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项来自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相关团队最新、最全面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不太好的趋势: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学生的体重持续增加,但肌肉力量,尤其是近十年来,却在显著下降。研究结果发表在《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期刊上。
一项来自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相关团队最新、最全面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不太好的趋势: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学生的体重持续增加,但肌肉力量,尤其是近十年来,却在显著下降。研究结果发表在《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期刊上。
这项研究汇集了来自五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的133万名7至22岁的学生数据,涵盖了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和2019年。研究人员通过两种关键指标来衡量肌肉力量:握力(代表上肢力量)和立定跳远(代表下肢爆发力),这两种测试被广泛认为是评估青少年肌肉力量的可靠方法。
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在最初的调查波段(2000-2010年)中,学生的握力有所增加,但从2010年到2019年,无论是握力还是立定跳远,都出现了显著下降。
• 以年轻男性为例,平均握力从2010年的43.9公斤下降到2019年的42.5公斤;年轻女性的握力也从26.6公斤下降到26.0公斤。
• 立定跳远成绩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男性从2010年的234.3厘米降至2019年的219.4厘米,女性则从172.8厘米降至162.5厘米。
这种肌肉力量的下降在年龄较大的学生(18-22岁)中最为显著,而这个年龄段通常被认为是肌肉力量发展的巅峰时期。同时,在肌肉力量较低的学生群体中,这种下降趋势也更加明显,这无疑加剧了健康不平等的风险。
与肌肉力量的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学生的平均体重在过去二十年间持续显著增加。从2000年到2019年,男性学生的平均体重从45.7公斤增加到52.4公斤,女性学生则从41.4公斤增加到45.8公斤。
这种体重增加,力量缩水的现象,揭示了体重增长与肌肉力量发展之间的严重失衡。研究发现,虽然体重最初与握力呈正相关(体重越重,握力越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正相关关系逐渐减弱。更糟糕的是,体重与立定跳远(下肢爆发力)之间的关系,从不显著变成了负相关,这意味着体重越大,立定跳远成绩反而可能越差。这种体重增加不是因为肌肉增多,而是可能因为脂肪增加的信号。
这项研究还发现,肌肉力量的下降并非全国平均,而是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中国北方、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学生,肌肉力量下降最为突出。巧合的是,这些地区也正是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的区域。例如,东北地区男女性学生的体重累计增长最高,分别达到9.2公斤和5.3公斤。
肌肉力量不仅仅是运动能力,它更是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以及终身健康的关键组成部分。早期肌肉力量不足,可能导致成年后出现一种少肌性肥胖的表型,即尽管体重超标,但肌肉功能和力量却不足。一旦错过了青少年时期肌肉力量发展的关键期,成年后再想弥补,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这项全国性的研究敲响了警钟:中国学生的肌肉力量正在悄然流失,而这与日益增长的体重形成鲜明的反差,现在是时候锻炼起来了。
参考文献:Imbalance between muscle strength development and weight gain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in China: serial cross-sectional evidence from 1.33 million students from five successive national surveys between 2000 and 2019
来源:猿先生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