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距离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因创造世界首批基因编辑婴儿而震惊全球已经过去七年,如今这一备受争议的技术正在美国重新获得关注。硅谷风险投资家、未来主义者和生育权倡导者正在推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的商业化发展,他们认为这项技术能够预防遗传疾病并提升人类能力。然而,这种重新兴
距离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因创造世界首批基因编辑婴儿而震惊全球已经过去七年,如今这一备受争议的技术正在美国重新获得关注。硅谷风险投资家、未来主义者和生育权倡导者正在推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的商业化发展,他们认为这项技术能够预防遗传疾病并提升人类能力。然而,这种重新兴起的热情也引发了科学界和伦理学家的强烈担忧,他们警告这可能开启一个"高科技、市场驱动的优生学"新时代。
美国首家公开宣布计划进行人类胚胎基因编辑以创造基因编辑婴儿的公司"曼哈顿计划"刚刚公布了其发展规划。该公司创始人凯西·蒂表示:"我们希望成为在阳光下进行这项工作的公司,保持透明度和良好意图。"这家公司计划采用严格的生物伦理监督,探索各种基因编辑技术,最终目标是预防严重的遗传疾病。
基因编辑的进步使人们对修改人类胚胎中的DNA重新产生了兴趣。
VICTOR HABBICK VISIONS/科学图片库/盖蒂图片社
蒂强调,公司将专注于疾病预防,不会超越这一界限。她提到囊性纤维化和地中海贫血等疾病时说:"有很多疾病目前无法治愈,在未来几十年内也不会有治愈方法。我们有责任与患有这些可怕疾病的患者讨论,看他们是否希望有选择不将这些疾病传给后代。"
投资热潮背后的技术进步
推动这一趋势的不仅是商业利益,更是技术的显著进步。与贺建奎使用的CRISPR技术相比,新的基因编辑方法如"碱基编辑"被认为更加安全和精确。旧金山风险投资公司SciFounders的联合创始人卢卡斯·哈灵顿表示:"过去十年中,这些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绝对在评估是否有必要孵化并帮助建立一家我
们认为能够安全负责地进行这项工作的公司。"
然而,这种技术乐观主义遭到了科学界的谨慎回应。哥伦比亚大学发育细胞生物学教授迪特里希·埃格利通过实验提出了对CRISPR胚胎编辑安全性的质疑。他指出:"通过这项活动将激发的讨论是积极的,显然存在这种需求。"但他同时强调,任何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都必须首先确保其安全性,并且至少在初期应专注于疾病预防。
一些公司的雄心已经超越了疾病预防。加州初创公司Bootstrap Bio的首席执行官蔡斯·德内克在播客中表示:"我们不认为仅仅说'我们只是让你不生病'就足够了。我们希望让人们的生活真正变得更好。"这种观点代表了基因编辑应用范围扩展的趋势,从治疗性应用转向增强性应用。
伦理争议与监管挑战
这种商业化推动引发了激烈的伦理争议。批评者认为,当前的基因编辑婴儿运动是优生学的现代版本。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的生物伦理学家弗朗索瓦丝·贝利斯警告:"这是优生学项目的延续,这个项目在文明史上的不同时期都曾流行过。这只是这一理念的现代化身。"
斯坦福大学生物伦理学家汉克·格里利对硅谷"快速行动,打破陈规"的哲学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表示担忧:"当你谈论生殖时,你打破的是婴儿。所以我认为这使其更加危险和险恶。"
监管环境的变化也为这一争议增加了复杂性。目前美国法规禁止编辑可能发育成婴儿的胚胎基因,但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考虑到特朗普政府的去监管立场和对体外受精等生殖技术的支持,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哈佛法学院健康法律政策、生物技术和生物伦理学中心主任格伦·科恩指出:"所有这些都开启了一个时刻,一些原本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可能成为可能。"
国际层面上,再生医学联盟、国际细胞与基因治疗学会以及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最近呼吁对可遗传基因编辑实施十年禁令。该联盟首席执行官蒂姆·亨特表示:"如果你犯了错误,这个错误会传递给所有未来的世代。这是一个相当大的伦理赌注。"
尽管面临诸多争议,一些科学家仍然支持谨慎探索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基础研究。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保拉·阿马托教授表示:"如果技术兄弟们感兴趣,这在该领域将是受欢迎的。"她指出,由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通常不支持胚胎研究,私人资助可能有助于推进这一被认为资金不足的研究领域。
当前的争议反映了科学进步与伦理考量之间的根本张力。虽然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遗传疾病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其应用于人类胚胎的风险和后果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随着更多私人公司进入这一领域,如何在推动科学进步的同时确保伦理底线,将成为全球科学界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大挑战。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