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自主研发的JCXH-211成为全球首款进入临床试验的编码IL-12的自复制mRNA疫苗,在多种实体瘤如黑色素瘤、乳腺癌、头颈癌、鼻咽癌及肉瘤中展现出显著抗肿瘤活性。该疫苗通过脂质纳米颗粒包裹,可在肿瘤组织中特异性延长IL-12表达,激活免疫反应并减少全身毒
转自:生物谷
1. 国研mRNA疫苗让“冷”肿瘤变“热”,多癌种显效,晚期患者病灶大缩43%
我国自主研发的JCXH-211成为全球首款进入临床试验的编码IL-12的自复制mRNA疫苗,在多种实体瘤如黑色素瘤、乳腺癌、头颈癌、鼻咽癌及肉瘤中展现出显著抗肿瘤活性。该疫苗通过脂质纳米颗粒包裹,可在肿瘤组织中特异性延长IL-12表达,激活免疫反应并减少全身毒性,成功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在1a期临床试验中,针对10例晚期癌症患者的研究显示,病灶最大缩小率可达43%,且非注射部位病变也出现缩小现象。此外,治疗后T细胞和NK细胞浸润显著增加,最高达138倍,表明其在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患者中具有明确的抗肿瘤效果。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我国在mRNA疫苗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也为全球实体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2. 外泌体诊断产品,真热门,卖了1个亿
MDxHealth以1500万美元收购Bio-Techne的外泌体诊断业务,旨在加速营收增长,巩固其在前列腺癌诊断领域的领导地位。交易包括前列腺检测试剂、CLIA认证实验室及知识产权库。此次收购将带来产品升级、交叉销售机会和数据资产,预计自2026年起年度创收超2000万美元。
3. 干细胞产业 “ 0 到 1”后:破局与远航
1月2日,铂生卓越的干细胞疗法艾米迈托赛注射液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干细胞疗法。不久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院士团队开出国内首张干细胞药品处方艾米迈托赛注射液。
这不仅标志着我国首款干细胞药物正式开启商业化临床应用,更意味着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产业的突破性跨越。
根据 clinicaltrials.gov 数据,截至目前,全球注册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已超万个,我国的相关项目也已超过千项。全球干细胞治疗的市场预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领域的爆发潜力。
根据调研机构 Precedence Research 的分析报告,2023年全球干细胞市场规模为150亿美元,预计到 2034 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约 488.3 亿美元
作为“万能细胞”,干细胞技术在21世纪以来的生物医药领域都属于超热门的赛道之一,正处于从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的关键期,需跨越技术、政策、商业化多重壁垒,真正实现“从0到1”的突破。
4. 生命科学上市企业,获1261万政府补助
皖仪科技近日获得1261.30万元政府补助。2024年公司业绩承压,实现营收7.4亿元,净利润下降。公司持续高比例研发投入,影响利润。
5. 近一个月多家药企完成超亿元融资,加速新药研发等
多家药企完成超亿元融资,普瑞盛医药、赜灵生物、阿泰克生物、达尔文生物和普诺康生物分别获数千万元至数亿元不等融资,用于新药研发等项目,投资机构包括泰鲲基金、启明创投等。
6. 芝诺科技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引领天然微生物色素与药食同源功能成分新未来
近日,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新锐力量——芝诺科技,成功完成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在此之前,芝诺科技已经完成了来自中信资本和嘉程资本等知名投资方的历史投资。本轮融资由青创投领投,拙朴投资跟投。此次融资将为芝诺科技注入强大动力,助力公司在生产能力提升、管线拓展、团队扩张以及商业化落地等方面实现跨越性发展。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