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技巧50条精华短句:速查速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6 19:06 1

摘要:姚赣南,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硕士论文答辩委员、新闻培训授课老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专著有《全媒体时代宣传干部新闻采编实务手册》《采编实用技巧88讲》《新闻采写70问》等。

【作者简介】:

姚赣南,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硕士论文答辩委员、新闻培训授课老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专著有《全媒体时代宣传干部新闻采编实务手册》《采编实用技巧88讲》《新闻采写70问》等。

【本文提要】:

本文作者聚焦新闻实务,总结出50条技巧短句,是多年经验的凝练,覆盖新闻采访、新闻写作、选题策划、深度报道、编辑工作、记者修养等方面,以精炼表述拆解行业实操关键,为新闻从业者及爱好者提供具实用性的知识参考。

新闻采访

1.采访是新闻写作根基,无采访则无素材,东拼西凑难出好稿。

2.新闻发布会采访,备好问题,大胆提问,争取独家信息。

3.个别采访“一对一”,准备提纲,深挖细究,建立信任感,获取 “心里话”。座谈会采访 “一对多”,控节奏、抓核心,精选发言精华。

4.现场随机采访要心中有数,设计好题目,诚恳快捷收集对方真实想法。

5.蹲点调研深入一线,通过挖掘剖析,产出深度影响力报道。

6.会议采访全程参与,策划选题,挖掘独家新闻,写好述评与花絮。

7.电话采访提前做 “功课”,核实信息,经对方确认再发表 。

新闻写作

8.写消息遵循 “倒金字塔” 结构,以 “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人” 五要素为骨架,突出主题,让重要信息 “置顶”。

9.善用现场描写、人物对话、强烈对比、细节刻画、背景穿插与点睛议论,避免干巴巴的 “总结体”,让文字有血有肉。

10.紧扣报道中心,关注征稿需求,拒绝 “炒冷饭”;以小见大、化繁为简,用短而精的文字传递温度,与编辑建立专业互信,可提高上稿率。

11.公文新闻要分清,时效写法各不同。公文讲阶段性,重概括条理;新闻重新鲜性,消息用倒金字塔,写稿时两者需明辨。

12.会议新闻忌套话,突出重点抓亮点。会议报道要去程式化,不面面俱到,提炼主旨,抓关键亮点,创新求实。

13.领导讲话变新闻,提炼重点出新意。把新鲜时效放前面,压缩改写留精华,解读点题,突出中心把讲话稿变成新闻佳稿。

选题策划

14.选题是新闻工作的灵魂。选题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挖掘亮点,筛选出有新闻价值的题目。

15.新闻策划需遵循真实性,策划要基于真实事件,杜绝虚构作假,以真实吸引受众,树立媒体公信力。

16.新闻策划要注重时效性,及时捕捉当下热点、新鲜事,快速反应,让新闻报道具有新鲜感和时效性。

17.新闻策划要抓住时机,把握关键节点,如季节、政策变化等,找准时机启动策划,可以事半功倍。

18.新闻策划应有系统性。从策划到实施,再到反馈,各环节紧密相连,持续发力,形成完整链条。

19.企业新闻策划要讲导向,遵循正确舆论导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搞欺骗炒作,注重社会效益。

20.企业新闻策划要讲情感,融入人情味、人文关怀,以情动人,引发受众情感共鸣,提升关注度。

21.企业新闻策划需讲成本,做好成本预算,用有限资金实现最大宣传效益,避免盲目投入。

深度报道

22.深度报道需扎根基层,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才能获取真实鲜活的素材,反映真实情况。

23.深度报道要分清主流支流,面对复杂现象,要善于分析,分清主次,不被表面问题迷惑。

24.深度报道应以事实为依据,用事实说话,以扎实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增强报道的可信度。

25.深度报道要关注政策落实,关注政策在基层的贯彻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26.深度报道需善于具体分析,避免以偏概全,避免一叶障目,应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

27.深度报道要推动思想解放,帮助干部群众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

28.深度报道应聚焦群众感受,关注群众的利益诉求,以群众视角反映问题。

29.深度报道要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深度报道的灵魂,只有深入调查,才能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

编辑工作

30.选稿注重“三性”:新鲜、亮点、动人,舍弃老生常谈,精选优质稿件。

31.改稿需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从篇章到标点,耐心修改,提升文稿质量。

32.标题追求“维纳斯原则”,巧用动词,有取有舍,突出主题,避免冗长。

33.图片说明要精当,画面信息补充准确,避免套话,增强图片说服力。

34.编者按需提纲挈领,读通原文抓亮点,言之有物,引导读者关注重点。

35.避免“标题党”陷阱:杜绝文不对题、故弄玄虚。

36.编辑工作要“敬惜文字”:从选稿到成稿,每一步都一丝不苟,确保质量。

37.版面是报刊的脸,需融合新闻学、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既要美观,又要突出新闻价值,提升阅读兴趣。

记者修养

38.学会提 “简洁、深刻、有挑战性” 的问题,是记者的核心能力。优秀记者的尖锐提问和有深度的提问,彰显 “涉深水者得蛟龙” 的洞察力。

39.新闻线索藏于会议、群众、网络等多元场景,需主动发现、鉴别时效,从偶然中捕捉必然,拒绝 “等靠要” 的被动思维。

40.新闻工作是 “前赴后继的探索”,需在实践中打磨本领,以青春与心血坚守真实,做时代的记录者与思想的传播者。

41.新闻工作者眼光应如鹰眼, 敏锐、深入、迅捷,在寻常中洞见不凡,让新闻事实无处遁形。

42.吃透精神是根基。记者要有洞察力,迅速将现象与上级精神、报道中心挂钩,符合则深挖,不符则否决。

43.树立读者意识,心中装着读者。新闻价值在于受众关注与共鸣,换位思考,写贴近人心的报道。

44.精准捕捉新闻“点”:亮点、痛点、难点、疑点、看点,于繁杂中快速“拎”出核心价值。

45.读书、看报、上网、看文件、知时事政策,是滋养专业眼光、避免枯竭的弹药库。

46.脚底板下出新闻,采访求真求深,扎下去,在基层交朋友、听真话、核事实,方能写出独家深度报道。

47.处处留心皆新闻,天涯有芳草,时时有新闻。做个“有心人”,任务外也能抓“鲜货”。

48.练就眼光靠实践:高屋建瓴的判断、见微知著的留意、争分夺秒的行动、勤于思考的答卷,在实践中获成就。

49.拥抱AI,与时俱进。AI写作已成利器,新闻工作者应持积极态度,深入研究其功能优劣,方能真正为我所用。

50.人机紧密协作,才能善用AI。AI工具是助手,记者的判断力与人文温度无可替代。

来源:华文融媒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