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黄石的75种方式6️⃣9️⃣】一处滴水涯:连点成线铺就黄石文旅新画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9 09:02 1

摘要:“嗟我五亩园,桑麦若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900多年前,北宋文豪苏轼在后垴山桃花尖喝下桃花茶后,留下了《后垴山桃花尖乞茶栽雪堂》的名篇。相传,当年苏轼被后山桃花茶和桃花尖下壮观的后山瀑布(今滴水涯瀑布)吸引,在瀑布旁的桃花寺流连两日才依依不舍离去。

“嗟我五亩园,桑麦若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900多年前,北宋文豪苏轼在后垴山桃花尖喝下桃花茶后,留下了《后垴山桃花尖乞茶栽雪堂》的名篇。相传,当年苏轼被后山桃花茶和桃花尖下壮观的后山瀑布(今滴水涯瀑布)吸引,在瀑布旁的桃花寺流连两日才依依不舍离去。

滴水涯旅游区

滴水涯旅游区是黄石地区唯一的动态自然景观、最大、最壮观的瀑布群,是“阳新八景”之一,以瀑布和漂流两大特色著称,更被誉为“黄石第一漂”。古装爱好者在此飞跃瀑布的影像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让这片隐匿于位于阳新县排市镇后山深处的秘境迅速走红,成为众多游客争相前往的打卡地。景区内峰峦起伏,茂林幽深,山水相映,风景秀丽,蕴含后山水库、滴水涯瀑布和阚家垅溪流漂流三大旅游资源,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古人见崖间清泉潺潺,连绵不绝,便赋予其“滴水涯”之名。围绕这处瀑布,还流传着一段传说。往昔,王塔堡长期饱受水源匮乏之苦,村民们祖祖辈辈只能下山挑水,或是到石缝中艰难接水。一位善良的老人,曾将自己从石缝中好不容易积攒的泉水赠予路过的仙姑。仙姑为报恩情,施展仙法,点化石缝,刹那间,石缝豁然开朗,涓涓细流化作奔涌的涌泉,这便是滴水涯瀑布的源头——“仙姑泉”的由来。

如今,泉水如注,汇入容量达五万立方米的后山水库,随后从悬崖倾泻而下,造就了独特的两叠瀑布奇观。滴水涯瀑布位于后山水库下游,分为两段:第一瀑至映月潭,一路声若奔雷,飞珠四溅,晴日常现彩虹;第二瀑如脱缰野马、翻江蛟龙,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着冲入山谷。每年的丰水期,两道水流犹如白色的素练,在空中肆意飞舞;瀑流汹涌地冲入印月潭,发出的轰鸣声恰似奔雷,震耳欲聋。

瀑布下游潭水外流,形成一条3.3公里长的溪流,这便是阚家垅溪流漂流的所在。溪流两岸植被葱郁,集雄、奇、险、秀于一体,且落差大,布满急弯、险滩、深潭,为漂流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感,让“黄石第一漂”的美誉实至名归。

交通的便利,让游客能够轻松抵达这处美景。从杭瑞高速排市出口出发,新修建的公路一路畅行至瀑布下方,短短1.5公里的车程,便可开启与滴水涯瀑布的浪漫邂逅。冬日枯水期,瀑布虽少了些磅礴气势,却多了几分婉约清瘦之美;待至春花烂漫时,水流奔涌而出,仿佛一道绚丽的彩虹铺展在天地间,与周边黄绿相间的草木相互辉映,宛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更令人欣喜的是,如今的滴水涯旅游区充分整合资源,将核心景观滴水涯瀑布与吉祥书院、阚家塘古民居有机串联,精心打造出一条高品质的精品旅游线路。沿着景区步道漫步约20分钟,便能抵达新晋网红打卡点——吉祥书院。这座书院采用传统的“四水归堂”建筑格局,内部巧妙融合了新中式茶文化与吉祥文化元素,为游客提供了一处既能品茶休憩、放松身心,又能感受文化韵味的雅致空间。在这里,游客可以静下心来,品味一杯香茗,在茶香袅袅中感受岁月的静好。

从吉祥书院出发,乘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大约15分钟,便来到了首批“中国传统村落”——阚家塘古村。阚家塘古民居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李氏家族的聚居之所。整个建筑坐北朝南,青砖黛瓦,古朴而典雅。规模宏大,拥有108间房屋和36个天井,巧妙地融合了徽派建筑的大气与精巧。据景区负责人透露,目前正积极推进古民居的修缮布展工作,未来还计划增设沉浸式演出项目,让游客在古村的石板路上漫步时,能够穿越时空,切身感受李家大院从古至今的沧桑变迁,深度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条精品线路不仅串联起自然奇观与人文胜迹,更激活了周边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据统计,景区开业至今游客量已突破50万人次,带动周边约30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从单一景点到全域联动,滴水涯旅游区已跻身阳新县9家3A级以上景区之列,成为黄石全域旅游战略的生动注脚,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讯员:黄旺宣)

来源:一点资讯武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