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埃隆·马斯克在 OpenAI 最新发布的 GPT-5 模型之后做出强烈反应,称其对 xAI 在人工智能竞赛中的地位构成挑战。
埃隆·马斯克在 OpenAI 最新发布的 GPT-5 模型之后做出强烈反应,称其对 xAI 在人工智能竞赛中的地位构成挑战。
马斯克在一系列推文中声称,Grok 4 Heavy 依然是目前“最强大的 AI 模型”,并透露 Grok 5 有望在年底前发布,以“让竞争对手吃不消”。
他还向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发出警告,称这个 ChatGPT 的制造商“将会活吞微软”。
微软 CEO 纳德拉对此作出回应,表现出一贯的沉稳风格。
他在一则委婉但不失锋芒的回应中表示:“人们已经为此努力了 50 年,这正是其中的乐趣!每天你都会学到新东西,会创新、合作,也会竞争。”
他还表示,他很高兴 Grok 4 能够登陆 Azure 平台,并期待 Grok 5 的推出。
一方面承认竞争,另一方面避免了火药味升级。
马斯克还宣布,xAI 的 Grok 模型将上线全新功能“Imagine”,支持图像与视频生成,并对所有用户完全免费开放。此举让 Grok 明显区别于 OpenAI、谷歌等竞争对手 —— 它们的图像生成工具或许免费,但视频生成平台(如 Sora、Veo 3)通常都需要付费。
马斯克显然希望通过降低门槛来扩大用户基础。
与此同时,OpenAI 推出的 GPT-5 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能力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马斯克之所以说 “OpenAI is going to eat Microsoft alive”(OpenAI 将活吞微软),背后有以下几个深层原因和含义,结合他的立场、历史恩怨和产业逻辑,可以解读如下:
表层含义(借 GPT-5 发布“敲打”微软):
马斯克这句话是在 OpenAI 发布 GPT-5 后发的,直接指向微软。
(1)GPT-5 实力强劲:GPT-5 在代码、数学、写作、医疗、视觉等方面有重大提升,明显领先。
(2)OpenAI 对用户更“亲近”:即使微软整合了 GPT-5,真正的模型和战略控制权还是在 OpenAI 手上。
(3)微软依赖过重:马斯克讽刺的是——微软不是掌握主动权的一方,而是“上了船”的“被绑定者”。
深层讽刺(OpenAI 不再是“合作伙伴”,而是“潜在吞噬者”):
(1)控制权之争
微软虽然向 OpenAI 投资了超百亿美元、是最大商业合作方,但并不持股
OpenAI 是一家结构复杂的“有限利润公司”,微软无法左右其核心决策。
(2)品牌掩盖问题
普通用户在使用 GPT-5 / Copilot 时,感知的是 “OpenAI”,不是 “微软”。
马斯克认为,微软只是渠道,OpenAI 才是“灵魂”,微软长期可能被架空、边缘化。
(3)生态主导权:
OpenAI 已推出独立产品线(ChatGPT、Team、API、OSS 等),构建自身闭环。
未来 OpenAI 若发展得更强,甚至可以绕过微软、自己当“平台”,这才是“吞噬”。
马斯克个人情绪背景:
(1)他是 OpenAI 的联合创始人,后因理念冲突与 Sam Altman 闹翻,后者与微软结盟。
(2)他曾多次批评 OpenAI 背叛了“非营利初心”,变成“微软附庸”。
(4)此时发言,是借 GPT-5 发布挑衅微软 + 顺便宣传自家 Grok。
总结这句话的含义是:虽然你微软投了大钱,但控制不了 OpenAI,最终你只是“打工的”,OpenAI 才是真正吃肉的人。你养了一头狼,终将反噬你自己。
来源:大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