少40%,叠加经济环境影响车主出行、消费意愿。

其次,竞争进一步分化。头部企业依托刚需业务(一类企业景气指数波动仅24.6个百分点)维持稳定,但中小商户承压明显,4S店退网潮加剧行业洗牌和消费信心不足。

第三,营销转型迫在眉睫。维保商户日常营销多采用直播团购等预消费模式,分流了即时需求,门店传统营销拉动效果减弱,凸显消费行为结构性变化。

汽车维修行业景气指数的共建单位囊括了三大电商平台及全国连锁,二季度数据还揭示了当前行业面临的两大矛盾:一是电商大促短期扭曲区域波动(如4月异常峰值),但长期看行业淡旺季差距扩大;二是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虽带来新增长点,但整体维保需求总量收窄,二季度指数同比降幅扩大至6.8%,与门店“进场量下滑”的直观感受一致。

汽车维修行业资深人士表示,行业正经历“新能源转型+消费行为变革”的双重冲击,季节性波动被结构性因素放大。电商平台短期扰动不改淡季规律,而保养周期延长、竞争加剧将成为长期压力测试,未来需依托精细化运营与差异化服务破局。

各类汽车维修企业景气指数结果表明,4~6月,一、二、三类企业汽车维修行业景气指数总体趋势保持一致,均在5月大幅下降,6月出现一定复苏。其中,一类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64.7%、41.4%、40.1%,波动性相对较小,表明市场变化因素对汽车大修和总成修理需求影响较小。

03

新能源车进厂台次增长明显

无独有偶,另一项数据也昭示了汽车维保行业景气度不高。F6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汽车后市场累计产值同比下滑5%,进厂台次下滑4%,市场需求收缩幅度显著。

综合1~6月的情况来看,从3月开始,门店进厂台次和产值连续4个月同比下滑。其中,燃油车进厂台次同比基本处于下降状态,降幅在4%~10%,显示出燃油车市场在逐渐萎缩,进厂维修保养等需求持续减少。

与此同时,1~6月,新能源车进厂台次同比均呈现增长态势,增长幅度在10%~57%,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对相关后市场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

上半年,不同城市级别维保需求呈现显著分化:二线及以上城市进厂台次同比下滑超5%,而三线及以下城市降幅逐步收窄,其中五线城市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同比降幅仅为1%。

二季度,美容、精品业务产值环比分别增长17%和2%,展现回暖迹象,但同比仍分别下滑11%和17%,承压明显;其余业务则面临同环比双降局面,其中轮胎、保养业务同比下滑3%~4%,维修、钣喷同比降幅均在5%以上。

2025年上半年,蓄电池、齿轮油、空调滤清器销量同比实现了1%~2%的小幅增长,而其他品类均面临销售下滑的困境。其中,机油、自动变速器油销量同比下滑均超5%,反映出车辆养护中常见油品需求的收缩。

2025年上半年,传统汽车产值及台次同比双双下滑7%,而新能源汽车逆势上扬,产值及台次均实现同比增长,展现出新能源车型在维保市场的强劲增长动能。插电式混动车上涨42%,增程式电动车上涨39%,纯电动车上涨18%,燃油车则下降了7%。

上半年,主要新能源汽车品牌进厂台次同比均正增长,其中坦克品牌以109%的同比增速大幅领先,吉利、极氪、理想三大品牌的进厂台次同比增速紧随其后,均超过50%。

根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截至7月8日,全国汽车维修注册且在册的门店数量为38.2万家,较4月9日的42.9万家,3个月的时间减少4.7万家,相当于日均522家门店倒闭。

04

多重原因导致行业承压

综合两份行业报告看,尽管汽车保有量保持高速增长,但汽修行业却持续承压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首先是新能源汽车维保频次锐减,而当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已接近50%。另外,电动汽车保养项目只要集中于三电检测,没有机油、变速器油更换需求,所以直接导致传统快修快保业务萎缩。

其次,当前车主行为正在发生变化,平均用车行驶里程下降,燃油车年均维保频次从3.2次降至2.8次;消费降级下,车主延长保养周期、自带配件成风,“以修代换”趋势明显;新车以旧换新政策加速老旧燃油车淘汰,直接降低了汽车维修市场的存量。

第三是行业利润受到挤压。机油、自动变速器油等传统品类销量同比下滑超5%,小保养利润率跌破10%;直播团购预消费模式分流了进店需求,门店获客成本还在攀升。

综上所述,2025年上半年行业景气指数所反映的维保需求总量收窄,是“油转电+消费降级+政策淘汰”叠加形成的结果,未来行业必须摆脱对燃油车高频维保的路径依赖。

专注于汽车后市场门店培训的心智商学社创始人博阳告诉记者,有数据显示,当前只有不到30%的门店盈利,其中5%加速增长,40%的门店持平,还有30%的门店亏损。全行业价格内卷之下,80%以上汽修厂的产值与利润双降,传统保养业务利润率已经跌破5%。上半年,中国汽车维修与保养行业陷入经营困难期,普遍生意不好,最大的问题是进店量少、客户转化难。

