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动不动就哭”的孩子,长大后3大优势别人比不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2 17:51 2

摘要:孩子爱哭不是弱点,反而是他心理弹性好,有可能成为情感最丰富、最具洞察力的人。

孩子爱哭不是弱点,反而是他心理弹性好,有可能成为情感最丰富、最具洞察力的人。

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妈妈。

你家孩子爱哭吗?

大宝今年14岁,1米78,是个大小伙子了,但是即便是现在,遇到不如意的事,尤其是我们不允许、他又非常想做,比如说玩游戏,他就会在一旁掉眼泪。

大人看见会说,这么大人了,还哭什么哭?

豆芽妈妈发现,无论是大孩子、小孩子,乃至我们自己,哭都是不被允许的,被认为是一件蛮羞耻的事情,显得自己软弱、无能无力。

其实,孩子动不动就哭并不是件坏事,反而科学研究的结果出乎我们意料,一起来看看。

平时听到小孩子哭闹,我们是不是有种百爪挠心的感觉?

为什么孩子的哭声会让人极度难受,甚至会引发焦虑、烦躁或者心痛

其实,这不关乎个人品性或修养的问题,而是我们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遗留下的本能反应。

首先,从生物学角度来看:

l 对于婴儿而言:弱小是现实,生存是本能。人类的婴孩不似自然界的其他动物,生下来

就可以跑或走,可以自己照顾自己。

人类是早产动物,婴儿是弱小的,无法独立生存,必须要靠成人照顾。

哭声是婴儿传递其饥饿、疼痛、恐惧等需求的核心信号;

在基因选择压力面前,那些对婴儿哭声无动于衷的原始人群,其后代的存活率更低,进而筛选出对哭声高敏感的父母;

因此,现代人普遍继承了“听到哭声即警觉“的基因倾向。

l 对于成人而言:婴儿的哭声会极大激活成人脑中的杏仁核,这个用来“打或者逃“的组织,引发身体不适。

听到孩子哭声,不仅杏仁核会被激活,人身体内的压力激素也会分泌,心跳血压升高,有“必须行动“的生理冲动。

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婴儿的哭声召唤着照顾者,等于孩子在给监护者发出“信号“,使得两者间的依恋系统被双向激活。

依恋理论指出,成人照顾婴儿受依恋系统驱使,婴儿的哭声会触发成人自动进入“照顾模式”,直至孩子需求得到满足不哭,成人也会停止焦虑。

另外,有研究指出,婴儿的哭声会激动成人脑区中“被孤立感“,进而产发诸如社会学疼痛的感觉。

再次,从文化和社会因素强化来看:

社会规范内化想法和行为,人们会普遍认为那些“及时回应婴儿需求“是合格的父母,哭声会引发成人对”失职“的恐惧;

另外受催产素水平以及社会化抚养角色的影响,女性尤其是妈妈通常会对孩子的哭声反应更强。

原来,孩子的哭声是人类漫长岁月中,物竞天择所进化出的一种本领,就是通过给人“带去压力”,使得照顾者”不得不产生行动“啊。

了解到上面的一些原理,你还会认为孩子不哭就是件好事吗?

在人们的认知中,普遍将眼泪等同于软弱,经常爱哭、掉眼泪的孩子,被大人嘲讽、羞羞,认为是“小哭包“;

甚至还教诲男孩子“男儿有泪不轻弹“,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憋着、忍回去。

一些青春疼痛文学,也会写下诸如“仰望天空45度角,不让眼泪掉下来”;或者是“想哭的时候倒立,这样眼泪就流了回去”。

其实,憋着不哭的孩子,长期压抑情绪,反而对自身的身心发育不好。

一方面,憋着不哭的孩子,情绪表达存在障碍。

如果小时候没有习得,不知道情绪标签分别是什么,而父母又经常隐藏情绪,孩子就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导致“情感麻木”或者“述情障碍”。

未被表达的情绪,不易察觉看到,孩子心理上会因为无法释放压力而无助,可以引发焦虑和抑郁;在身体上也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如肚子疼、头疼等。

