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下一片寂静,原来这位获得过奥斯卡和格莱美的巨星,也会自我怀疑。
作者:青衣
2014年,Lady Gaga在耶鲁大学演讲时,突然哽咽:
"我每天醒来,依然会觉得自己不够好。"
台下一片寂静,原来这位获得过奥斯卡和格莱美的巨星,也会自我怀疑。
这让我想起一个扎心的事实:
那些看起来最自信的人,往往经历过最深的自我否定。
你是否曾在重要场合,紧张到手心冒汗?
是否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尝试?
是否总觉得自己不够好,配不上更好的机会?
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可以培养的能力。
缺乏自信的人,常常低估自己的价值;
而自信的人,即使跌倒,也能笑着站起来。
自信不是天赋,而是可以习得的能力。
就像学游泳一样,需要正确的方法,和足够的练习。
巴黎蒙马特墓园里,杜拉斯生前,最爱在巴黎蒙马特的咖啡馆里久坐。
服务生回忆说,这位文学巨匠,总是一个人对着笔记本喃喃自语。
时而微笑,时而落泪。
她在《写作》中坦白:"我写自己,是为了确认自己确实存在过。"
这种自我见证的仪式,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元认知"。
那就是,成为自己的旁观者与记录者。
纽约大学研究发现:
每周花90分钟记录自身生活细节的人,三个月后自我认同感显著提升。
很多人不自信,不是因为能力不足。
而是因为内心有个严厉的“批判者”,不断否定自己:
“我太胖了,没人会喜欢我。”
“我肯定做不好,还是别试了。”
“别人都比我强,我算什么?”
真正的自信,不是“我很完美”,而是“即使不完美,我依然值得被爱、被尊重”。
心理学家布琳·布朗说过:"完美主义是自信最大的敌人。"
每天写下3件自己做得不错的事,哪怕很小。
当负面想法出现时,问自己:“如果我的朋友这样否定自己,我会怎么安慰他?”
然后,用同样的温柔对待自己。
伦敦东区的一家小咖啡馆里,退休教师威廉姆斯夫人,保持着六十年的习惯:
每天在本子上记录三件小事。
1940年德军空袭时,她在防空洞里写下:
1.帮小玛丽的洋娃娃缝好了裙子 。
2.分了一半面包给怀特先生。
3.记住了新的防空警报信号
这个看似简单的习惯,实则蕴含着惊人的心理机制。
我们的大脑天生对负面信息更敏感,这是我们人类的生存本能。
神经科学研究证实,大脑有个"负向偏好",更容易记住负面经历。
主动收集生活中微小的光亮,可以对抗负面信息。
这种练习不需要宏大成就。
记录下"今天比昨天早起了十分钟",或者"主动问候了邻居"。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会在潜意识里,累积成"我可以"的坚定信念。
设定一个“微小挑战”,比如每天主动赞美一个人,或尝试一件从未做过的事。
记录每一次突破,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比想象中更优秀。
十九世纪末的巴黎美术学院,一个瘦弱的西班牙青年,连续两年被拒之门外。
评委在他的素描上批注:"根本不懂解剖学。"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毕加索。
当年的他,把落选通知钉在墙上,开始用完全背离学院派的方式作画。
多年后他说:"我用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却用一生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
毕加索的人生逆转,发生在他的一个决定。
既然我的画不符合那些人的标准,那么就让标准来符合我的画。
一个看似叛逆的态度,反而获得了世人的认可。
心理学上有个悖论:
当人们停止追求"被所有人喜欢"时,反而会获得更纯粹的自信。
许多人把自信建立在:别人的赞美;外表的吸引力;事业的成功。
但问题是,这些都可能随时消失。
真正的自信,是即使无人喝彩,依然相信自己有价值。
美国知名主持人奥普拉有句名言:"当你停止活在他人的期待里,真正的自信才开始生长。"
不妨从做做如下几件事:
每天花5分钟冥想,专注于呼吸,感受内心的平静。
给自己写几句积极的评语,比如“诚实”“勇敢”“善良”。
并且在心里笃定地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而非用他人的眼光来衡量自己。
▽
真正的自信不是没有阴影,而是认识到阴影也是光的一部分。
你不需要变得完美,只需要成为完整的自己。
自信不是要变成另一个人,而是接纳本真的自身。
最后送你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树木从不怀疑自己该不该生长,它只是向着光,年复一年地画着年轮。"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像树一样活着,不必完美,只需真实。
如果你愿意,可以分享一个"今天的小成就",哪怕只是"按时起床"。
每一份勇敢都值得被看见。
记住:每一个自信的人,都曾和你一样忐忑不安。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每条留言我都会认真看。
如果觉得有用,欢迎收藏转发,帮到更多人~
来源: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