他表示,之所以行业出现如此大的震荡,首先是行业竞争态势,供大于求导致供需关系失衡,门店通过低价恶性竞争抢客户,让门店丢失了利润。其次,企业经营者能力提升滞后。比如,管理能力跟不上,导致员工流失;不擅客户关系管理,导致客户流失;不懂经营数据,控制不好成本,导致企业利润流失。原来开汽修厂主要靠关系户或等客户上门,只要有修车的手艺,就有生意,而现在,房租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服务需求和收费却不断下降,利润无法支撑成本。

最关键的是,很多企业缺少行之有效的引流手段和项目转化能力,导致要么客户不进门,要么客户来了转化难,留不住。根据博阳的走访调研,他总结采用短视频方式引流的门店,客户进店量和转化率都不错,同时企业盈利状况较好。由此可见,汽车维保行业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分化正愈加明显。

05

供给端的结构性变革同步上演

在新车市场经历结构性变革的同时,汽修市场供给端的结构性变革也在同步上演。既有汽车品牌退出的原因,也有经销商集团自身经营情况的考量,4S店体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洗牌。数据显示,2024年有超过4000家4S店退网,主机厂售后体系的松动,释放了约30%过保客户流向独立售后。显然,这些析出客户需要具备一定服务能力的社会维修企业来承接。

供给侧变革的另一个特点是连锁企业的扩张与渠道下沉。例如,7月3日,途虎养车宣布启动“十亿补贴、万店同行”计划,将向工场店投入十亿补贴加盟费、管理费和房租等方面支出,投入百亿流量为新店精准导流,并持续打造高标准的物流体系和供应链能力。同样在7月,天猫养车发布了“1+N区域生态模型”,其中1是4S店,拥有天然新车流量入口和保险公司资源,以及一整套的售后服务标准化解决方案;而N是天猫养车社区店以及天猫养车×LTNLAB门店,背后是品牌、流量、系统、供应链等基础设施。

另外,汽车后市场专项店也正在崛起,如钣喷、新能源专修、微修(如玻璃、凹陷修复)等细分业态呈现了增长,承接了厂家体系流失的客户。

另外,维保后市场合作模式也在创新。更多车企开放了原厂件授权,电商平台承接了主机厂对销售配件的需求。

上述行业人士指出,以上几方面变化都说明汽车维保供给端正在从“4S垄断”转向“专业化分工”,但值得注意的是,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能力将会是决定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

此外,数据显示五线城市需求相对稳定,显著优于一二线城市。但开拓下沉市场可能会面临以下问题,例如下沉市场客单价低。下沉市场偏好低价服务,比如途虎复购率有所上升但客单价并没有提升。下沉市场门店占比太高还容易造成企业盈利滞后,通常三四线单店盈亏平衡周期达14个月,短期较难盈利。最后,乡镇门店主要仍以换油保养为主,缺乏差异化竞争力。

在他看来,下沉市场是增量但非蓝海,但是需要如新能源汽车维保、微修等项目配套,实现差异化服务才能持续。

06

需求萎缩下的破局之道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汽车维保市场呈现出以下几点创新方向与成功业态。

首先,老车整备与深度维修。燃油车平均车龄超过7年,发动机大修、底盘胶套更换需求上升,一类企业大修业务景气指数波动较小。

其次,新能源三电专修需求快速增长。2025年可以被称为“过保业务元年”,特斯拉专修门店开始涌现,而途虎已经储备800名认证技师切入该领域。当前行业新能源车进厂台次占比达10%,同比上涨了2.6%。

第三,“微修”专项服务渐受欢迎。车身凹陷、玻璃修复、轮毂翻新等“小修小补”项目客单价在150~350元之间,抖音客户转化率达到60%,修车年产值可实现千万元规模。“微修”业务低投入、高毛利的优势比较突出。

第四,轮胎业务显现韧性。轮胎属于跨动力类型的车主刚需。数据显示,二季度轮胎销量环比回暖,同比降幅收窄至3%,马牌、兔师傅等企业正在加速布局。

在博阳看来,2025年也是“新能源车轮胎替换元年”,第一批新能源车进入换胎周期。特斯拉Model3、比亚迪汉等早期主力车型将集中换胎。为此,企业需要做好四大升级:技术方面,要准备大尺寸轮毂拆装设备、承重达标升降平台等;服务方面,要围绕“专业+安心”构建体系;产品方面,要建立符合新能源车需求的供货渠道;数字化方面,要开发小程序提供胎压监控、磨损分析等服务。

博阳表示,未来三年是新能源车轮胎的窗口期,汽修企业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抢占蓝海制高点。

具体到门店运营方面,上述行业专家认为,高效益门店大多具备以下特征。线上引流+线下专精。比如南京可酷(车库店)借电台引流,月产值达到40万元。无锡艺车邦(新能源改装)日发40条视频,线上引流占比达80%。

还有就是布局社区化服务。例如上海宝谛以“399保养+免费牛肉汤”打造温情标签,门店复购率超行业均值30%。

因此,想要破局,企业需要“技术深耕+流量重构”两手抓,从“等客修车”转向“需求创造”。行业已经进入剩者为王的时代。短期看,季节性波动被结构性因素放大,淡季压力仍将持续。

从长期看,行业将加速淘汰,企业存活依赖新能源技术储备、全域流量运营、细分领域专精化这三大要素。

文:陈萌 编辑:焦玥 版式:王琨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给小编加个鸡腿!

来源:中国汽车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