心理学家荣格说:你没有觉察到的事情,最终变成你的命运。

一方面,憋着不哭的孩子,习惯性的压抑情绪,用沉默、回避或者极端的方式回应,长期身心也会受到影响——

人际关系困难,沟通存在障碍,无法共情理解他人的情感;

对自我认知也低,长期处于低自尊的水平下;

等到了青春期或者成人阶段,很容易爆发,出现叛逆、社会退缩或成瘾行为。

当爱哭、掉眼泪不再是贬义词,而是作为一种中性的行为时,拥有这种特质的人,长大后反而有很多优势是别人比不了的。

最近浪姐中,引发争议的陈德容,遭受网友不服:为什么她能力平平,公主病、还玻璃心,却能轻轻松松进到四公,有人预测她可能会一直躺赢到总决赛成团夜。

众所周知,二公、三公她都落了个没人选的境地;之前在镜头前被后台备采时,也是哭得梨花带雨,抱怨“太难了”。

虽然她可吐槽的点一堆,但是不可否认,以琼瑶戏哭戏出名的她们,确实无意获得了很多红利。

因为她的“掉眼泪”被看见,节目组知道她的想法和需求,便会按照她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符合她的东西。

在职场上,人们常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其实这些人就是因为主动表达需求,而轻易获取资源和关注。

纵观我们身边,那些动不动就哭的孩子,尽管很废妈,却也在成长中拥有很多优势。

第一,更强的共情能力

爱哭的孩子,都是高敏感的娃,她们通常对自身和他人的情绪更敏感,也会更快觉察出环境中充溢的情绪,这种孩子往往更细腻、敏感,情绪粒度高。

邻居家的娃然然,就是一个特别爱哭的孩子,连同伴对她说一句“你今天的发型真丑”,她都会因为不开心而掉下“金豆豆”。

相比较神经大条的其他孩子,她往往更沉静细腻,与人为善,在小伙伴中的人缘还是比较好的。

因为能很快觉察和捕捉情绪,因此这类孩子在未来同理心也会非常强,有共情优势,社交能力水平高,高情商会助其会走的更远。

第二,创造力更强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的深沉;

著名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说:“我的音乐是流淌的眼泪。

发现没,文学、音乐、美术这些艺术领域中,更具丰富情感的人。

研究表明,爱哭的孩子具备高情绪敏感性,未来可能更具创造力

高敏感儿童在想象力、共情力和艺术表现上会更突出;这是因为,爱哭的孩子会细节更敏锐,能注意到人们忽略的事物。

有句话说,哭泣是艺术家“情绪代谢”的方式。

多愁善感、动不动就哭的孩子,未来和创造力之间有着更深切的联系哦。

第三,心理更健康

听到一个悲伤的故事,一个女孩毫无征兆的和这个世界告别,她的母亲也是后来从日记中得知,原来她想离开的心早就有了,只是父母没有察觉。

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很倔强的女孩吧,她但凡能经常哭哭、流流眼泪,也不至于走上一条不归路。

哭泣不是一无是处,眼泪中含应激激素,哭出来能降低皮质醇水平,减少焦虑和身体紧张。

它可以自然调压,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往往大哭一场,反而会觉得痛快淋漓、身心放松。

那些“动不动就哭”的孩子,不是眼泪不值钱,而是心理韧性强,能够通过哭泣释放情绪的孩子,会更少出现心理问题。

最后划重点

l 要允许孩子哭。

爱哭≠脆弱。

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哭”,有效表达需求,是一种生存智慧。

l 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

压抑情绪 = 扼杀潜能。

如果你的孩子“容易哭”,别着急否定,说不定这是她的天赋。

l 正确引导表达情绪。

高敏感 + 正确引导 = 创造力。

多给高敏感的孩子一些鼓励和包容,让她们正确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自由探索情感,鼓励其观察和想象,让孩子成为情感最丰富、最具洞察力的人。

你或你的家人是爱哭的人吗?你怎么看待“动不动就哭”这件事?

来源:豆芽妈妈育儿说

相关推荐